天天看点

唐朝宰相张谏之,为保大唐回归李氏子孙,不惜对武则天恩将仇报

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她的一生当中经历过最卑微的宫女时期,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上皇帝的高位。

唐朝宰相张谏之,为保大唐回归李氏子孙,不惜对武则天恩将仇报

这一路走来,她所经历的东西,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辛苦。作为一个在封建制度中存在的女性,本身存活就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她不仅活了下来,并且最终能够成为国家的终极掌权人。从这一点来看,武则天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帝王之才。武则天步步为营,为了皇位苦心经营了这么多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晚年竟然败在了一个80岁老头的手上。这个人到底是谁?

唐朝宰相张谏之,为保大唐回归李氏子孙,不惜对武则天恩将仇报

这个80岁老头名字叫做张谏之,提起他的名字,也许很多人并不认识,毕竟在狄仁杰的光辉照耀之下,他显得更加若有若无。作为一个努力上进的好青年,张谏之在早年的时候就饱读诗书,富有才华,就连老师都对他分外欣赏。但学习好并不代表仕途就会一帆风顺,他在早年间一直是在地方上,当一个小小的县令。他几十年间迟迟没有翻盘的机会,却一直兢兢业业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等到武则天登上皇位以后,她开始广泛的吸纳人才,所以张谏之才脱颖而出,成为武则天重用的对象。

唐朝宰相张谏之,为保大唐回归李氏子孙,不惜对武则天恩将仇报

按道理说,张柬之之所以能够有最后的宰相之位,这与武则天对他的提拔有着极大的影响。但为什么最终,武则天却会在张谏之的逼迫之下,退下了皇帝之位,并且还心不甘情不愿地把皇位还给了李唐呢?其实这与张谏之几经辗转,几次被贬又被提拔的这种人生波折有关。当时张谏之,由于与武则天意见不合,两人心生嫌弃。武则天将他贬出了长安城,后来在狄仁杰的推荐之下,他才能够重新成为位高权重的当朝宰相。但是在张谏之的思想当中,始终认为王朝应该还给李唐,不应该由女子所掌控。正是因此,他在后来发动了政变。

唐朝宰相张谏之,为保大唐回归李氏子孙,不惜对武则天恩将仇报

虽然武则天晚年登上了皇帝之位,但是此时的她已经年迈,早已无力管束朝廷政务,所以只能够将诸多事物,交予张谏之打理。张谏之虽然是秉持着公正的态度在做事,但武则天对于张氏兄弟的偏袒,也引起了朝廷当中的流言蜚语。在武则天晚年较为荒唐的生活之中,张谏之逐渐失去了对于武则天的期待,他决定发动政变,将李唐王朝还到李氏子孙的手上。

唐朝宰相张谏之,为保大唐回归李氏子孙,不惜对武则天恩将仇报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张谏之安排亲信开始布置政变相关事宜。为了能够稳固太子李显的势力,他一方面安排军队集结于玄武门之外,同时又派人前往东宫迎接太子。当两者皆具备的时候,明显与众人一起杀到武则天的寝宫。虽然是文臣,但张谏之见到霍乱朝纲的张氏兄弟,毫不留情立刻将两人杀了。随后张谏之命令军队包围了长生殿,此时的武则天早已无法凭借一己之力与面前的军队抗衡,所以只能够在被迫的情况下。将皇位传给了李显。虽然武则天一身英明,但最终也逃不过张谏之这个80多岁老头子的算计。

唐朝宰相张谏之,为保大唐回归李氏子孙,不惜对武则天恩将仇报

虽然最终李显能够重登皇位,必须要感谢的人就是张谏之。但由于李显本人并不是一个明君,所以在别人陷害张谏之时,并没有能够分辨出,反而是将他发配到了边疆地区,随后张谏之也因为内心积怨含恨而死。由此可见,张谏之这一生都为了李唐王朝在奋斗,但最终的结局却是客死异乡,的确是可悲可叹。虽然后来朝廷已专门为张谏之等人平反,但当年的张谏之,却是人们心目中最愚蠢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