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国中吕布”越南到底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越南,一个朝秦暮楚的国家。

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国中吕布”越南到底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1969年9月2日,是北越传统的国庆节。然而就在这一天,北越开国领袖胡志明因病抢救无效溘然长逝。

胡志明病情急剧恶化时,尽管新中国先后派出4支医疗组紧急飞赴河内全力抢救,周总理甚至亲自过问,但仍然无力回天。鉴于9月2日是北越国庆日且抗美斗争正处于关键时刻,为避免国内局势动荡,北越政府将胡志明逝世日期改为9月3日。

胡志明的去世,对于北越人民而言是无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中越两国都深感悲痛。

一般认为,胡志明是如假包换的亲华派,是中越友好的最大推动者。1959年中苏彻底交恶后,中苏两国为争取北越支持,争相援助北越,使北越内部亲华派和亲苏派的斗争逐渐白热化。胡志明作为印度支那共产党的领导人,长期倚靠其德高望重的威望平衡两派关系,并对外努力调停中苏矛盾,努力维持北越在中苏之间的“中立”地位。

然而当胡志明去世后,没有了主持大局的灵魂人物,越南很快在亲苏派领导人黎笋的领导下迅速“一边倒”向苏联,中越关系也迅速恶化,并最终在1979年爆发了惨烈的中越战争。

所以说,胡志明的去世,是中越交恶的导火索,从此两国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

真的是这样吗?静夜史认为当然真的不是。

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国中吕布”越南到底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虽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越关系也有着传统意义上的三重关系,即一般意义上的“邦交”,党与党之间的“志交”和领导人之间的“私交”,而且胡志明与周总理等领导人的关系确实非同寻常。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胡志明的去世,是导致中越关系恶化的重要因素。

但问题是,中越关系的嫌隙,不是从1969年开始的,而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且更重要的是,胡志明本人从内心而言并非一个从一而终的亲华派。

这听起来匪夷所思,却又在情理之中。就像丘吉尔一再强调的那样:“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作为北越的开国领袖,胡志明首先是北越人民集体意志的代言人,而北越人民自古以来对北方邻国的关系就非常复杂。

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有波多黎各寻死觅活加入美国而不得的无奈,又有圭亚那说什么也不脱离法国殖民统治自立门户的依赖。但对于越南而言,对于北方邻国的感情却从来一言难尽。

从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消灭南越并将越南北部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后,在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越南与北方邻国之间先后经历了“内属”、“藩属”、“兄弟”、“宿敌”再到“陌邻”的跌宕起伏,两国的爱恨情仇也因此入骨三分。

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国中吕布”越南到底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和几乎所有中华文化圈的国家一样,在千百年的时间里,即便是保持了独立地位的藩属,也与中原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点在近代历史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比如中法战争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争夺对越南的宗主权,而战争结果就是不败而败的清王朝丧失了对越南的宗主权,法国则顺理成章地成为越南的新主人。

所以,对于现代越南而言,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正统”,这就要求越南必须与北方邻国划清界限,进而凸显自身的独立性。

所以,尽管胡志明长期战斗在中华大地,但当北越建立后,胡志明就随即在法国殖民者的基础上,加速了“去汉字化”的步伐,逐渐割裂了和北方邻国的关系,而这也成为胡志明不亲华的最大伏笔。

胡志明去世后,黎笋政府加紧勾结苏联,并在苏联的大力支持下,于美国撤军后成功实现了越南南北的统一。

而南越作为法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也是美越战争期间的美军大本营,所以,长期的西方化文化冲击,使南越早已成为“黄皮白心”的四不像。而北越虽然能消灭南越的傀儡政府,却根本不可能改变南越的颜色。甚至在南北越体量“旗鼓相当”的情况下,北越连南越的精英阶层也难以彻底消灭,只能与之组成“联合政府”,这为越南后来的首鼠两端埋下了祸根。

