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不服鲁迅,也写了首“反七步诗”,为何却惨遭读者谩骂?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这样一个片段。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报复兄弟曹植,以曹植不给曹操奔丧为由,降罪曹植。后来,曹丕让曹植七步之内以兄弟作诗,且不得提及兄弟二字。如若做出,活,如若做不出,死。七步诗的故事,大家都听过,而反七步诗的故事你可曾听过?

说起七步诗,要追溯到三国时期,这是曹丕曹植兄弟之间的故事。曹植是曹丕继位之前的最大竞争对手,让曹丕吃尽了苦头。曹丕获得魏国大权以后,首先做的就是报复曹植。曹植号称才高八斗,曹丕就以此做文章,让曹植以兄弟作诗,并不得提及兄弟二字。咋一听,觉得曹植死路一条,但结果大家都知道,曹植逃出生天。
之后,曹植那首《七步诗》,就成了千古绝唱,并且流传了下来。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千年之后,到了近代,鲁迅写了一首反七步诗。鲁迅创作背景是1925年春天,北京师范大学女学生被段祺瑞政府迫害。段祺瑞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刘和珍和许广平两人带头组织游街抗议,却引得警察镇压。警察不管刘和珍是个女学生,更不管她的初衷如何,对她们拳打脚踢,棍棒相加。刘和珍君不畏惧强权,与反动政府展开斗争,最终,刘和珍君死在了警察的棍棒之下。
鲁迅先生对于此事极其不满,并且发表了《纪念刘和珍君》的文章。鲁迅先生抨击政府,歌颂刘和珍君不畏强权,勇往直前的宝贵品质。与此同时,鲁迅先生发表了这首反七步诗。
《替豆萁申冤》
鲁迅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鲁迅先生这首反七步诗很受欢迎,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遭到世人谩骂。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鲁迅先生的反七步诗是抨击政府,为刘和珍君等有志学生平反,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有刘和珍咎由自取,歌颂段祺瑞政府之意。相比之下,鲁迅的反七步诗深受欢迎,而郭沫若惨遭谩骂。
同为反七步诗,鲁迅和郭沫若的出发点完全不同。鲁迅抨击段祺瑞政府,而郭沫若则有美化反动政府之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郭沫若的反七步诗惨遭谩骂。对于这两首反七步诗,你有何看法呢?
参考文献:《七步诗》《反七步诗》《纪念刘和珍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