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华退休教授带孙子看杂书,5岁识千字,阅读没有白花的功夫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从前有句顺口溜“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放在今天仍然适用。

家长和学校都看重学生的分数,于是学生也只能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学习上,不少人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爱好或学习其他知识的时间。

清华退休教授带孙子看杂书,5岁识千字,阅读没有白花的功夫

可学习这事情并非绝对,有些爱好你认为是玩物丧志,却可能是孩子的天赋;有些书你认为是杂书、闲书,却恰恰能教会孩子课堂上学不会的知识。

清华退休教授在家带孙子,5岁孩子成“小神童”

清华一位退休的老教授在家,和多数老人一样担起了带娃的重任,但不同的是,只要有时间他就会带着孙子看书。

而且,老教授从来没有刻意给孙子看教材类的书籍或者经典名著,而是只要孙子喜欢看、看得懂的书,都会带着一起看。

清华退休教授带孙子看杂书,5岁识千字,阅读没有白花的功夫

其中的很多书在父母看来完全就是杂书,里面的知识孩子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让孩子看太多这类课外书就等于浪费时间,但知识从来都是有用的。

在老教授的带领下,5岁的小孙子非但没有像家长想象中那样浪费了时间,反而认识了数以千计的汉字和500多种动植物,俨然成了思维活跃、认知能力强的小神童。

阅读没有白花的功夫

阅读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好的阅读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而是包罗万象的书。

网上一名叫依依的女孩,就因读过众多杂书成了让广大父母们都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虽然只有7岁,但依依已经读了上千本书,这是很多成年人都不曾达到的高度。

清华退休教授带孙子看杂书,5岁识千字,阅读没有白花的功夫

依依很小的时候,家人们就已经开始为她读书,到一点点长大依依开始自己看书,爸爸妈妈奶奶全家人都是依依读书时的陪读者。

和其他孩子不同,依依从来不会依赖电视、沉迷手机ipad,在空闲时间依依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而且是各种各样内容的书,数量和种类都很多。

现在的依依已经表现出比同龄孩子更持久的专注力、更多的文化知识、更优异的语言表达能力。依依妈妈更是认为,虽然没有学区房,但依依能坚持阅读将会是她一生的财富。

清华退休教授带孙子看杂书,5岁识千字,阅读没有白花的功夫

阅读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在阅读的同时,孩子不仅了解了更多的知识,语言、理解、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

遗憾的是,大多数父母并没有认识到阅读对孩子能力和成绩提升的重要意义,只在乎孩子有没有回归课本、教材。但真正有意义的阅读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局限于课本。

清华退休教授带孙子看杂书,5岁识千字,阅读没有白花的功夫

不知道各位家长是否有这种奇妙的体验,在工作的时候会遇到某一个知识点,恰好自己曾经无意中了解过。

这就是阅读的好处,世间的所有知识都像网一样,读过的书越多,了解的知识就越多,就能更加轻松串联起相关的知识。

清华退休教授带孙子看杂书,5岁识千字,阅读没有白花的功夫

闲书、杂书也有营养,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空间

阅读要多元化

不是只有名著才有阅读的价值,不同类型的书籍有不同的思考角度,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选择他们能够理解消化的书。

也不要限制孩子们看课外书,让孩子们选择了解更多元化的世界。

清华退休教授带孙子看杂书,5岁识千字,阅读没有白花的功夫

比如现在很多科学、地理方面的书都会选择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反而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虽然是在看漫画,但却真正学到了知识,也是好的。

保证孩子的有效阅读

快节奏社会下,很多事情也变得“急功近利”,孩子的阅读也是。有时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这种阅读反而是在浪费时间。

阅读时需要孩子去感受和理解,所以父母不要催促孩子阅读,也可以在孩子读书时陪伴,跟孩子一起探讨问题、找寻答案,哪怕速度慢一点,但都是有效、有收获的阅读。

清华退休教授带孙子看杂书,5岁识千字,阅读没有白花的功夫

通过阅读开发更多技能

读过的书看过的内容不一定能全部记下来,所以孩子阅读时建议用写的方式记录下来重要或感兴趣的内容,书值得反复看,内容也值得反复推敲。

除此之外,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也可以借用思维导图、头脑风暴、拆书法等方法,让孩子通过阅读一本书锻炼更多技能,了解更多内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