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国作家比尔·波特走访文物,发现苏东坡其实是一个失败的陶渊明

作者:第一财经

这位陶渊明崇拜者,第一个关注终极南山隐士,现在不得不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

在劳动节假期期间,75岁的美国作家比尔·波特(Bill Porter)从南昌前往上海,从上海前往北京。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面临着他多年来积累的读者。自2001年出版《空谷》以来,他已在中国出版了九本书,该书记录了隐士的生活。无一例外,这些书贯穿了两个主题,"隐士"和"古代诗人"。其中,《空谷》最受欢迎,已售出20多万份,引发不少人蜂拥而至,南山参观结束。其他人读了这本书,真的睡了一个隐士。

对比尔的采访安排在一家新开的书店里。当他看到他时,他正在弯腰,坐在书店尽头的桌子旁,迅速地写了一些东西。头上的白发渐渐变得稀少,大白胡子的下巴依然丰满,红红的脸色略显粗糙,长得像圣诞老人,也像海明威。等待记者的通关,他在一些卡片上签了一些桃花。新书《桃花源头》要到6月初才能完全上市,但能来要求签名的读者数量却不胜枚举。

美国作家比尔·波特走访文物,发现苏东坡其实是一个失败的陶渊明

比尔·波特(Bill Porter)在台湾生活了近20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世隔绝。今天,他住在西雅图的农村,这是一座建于100多年前的房子。一切正常后,他会在家里看书和喝茶。"你通常不想出去,除了去超市买杂货。

然而,他一点也不讨厌面对人群。"读者是一种灵感,"他说。虽然他已经习惯了这段旅程,但他仍然觉得在五天内在三个城市中移动是一件苦差事。在他的书中,他总是以一种慷慨的幽默来对待这种情况。"好吧,不累,去北京就是坐火车走,不用自己走。他咧嘴一笑,白胡子轻轻地摇晃着。

一本古籍,一次旅行,三位隐士

在完成了他与出版商签订的最后一本书后,比尔在经过多年的行走,写作和被敦促这样做之后,终于退休了。最初,他本可以留在美国,靠中国手稿费生活。但一年多前,他侥幸忍不住,重新上路了。

写《桃花源头》的机会来自读者的触动。李薇是新书的译者,也是比尔的朋友。2012年,他在《中国日报》上读到一篇关于比尔的故事后,前往美国寻找比尔。两人一个接一个地成为了朋友。

李伟在一家中国古董店买了一套石线书,这是温伟在嘉庆时期编纂的《和道》的第二版,也是《陶诗评论》。前者是苏东坡为每首道诗写的诗,而后者是陶渊明诗集。知道波特喜欢古诗,李将这本书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陶渊明是波特最喜欢的诗人,但在读《和道》之前,他并不知道1000年前的苏东坡居然把1700年前的陶渊明所有诗歌都放在一起。"真正'发现'陶渊明的,是苏东坡。在《桃花源头》中,波特写道。

波特遵循了两本古籍,慢慢地追溯了这段历史。他发现,苏东坡与陶渊明日益增长的精神共鸣,与他在官上的挫败感密切相关。1091年,东坡成为扬州太守,此后一直与陶氏合作。在南会洲遭到诋毁后,他决定"用陶诗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后,当他在海南省赣州遭到诋毁时,所有的"和道诗"都完成了。那时他也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当苏东坡遭受重创,生活混乱时,他需要找人说话,通过理解别人来理解自己。

这种出租车男对隐士的崇拜和歌唱,让比尔"重返花园"的初衷孕育了向往。于是他和李薇以及另一位朋友一起去拜访了苏东坡、陶石,当时他们经历了风景如画的胜利。他们从常州出发,江苏扬州,广东惠州和海南泸州为主线,寻找苏东坡参观的地方。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们都会与当地研究人员会面,了解苏东坡的当地故事。

朝圣是一场表演

"中国人告诉我,通常只有后代才会在坟墓前献酒,但我认为诗人是我的亲戚。带着酒,给诗人们去过的地方,和他们一起喝一杯,一首诗,这是比尔崇拜精神偶像的特别仪式。2012年,他开始寻找41位中国古代诗人,并配上两瓶玉米酿造的73度波旁威士忌。

美国作家比尔·波特走访文物,发现苏东坡其实是一个失败的陶渊明

这一次,在李的帮助下,他的仪式看起来更加严谨。用于崇拜的葡萄酒自然被中国白酒取代,而玻璃杯则被苏东坡最喜欢的莲花杯所取代。临走前,李伟做了功课,证明苏东坡在诗中提到了当地的酒,一个接一个地准备好了。在惠州,他们使用肉桂,因为苏东坡在《荣耀赞美与叙事》中记录了自己从老路上邀请的酒的配方,然后自己成功酿造的东西。据说肉桂可以抵抗氩气,增强身体。

美国作家比尔·波特走访文物,发现苏东坡其实是一个失败的陶渊明
美国作家比尔·波特走访文物,发现苏东坡其实是一个失败的陶渊明

抵达泸州后,苏东坡在元旦时酿造了天门冬酒。"天门过年时机已经成熟,曲米香气浓,味道浓郁。这是诗人在公元1100.C月写的一首诗。在那一年,在泸州苏东坡创办的学校里,比尔和李伟用天门冬酒为他敬酒,并高呼"与陶连玉一起喝酒"。