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国中吕布”越南到底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南北越统一后,越南的“去中国化”更加肆无忌惮,典型表现为在南方发动大规模排华浪潮,更在北方边界挑起事端。

根据越南教科书的记载,越南人是炎帝的后代,乍一看和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同宗同源,但越南作为一心凸显独立性的国家,绝不是想要成为下一个波多黎各,否则作为“古代圭亚那”的越南完全没必要折腾,越南想要的,是“南北各帝一方”。

根据越南方面的说法,被汉武帝消灭的南越国就是越南的文明起源,而极端强大的南越占据长江以南后,配合在长江以北跑马圈地的高丽帝国,迫使中华民族在长江的碧波浩渺中创造了震撼世界的中华文明。

而现实世界的越南,则在938年趁五代十国的动荡脱离南汉自立门户后,加紧了对中原王朝的入侵,尤其是北宋时期大肆劫掠两广,令北宋王朝颜面扫地。而当元朝横空出世后,中原王朝进入了800多年的大一统时代,越南不仅再无北犯的可能,反而不得不常年面对中原王朝泰山压顶般的巨大压力,以及随时可以颠覆越南的大规模征讨。

所以在向东是大海,向西是长山山脉的情况下,越南开始疯狂向南扩张,在消灭邦国林立的占城后,又夺取了真腊大片土地,甚至在18世纪控制了真腊的继承者金边王朝。

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国中吕布”越南到底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在中南半岛上不断野蛮生长的800多年时间里,越南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的同时,也构建了以越南为核心的“南天小中华”。

然后,越南的侵略扩张成果被法国殖民者打包接收,其对抗中原王朝的努力也告一段落。随后越南开始在法国殖民者的“指引”下,开始了类似于日本的“脱亚入欧”进程。

在法国的推动下,越南开始废除汉字,逐渐割裂了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并深刻影响到了独立后越南的外交选择。

胡志明作为中产家庭出身,有机会到法国留学,见识外面的世界。但来到法国后的胡志明却热衷于美国,尤其是威尔逊总统的“十四条原则”,被胡志明认为是越南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必由之路。

相比之下,胡志明的“民族性”表现,则让苏联不屑一顾,虽然越南共产党(曾名印度支那共产党)也是共产国际的分支,但苏越关系并不紧密,斯大林甚至一度将胡志明视为“中南半岛上的铁托”。

二战期间,为打击日本法西斯,美国大力支持胡志明游击作战,胡志明也坚定了追随美国的决心。但问题是二战后的美国作为超级大国,从称霸全球的角度出发,并未优先考虑北越利益,比如推动中英以北纬16度线南北受降,这让胡志明大失所望。于是为了驱逐南京国民政府赢得真正独立,胡志明甚至与法国殖民者携手并肩。

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国中吕布”越南到底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但问题是法国殖民者想要的只有印度支那殖民地,所以法越战争一触即发。

为了避免中南半岛“沦陷”,苏联推动新中国支持北越抗法,最终迫使法国在1954年狼狈撤军。

法国卷铺盖走人后,美国补位,北越继续20年抗美战争,而中苏关系也在这一期间反目成仇。

对于北越而言,新中国出于“唇亡齿寒,户破堂危”的考虑,必然坚决支持北越反侵略战争。但对于北越统一南越进而恢复印度支那版图的尝试,则必然不可能同意,因为千百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南半岛上的强权,必然是南疆以及南海的心腹大患。

而苏联出于围堵新中国的需要,从来不吝啬对北越的支持,这也是黎笋政府最终完全倒向苏联的根本因素。

只是,苏联能给枪给炮给口号,却也给了越南一个“完整的童年”。

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国中吕布”越南到底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1979年中美建交后,中国领导人访美并通知美方我们即将“惩罚”越南的消息,随后大吃一惊的美国不得不紧急应对。

