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考古中国”聚焦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 文献记载坊内曾有太平公主宅院

12月14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线上会议,聚焦甘肃、河南、陕西三个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记者获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线上发布会聚焦汉唐时期重要考古发现。考古队员通过精细发掘和缜密分析,判断出“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的霸陵。另外两个项目分别是,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以及在甘肃武威发现的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的最新研究成果。汉代第三位帝王汉文帝的霸陵无疑是关注度最高的项目,除此之外,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唐代孔庙、国子监、太平公主宅

河南洛阳正平坊遗址是唐代洛阳城郭城里坊区内的重要里坊遗址之一,为文献记载唐代孔庙、国子监、太平公主宅(后改为安国女道士观)所在。遗址平面为长方形,南北长533.6米,东西宽464.6米。坊内由“丁”字形道路分隔为西半坊、东南区和东北区三部分。西半坊为一座大型宅院,宅院南半部推测为园林区,北部为庭院区。庭院为中轴对称布局,东西共三路,中路共五进。中轴线上至南向北分布五座大型夯土台基,并由墙(或廊)围合,推测为太平公主的宅院。东南区发现东西并列的三路院落,院落之间有南北向通道相隔,通道北端有过亭(或过楼)建筑。院落东路、中路均为三进,分别推测为孔庙、国子监。正平坊遗址是唐代都城里坊制度的生动例证,发掘所见的丁字街连通南北坊门的里坊格局,以及中轴对称和多进式院落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对唐代政治制度史和社会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考古中国”聚焦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 文献记载坊内曾有太平公主宅院

正平坊庭院位置分布图

关于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

隋唐洛阳城曾是世界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和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正平坊是隋唐洛阳城里坊区内的重要里坊,位于现在的洛龙区安乐镇赵村与西岗村交界处,东临敦行坊,西邻宜人坊,北邻修行坊,南邻乐和坊。

据资料记载,正平坊内有太平公主宅(后改为安国女道士观)、孔子庙、国子监,以及常州刺史平贞昚宅、兵部尚书李迥秀宅、襄阳郡王路应宅等达官贵人的私宅。目前已经发现有大型夯土建筑,体量较大,布局严谨,应为大型建筑基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此外,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也发生在正平坊,如安史之乱时,安庆绪(安禄山大儿子)曾囚禁唐代将领甄济于安国女道士观。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20年至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正平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正平坊遗址平面近方形,南北长533.6米,东西宽464.6米,坊墙仅存基础,南、北坊墙居中位置各发现一座坊门。坊内发现“丁”字形街道,纵街南北贯通连接坊门,将正平坊分为东、西两部分,横街位于东半坊中部。西半坊为一座大型宅院,东西面阔约225米,南北与正平坊等长。中部有廊庑将宅院分为南北两部分,南半部初步推测为园林区,北部为庭院区。庭院为中轴对称布局,东西共三路,中路共五进。中轴线上至南向北分布五座大型夯土台基,并由墙(或廊)围合,建筑结构严整、布列有序。东半坊被横街分为南北两部分。其中东南区南坊墙亦居中开门,门内发现东西并列的三路院落,院落之间有南北向通道相隔,通道北端有过亭(或过楼)建筑。院落东路、中路均为三进,西路尚未发掘。正平坊遗址出土大量莲花纹瓦当、筒瓦、板瓦、脊饰等建筑构件,以及青釉、白釉、黑釉的盏、盘、碗等生活用品。

“考古中国”聚焦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 文献记载坊内曾有太平公主宅院

正平坊III号庭院(孔庙)遗迹图

“考古中国”聚焦隋唐洛阳城正平坊遗址 文献记载坊内曾有太平公主宅院

正平坊II号庭院(国子监)南门遗址

正平坊遗址发现的意义

正平坊遗址是唐代都城里坊制度的生动例证。发掘所见的丁字街连通南北坊门的里坊格局,以及中轴对称和多进式院落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城市规划思想,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的重要实例。西半坊的建筑基址规模宏大,与唐代洛阳城宫殿建筑规格、布局相似,出土建筑构件与宫城所见相同;东半坊另开坊门的现象也显示了其特殊地位,与文献记载的太平公主宅、国子监、孔庙功能属性接近。推测西半坊宅院或为太平公主宅,东南区东路或为孔庙,中路或为国子监。此次发掘将为唐代政治制度史和社会生活史研究提供重要资料。

文章综合自:澎湃新闻、央视新闻、洛阳网、洛阳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