李伟是一位跨国高管,严谨进取,精益求精。他们为这次旅行准备了一年。比尔是一个随性的男人。当他带着波旁威士忌外出时,他甚至没有想过酒泉领导下的中国诗人是否会欢迎进口外国葡萄酒,但这些都不重要。旅行和崇拜,对他来说,只是他的"为自己表演,一种行为艺术"。"如果我的预先安排失败了,那也没关系。找到一个不见面的人也是件好事。"他喜欢在事故中旅行。如果旅行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他会感到不感兴趣。

1999年,比尔参观了苏卫小玄云的墓葬。当时,他被一位朋友委托在坟墓旁放下一颗祖母绿。近20年后,当比尔再次来到惠州孤山的王朝云墓时,他摸索着想看看自己放下的宝石是否还在那里。当然,结果是"不,也许它已经在土壤中了。但宝石真的在地球上吗?还是被拿走了?比尔说他没有想要探索的迹象。

他曾多次访问位于军事控制区的陶器墓。这次再去一次,还是不准进去。他也只是站了一会儿,给了士兵一本书,然后离开了。"苏东坡是一个非常执着的人,我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比起苏东坡,比尔觉得离陶渊明更亲近,因为"陶渊明的决定是我的决定,我更像他"。

单纯从隐士的角度来看,比尔认为"苏东坡是失败的陶渊明"。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苏东坡依然被困在尘网中。他只能在精神世界中追求陶渊明素描的桃花之源,才能浇灌心灵的块。即使生活诗意盎然,田园诗般的兴趣,但他并不自私,内心总是无助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比苏东坡好",因为苏东坡作为儒家是"勇敢的"。他一生中经历过几次皇位的变迁,他的国家改革战略也曾多次摇摆,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一直飘飘然。"他愿意为他人受苦,他愿意为世界工作。

"有时你可以成为一名官员,但在某些情况下,你不应该成为一名官员。比尔认为,一个儒家当官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家里的客人都是假人,只有仆人才是真的

"在美国,人们在18岁以后会考虑赚钱。比尔完全是个例外,从一开始,他就过着与一般人不同的生活。在本科期间,他改变了艺术,心理学和英国文学之间的三个专业,但从未完整地完成他的一级课程。一年后,他第三次辍学。"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以为大学里有真理,但根本没有真理。更有可能在冥想中获得真理。"

在越南战争开始之前,他成为一名逃兵,转学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选择人类学是因为"人类学让我看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人们的寿命很短,我想为我找到合适的生活"。这一次,他还是坚持不住了。"归根结底,我发现每个社会,每个生命都有问题。最后,由您自己做出决定。"

如果他想解释自己早年漂泊的"非主流"生活,或许可以用自己的话说:"我从小就看穿了红尘,是很早就解决了钱的问题。

比尔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创办了一家连锁酒店,拥有强大的政治和商业关系,与肯尼迪政府关系密切,是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的核心人物。但这只是家庭故事的一部分。在成为大亨之前,他的父亲曾参与欺诈和抢劫。在一次银行抢劫案中,几名同伙当场被枪杀,只有比尔的父亲捡起了生命,被判入狱七年。

在年轻的比尔眼里,"钱不是一件好事","来我家的客人都是傻瓜,都戴着面具,有自己的目的"。比尔从不和他父亲的朋友打过交道,他只喜欢和家里的仆人说话,"他们是真实的人,诚实,简单。

最后,中国古代诗歌和隐士成为他灵魂的锚点。1972年,离开哥伦比亚大学后,他在台湾的佛山修行,后来搬到了隐藏在山中的海明寺。武明大师是台湾著名的高僧,但在鹤鸣寺住了两年半,比尔没有问这个人一个问题,也没有说一句佛话。"如果你想打扰他,那一定是一个真正的问题。但是一旦我想到一个问题,我就会慢慢得到答案。"他们传达各种生活琐事,比如'吃或不吃'。「佛法就是活著一種生命,而偉大的修行者只是在跟你談論『活著一種生命』。理论只是思想,这些事情可能会束缚你,困扰你。"

比尔在海明寺住了两年半。師父曾建議比爾離開家,但遭到拒絕。但他也"真的很抱歉能活得更久了"。在离开之前,他在神庙里得到了奥德赛戒指。他的右臂上有三道疤痕,是他留下的。它们现在隐藏在他皱巴巴的斑点皮肤中,如果不是他自己故意指出,很难一眼看出。

除了"比尔·波特",他还有一个名字:"古志松"。离开海明寺后,比尔住在七星山竹湖边的农舍里,过着半隐蔽的生活。在那个房间里,他开始翻译汉山的诗歌,并以"Chisong Gushi"的笔名出版了《石屋的诗》和《菩提摩的禅法》等英文作品。

美国作家比尔·波特走访文物,发现苏东坡其实是一个失败的陶渊明
美国作家比尔·波特走访文物,发现苏东坡其实是一个失败的陶渊明

1989年,为了看看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像汉山这样的人,比尔决定去拜访《南山的尽头》中的隐士。临走前,他采访了台湾塑胶集团创始人王永清的长子王文洋,问了一个问题:"你爸爸总是对你说,塑胶!"塑料!你将来会对你的儿子说这句话吗?"没有。我会告诉他要跟着路走,跟着路走。"

这位作家已经走了半辈子的道,现在已经安定下来了。他年纪大了,经济比以前更好,不需要当导游来维持生计和赚钱。家,现在是他最喜欢住的地方。他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设置了家,以白色为基调,以木制家具为主,一切都很简单。"'道'就是要活下去。比尔说。

美国作家比尔·波特走访文物,发现苏东坡其实是一个失败的陶渊明

"桃花源头"

比尔.波特报道

2018年4月版中信出版集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