对于新中国而言,即便越南经历了几十年的战火淬炼,即便是名副其实的“第三军事强国”,但在我们眼里也依然不够看。我们担忧的,依然是北方的苏联,尤其是常年陈兵边界的百万大军,虽然珍宝岛战役后苏联始终不敢南下一步,但毕竟苏联与越南在1978年结成军事同盟,有“越南有事,苏联出手”的义务,所以狗急跳墙的情况依然不得不重点考虑。

所以在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后,作为“工具人”的美国恪守中立,但也发表了反对霸权主义,敦促双方撤军的声明。

虽然从美国口中说出的反对霸权令人忍俊不禁,威力值瞬间减半,但“听者有意”的苏联还是再一次“知难而退”了,让盟友越南承受了一个月的饱和式暴打。

因为抗法和抗美战争尤其是抗美战争期间,美国惧怕新中国出兵,地面部队始终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所以中苏援助的越南工业体系几乎分布在北部的红河平原。这意味着在中越战争爆发后,这些占越南工业产值90%以上的产业首当其冲,越南一月回到解放前。

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国中吕布”越南到底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而大规模的运动战结束后,中越两国又在老山、者阴山等边界地区展开了长达10年的轮战,迫使越南常年被战火威胁而难以发展,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国内经济长期在破产边缘挣扎,苏联也在越南的伤口上不断掉血。而北方邻国的改革开放早已恢弘起步,厚积薄发的经济更是一飞冲天。

再加上苏联出兵阿富汗直奔印度洋而去,红色帝国终于大厦将倾,越南也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彻底失去靠山。

虽然没有了靠山,但越南的梦想之火依然熊熊燃烧,根本就控几不住几几。虽然向北求和终于爬出了战争的泥潭,开始了经济的复苏和建设,但问题是越南想要所谓的国土安全,就必须壮大自己,尤其是重建印度支那联邦,这又和北方邻国的利益根本对立。

不仅如此,越南统一后,北越接收了南越非法窃据的南海岛礁,更加班加点地强取豪夺,不仅战略纵深大大增加,其非法攫取的油气资源更改变了越南资源匮乏的窘境,甚至让越南成为石油出口国。

而北方邻国的民族复兴势不可挡,越南在南海的“命根子”未来也必将被“净身”,所以为了避免被“太监”,越南要自救,要找更加强大的靠山。而这个靠山,有且只有一个。

虽然20年美越战争打得你死我活,美军洒下的橙剂至今仍然让很多越南民众痛不欲生,但南越精英作为美国的代理人在加入越南“联合政府”后,随着越南战争转和平,在越南内部的话语权日益提升,逐渐打破了“南总理,北书记,中主席”的政权组织架构。

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国中吕布”越南到底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所以,美越关系的“化干戈为玉帛”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再加上美国当年扶持东盟对抗北方大国,越南也名列其中,所以越南的“弃俄投美”实在不是偶然。

但问题是,越南距美国太远,离中国太近。而美国一直以来又是比苏联还不靠谱的那种,毕竟为了达到围堵中国的目的,美国才不在乎小跟班的死活,如果将命运交给美国,越南的未来不能说和乌克兰很像,只能说是一模一样。

所以,放下“执念”,拥抱北方邻居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从1986年全面效仿北方邻国实行“革新开放”开始,越南摸着兔子过河,经济发展搞得那叫一个有声有色。

而且更重要的是,东盟也逐渐认识到了谁才是真正的希望,因此在浩浩汤汤的历史大势面前,越南“顺之者昌”无可厚非。

只是,如此越南便要彻底放弃千年的努力,承认自己1000多年折腾了个寂寞,这对于越南而言不仅意味着失掉自尊,更意味着信仰崩塌。

所以,“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终归成为越南内心的真实写照,而越南作为“国中吕布”,在当够了几个大国的“共享儿子”后,但愿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作出有利于自身的选择。

反华不敢,亲华又不甘?“国中吕布”越南到底是如何作茧自缚的?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