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警钟长啸常思国殇,利剑高擎勿忘奋进!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 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

12.13

国家公祭日警示未来 兴我中华

12月13日,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84年前,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的一个多月,30余万百姓惨遭血腥屠戮,昔日繁华的金陵城,一夜之间变成了“让人窒息的地狱”。南京大屠杀不仅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造成的不可磨灭的伤害,更是对世界的滔天罪孽、是人类的浩劫!

昭昭往事,惕惕后人。中国人民用血泪与牺牲,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其中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个人每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都在时刻警示着今天的我们,只有铭记,才能珍视和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只有自强,才能推进国家的富强、才能呵护人性的良善。

前人用生命为民族立起灯塔,指引我们穿过迷雾,找到方向。当警报拉响,让我们再一次向历史的伤疤志哀,铭记国耻!珍爱当下!奋发前行!让那束生命之光、和平之火长明不息!

《南京大屠杀·1937》

这是一段永不过时的记忆,值得每一位中国人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时时翻阅自警。这部史书式的报告文学,是我们民族苦难的一个缩影,由作者历时数年查阅史料、采访幸存者及与这段历史直接相关之人后整理而成,全面、真实、深刻而形象地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始末,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乃至援引的统计数字都真实可查,字字泣血,读来令人流泪心酸,为日本侵略者能做出如此残忍的行为而愤怒,也为中国经历了这样一段黑暗的历史而悲痛。

文字与记录,无法写尽当时同胞的恐惧与剧痛,生活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世代传递,时刻以这份苦痛警醒自己,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珍爱和平。

《红色特派员》

在中国,从来就不乏面对危难挺身而出的人,正是这些在国难时刻英勇抗争的人们,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之魂,一次又一次将中国从历史的泥淖带往光明和平的彼岸。任何子弹都不能抵挡我们冲向胜利的前方,任何屠刀都不能抹杀我们向往和平的渴望。

这本书以抗战史上影响较大的胡家台大捷为背景,真实描述了沔阳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与新四军并肩作战共御外侮的抗日场景,塑造了新四军特派员白荷花和游击队队长胡水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智勇双全,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写活了沔阳游击队抗击日寇的秘密武器,书中所描述的抗战过往和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令人动容。

《鲁湖烟云》

当中国军人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视死如归、浴血奋战的时候,战场之外,亦有无数中国人始终没有忘记战胜敌人、实现国家强大的梦想,用自身的执着和牺牲,最终换来国家富强、人民安宁、亲人团聚的美好明天。这本书讲的正是这样一个殊死抗日的中国人的故事。

出生于鲁湖岸边的曾繁卿,自幼好学,后外出求学,与家人日渐失去了联系。多年后,他负伤归来,成为一名教书先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曾繁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殊死搏斗。然而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多年在外经历了什么,曾繁卿的身份始终是一个谜。最终因一次失误,曾繁卿付出了生命。多年后,一个将军来到曾家铺,道出了曾繁卿的真实身份。

《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这篇具有强烈进取思想的文章,寄托了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少年振奋前行。这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在今天这样的日子里,我们重温历史、揭开一道道无法愈合的伤疤,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许下复兴的心愿:勿忘历史,吾辈自强!重新与新一代中国少年一起读一读这篇激扬的文字吧,在沉痛之外,激发更多向上的力量。

《不忘初心:回望井冈山》

中国的山很多,但没有哪一座山像井冈山那样,同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如此紧密相连。20世纪20年代初,一艘红船承载着对建立全新中国的理想和信仰自浙江嘉兴南湖起航。6年之后,小船上的一个青年,怀揣一腔热忱,率领一支不足千人的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开始了他实现红船上誓言和初心的艰苦探索和伟大实践,使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变得清晰起来。

这本书以“初心”作为主线,全面反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历程,写井冈山但不局限于井冈山,让井冈山斗争时期形成的伟大历史成果和深远意义跨越时空,延伸至当下。当我们在回望这一段苦难辉煌、艰苦卓绝的历史时,切记勿忘初心、充实自我,为中华崛起而不断奋斗。

历史悲剧,不容重演

斑斑血泪,警我自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