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陆贾文化传丨尘封多年的佳话,以新方式继续传颂

太阳底下,古老建筑映射出独特的光影。它是喧闹街市中的一角,正用它独特的静默,翻开时代新的一页,讲述千年前的一段佳话。

陆贾文化传丨尘封多年的佳话,以新方式继续传颂

英雄到处尽欢场,归老仍馀越使装。

文藻自然过绛灌,逍遥差觉似平良。

——《凭吊陆贾城》清·李微蔚

在清代诗人李微蔚看来,口辩之才一流的陆贾,才华可比汉初四大名臣。陆贾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劝降南越国,保南粤一方平安的汉代政治外交家。

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原时,南粤地区仍未归附汉朝。到了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遣陆贾为使者前去劝降。陆贾奉命带队乘坐官船前往南越,在古代广州西关码头——澳口古村处登岸。当时,赵佗凭借南越国较为强盛,拒不接见陆贾,陆贾在上岸处构筑一个十里城池驻扎,生活了数月。在陆贾的努力下,赵佗终为所动,归顺了汉朝,被汉高祖赐封为南越王,而陆贾也被加封为太中大夫。

电厂里藏着一块千年石碑

距今千年的劝降故事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那现在是否还留着历史的印记呢?根据陆氏后人的考据,“澳口古村”就在如今的广州发电厂,当年陆贾登岸的古码头,位置应该在电厂立碑处附近。“小时候,我们还能看到泥城。当时主要的交通方式都是水路,划船随处可见。四周都是山岗,码头两旁还有好几家代客磨米的商铺。”澳口村老街坊蔡诚轩对陪伴他们成长的泥城印象深刻。据蔡诚轩介绍,清代地图上还有“泥城”的标注,直到上世纪50、60年代,广州电厂将“泥城”纳入电厂范围,才让“泥城”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线里。

“电厂里原本有一个陆贾纪念亭,后来亭子被拆除,只剩下里面3块碑石,中间一块碑石刻着‘开越陆大夫驻节故址’。”在蔡诚轩看来,“开越”有开辟、启蒙、沟通之意,这也表达了广州人为纪念这位中国史上伟大的和平使者陆贾的尊敬。但令人惋惜的是,近2米高的一块石碑被当成砖块砌进了墙壁。不能随意进出的电厂也阻碍了公众自由观赏陆贾石碑,泥城、陆贾亭、陆贾碑长期成为“ 一问三不知”的去处。

陆贾文化传丨尘封多年的佳话,以新方式继续传颂

陆贾文化走出电厂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的流逝,也让人们对陆贾这位和平的使者感到越发陌生。蔡诚轩向南朋友介绍,他曾观看过越秀区五仙观举办的“南越先贤”的蜡像展,却发现其中没有对南粤影响深远的陆贾。究其原因,皆因人们普遍认为陆贾并没有在南粤为官,只是曾在此驻节。蔡诚轩对此不以为然,认为陆贾对南粤有着深远影响,这绝不能被忽略。

陆贾文化传丨尘封多年的佳话,以新方式继续传颂

2002年

“南越陆大夫驻节故址”碑石被评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陆贾文化得到了认证。

2015年

南源街完成了陆大夫雕像、陆大夫纪念石碑以及复制“开越陆大夫驻节故址”碑三项设施的建设。“如今的陆大夫雕像被放置在电业社区,这‘一像两碑’让街坊更好地了解陆贾文化,也打破了以往电厂被电厂阻隔的‘围墙’。”南源街文化站工作人员解释道。

2016年

南源街锐意革新,以浮雕墙的方式“讲述”陆大夫故事。

如今,每次经过浮雕墙,总会见到街坊驻足停留,了解这段千古佳话。

【图文记者 南朋友】

【编辑 虫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