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大清早闹脾气,我是这样应对女儿2岁半时的不讲理

我经常会对女儿小D把"爱你"两个字挂在嘴边(小D也很快就学会了说,“埃泥、埃泥”),有很多读者也说,觉得我是个特别理性、对孩子温柔有耐心的人。

其实现实中我是个特别感性、还容易个急性子的人。

我有个记录情绪日记的习惯,把那些触动到我情绪的事记录下来。这个方法对我的情绪管理很有帮助。

今天这篇和大家分享我情绪日记里的两个小故事,让我对“我爱你”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每当我对孩子失去耐心,都会想起它们。

一大清早闹脾气,我是这样应对女儿2岁半时的不讲理

小D2岁半的时候,我还是个全职妈妈,周末老公是带娃主力军,我基本可以做撒手掌柜了。男人带娃有一点我必须忍受,就是家里的脏乱。老公带娃半天,整个家就感觉是被打劫过了似的。

每个周一的早上,是我们一家最忙乱的时间,老公要准备去上班,我要重新进入带娃状态,并且收拾家。

上周一早上,我把小D放在了餐椅上让她自己吃酸奶,我趁这个机会整理家。她酸奶吃完了,开始叫,“我要草莓,我要草莓!”我当时手上正好一堆脏衣服,就没及时搭理她。

于是她就开始带着哭腔大叫,“妈妈,妈妈!!!!我要草莓!!!!”

停下手上的活,给了她草莓,这才止住了叫声。本来自己就因为收拾家有点烦躁,被她一叫就更烦了。我边收拾边开启了“祥林嫂”的模式,我知道你很想吃草莓啊,但是妈妈不可能总是围绕着你转啊。

你看,家里那么乱,妈妈还需要理家,对不对。当时如果有镜子,我估计自己的表情一定不好看,肯定是皱着眉头的。

小D吃着草莓在餐椅上看着我匆匆忙忙来回走动,说了一句,“妈妈,我爱你!”我被她这突如其来的话瞬间感动到了,心头一暖,不禁停了下来,上前抱住小D和她说,“妈妈也爱你”。

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样的周一早上其实没有什么可以烦躁的啊,反正事情总是在那里,家总是需要整理,那为什么不保持心情愉悦地去整理呢?

一大清早闹脾气,我是这样应对女儿2岁半时的不讲理

那一天的周一我们过的特别美好,应该说是这两年多所有匆忙周一中最美好的一天,那天结束时,我还和小D说,这是神奇的周一,因为你说的“我爱你”有魔法!

是的,小D让我懂得了“我爱你”这三个字的力量。当我们烦躁了,我们发脾气了,这三个字才是最温暖的抚慰。这样简单的道理,女儿明白了,我却一直不懂。

好多次小D调皮时,我总是第一时间想去纠正她、教育她,有时甚至还会“凶”她。嗯,下一次,当她烦躁发脾气时,我会像她那样,先不评判不指责,先告诉她,“我爱你”。

孩子也好,大人也好,当他们最不可爱的时候,恰恰就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

有一天傍晚,小D自己在游戏垫上玩玩具,我在厨房准备晚饭。突然她自己进来了,和我说,“妈妈,我爱你”。

我当时正在忙,头也没抬,就随口回了一句,“哦,妈妈也爱你。” 然后就和她说,“自己去客厅玩吧,妈妈在给你做晚餐呢。”

但小D却没走,还是围着我,嘴里又说了一遍,“妈妈,我爱你”。我又一样的情况回答了一遍,“嗯,妈妈也爱你,快点出去吧”。

她还是不走,这次拉着我裤子,仰着头不依不饶地又说了一遍,“妈妈,我爱你。”

说实话,我当时有一点点急了,但还是耐着性子,弯下了身体,看着她说,“怎么啦?妈妈知道了呢,妈妈也爱你。”小D看着我的眼睛,突然笑开了花,又说了一遍,“爱你!”这才心满意足地去游戏垫上继续玩了。

一大清早闹脾气,我是这样应对女儿2岁半时的不讲理

也就在那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了,原来“我爱你”这句话,对小D来说是这样的重要。当她觉得想要表达时,她会过来告诉我。

我的回应语气和肢体语言让她以为,我并没有听到,于是她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厌其烦地告诉我。

当我习惯把“我爱你”变成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表达,却因为太平常了,我们都忘记了它的郑重其事。成人的世界真的很忙、有很多压力,有时因为忙,我们对爱的表达有点麻木了,我们说出这三个字更像是一种习惯和敷衍了。

每当小D让我感到不耐烦,我脑海里总是不时地会浮现这个画面,每次回想心头都会暖暖的。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孩子真的是天使。

他们的心很小,他们的记忆也不是很好,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是最活在当下的。他们忠实于自己每个当下的情感,他们愿意肆无忌惮地去体验和分享,所以他们总是更加快乐的。

一大清早闹脾气,我是这样应对女儿2岁半时的不讲理

我的女儿教会了我,再忙,也可以停下半分钟,认真地告诉对方,我爱你;再忙,也可以停下半分钟,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地回应,我听到了,我也爱你。

我的女儿让我重新明白,“我爱你”不只是一句话,它是无条件的接纳,它是坚定的力量,它是一辈子的信仰。

愿我们都能认真说出“我爱你”,愿我们的孩子即使表现得不那么“天使”的时候,我们能有一颗放下浮躁的心,像孩子一样勇敢去拥抱纯真美好的事。

愿我们所爱的人都能带着这份力量和信仰,走过人生的高低起伏!

当妈前几年

是我们最累的几年,

也是我们笑得最多的几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