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国仅有五千人的姓氏:啜姓有可能是大明建文帝后代?

文?潇桥蓬蒿人

近日,全国啜氏宗亲理事会在辽宁沈阳召开,全国仅有五千人的“啜(chuài)”姓在各大网络媒体平台上纷纷登上热搜。虽说姓“啜”的人并不多,但啜姓也并不是简单的单一源流。张澍编纂的《姓氏寻源》中对啜姓就进行了记载,书中写道:“当出折惟昌所部,啜讹之后。”啜讹,党项族人,是折惟昌的部将,隶属于五代到北宋时世镇陕北的折家。这是啜姓的第一个源流。除此之外,唐代突厥人的后裔也是啜姓的一个源流,在西突厥汗国时期,“啜”为突厥官职称谓和官署名称之一,在唐灭西突厥后,后代子孙也多有以“啜”为姓。据这次召开宗亲理事会的副理事长啜宪坤宣称,他们是明代建文帝朱允炆的后人,在靖难之役后避祸改姓为啜。

全国仅有五千人的姓氏:啜姓有可能是大明建文帝后代?

影视剧中的建文帝朱允炆在中国古代,因为各种原因改姓的情况很多。

提及避祸改姓,多少会带有一些传奇色彩。的确,避祸改姓的传说多流于民间,很多时候没什么太好的办法验证真假。三国时期曹魏大将张辽的家族就是避祸改姓。张辽,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志》张辽传中提及:“本聂壹之后,以避怨改姓”。而张辽的祖宗聂壹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却是赫赫有名的“马邑之谋”的发动者。

全国仅有五千人的姓氏:啜姓有可能是大明建文帝后代?

影视剧作品中的张辽在马邑之谋中,聂壹以自身作为诱饵,对匈奴军臣单于诈降,以一名罪犯的首级谎称马邑官员,引诱匈奴大军深入,尽管最后功败垂成,但聂壹的所作所为绝对把匈奴人得罪得不轻。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聂壹的结局,但从《三国志》中记载来看,匈奴人很可能是聂氏最大的仇家,从聂壹这一代开始,他们就改姓为张。比起张辽家族的故事,胡昌翼家族虽然少了一些史料佐证,但却更富传奇性。

全国仅有五千人的姓氏:啜姓有可能是大明建文帝后代?

胡昌翼胡昌翼是明经胡氏的始祖,而据《考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胡昌翼,正是唐昭宗李晔的儿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军阀韩建不满唐昭宗对河中节度使的任命,联合另外两个军阀王行瑜、李茂贞进逼长安并于次年在华州挟持昭宗李晔。在此之后,又以诸王谋反之名大肆捕杀宗室子弟。不久,朱温又借口岐兵威逼京畿,举兵西进抢夺唐昭宗。据胡氏宗谱所载,此时的何皇后身怀六甲,而昭宗李晔也感觉到了不对,为了避免皇室绝嗣,昭宗李晔在滞留陕州时将刚出生的儿子托付与徽州人士胡三公。胡三公回到婺源后的不久,昭宗李晔及诸子为蒋玄晖所害。而胡三公悉心抚养胡昌翼,之后胡昌翼于后唐庄宗同光年间时中举,胡氏自此开枝散叶,逐渐成为当地的大族。尽管史学界对此事存在争议和分歧,方志、族谱等对于此事也记载不一,但由于年代久远,难以查证,我们也不能排除这件事的真实性。在兵荒马乱的明末,明宗室子弟改姓的数量,应该不在少数。从崇祯年农民起义到永历帝被吴三桂所杀的数十年里,经过农民军、清军的大举捕杀,朱棣一脉的近支宗室几乎绝嗣,即使侥幸逃逸的近支子弟也只能改名易姓。后来的湘军名将周达武即出自近支吉王一脉,当时的吉藩宗室取吉为中,再加了个框改朱为周,一直传到他的儿子周家纯,在清帝退位后才复祖姓朱改称朱剑凡。除此之外,当时的一些书籍史料也记载了朱姓宗室的改姓情况:

改姓宗?

《清稗类钞》载:清咸丰时有浙江会稽人宗涤楼,名稷辰,曾任御史,祖先本明皇族朱氏,国亡后改姓宗。

改姓李?

《罪惟录》载:某皇族成员在明亡后逃到海宁诸生俞子久家,改姓埋名,叫李兰皋。后仍被清朝查出处死。

改姓王?

《罪惟录》列传之四又载:有明宗室弟子,明亡后变姓名,改叫王杞人,“潜游赣粤之间,常题关壮缪祠堂《百字令》一阕,追论朝事”。

改姓曹?

据华容大旺厂《朱氏族谱》记载:明朝末年,李自成扬言诛“紫阳之族”,为避祸改姓曹氏。

看来,在中国古代,通过改姓躲避祸殃,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