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警鐘長嘯常思國殇,利劍高擎勿忘奮進!

銘記曆史 勿忘國恥

- 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

12.13

國家公祭日警示未來 興我中華

12月13日,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頁。84年前,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在此後的一個多月,30餘萬百姓慘遭血腥屠戮,昔日繁華的金陵城,一夜之間變成了“讓人窒息的地獄”。南京大屠殺不僅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造成的不可磨滅的傷害,更是對世界的滔天罪孽、是人類的浩劫!

昭昭往事,惕惕後人。中國人民用血淚與犧牲,在中華民族曆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頁,其中每一字每一句、每一個人每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都在時刻警示着今天的我們,隻有銘記,才能珍視和捍衛來之不易的和平,隻有自強,才能推進國家的富強、才能呵護人性的良善。

前人用生命為民族立起燈塔,指引我們穿過迷霧,找到方向。當警報拉響,讓我們再一次向曆史的傷疤志哀,銘記國恥!珍愛當下!奮發前行!讓那束生命之光、和平之火長明不息!

《南京大屠殺·1937》

這是一段永不過時的記憶,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和所有愛好和平的人時時翻閱自警。這部史書式的報告文學,是我們民族苦難的一個縮影,由作者曆時數年查閱史料、采訪幸存者及與這段曆史直接相關之人後整理而成,全面、真實、深刻而形象地描述了南京大屠殺的始末,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乃至援引的統計數字都真實可查,字字泣血,讀來令人流淚心酸,為日本侵略者能做出如此殘忍的行為而憤怒,也為中國經曆了這樣一段黑暗的曆史而悲痛。

文字與記錄,無法寫盡當時同胞的恐懼與劇痛,生活在和平時代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記,世代傳遞,時刻以這份苦痛警醒自己,珍愛生活、珍愛生命、珍愛和平。

《紅色特派員》

在中國,從來就不乏面對危難挺身而出的人,正是這些在國難時刻英勇抗争的人們,鑄就了中華民族的不屈之魂,一次又一次将中國從曆史的泥淖帶往光明和平的彼岸。任何子彈都不能抵擋我們沖向勝利的前方,任何屠刀都不能抹殺我們向往和平的渴望。

這本書以抗戰史上影響較大的胡家台大捷為背景,真實描述了沔陽兒女在黨的上司下,與新四軍并肩作戰共禦外侮的抗日場景,塑造了新四軍特派員白荷花和遊擊隊隊長胡水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智勇雙全,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寫活了沔陽遊擊隊抗擊日寇的秘密武器,書中所描述的抗戰過往和蘊含的愛國主義情懷,令人動容。

《魯湖煙雲》

當中國軍人為了國家和民族利益視死如歸、浴血奮戰的時候,戰場之外,亦有無數中國人始終沒有忘記戰勝敵人、實作國家強大的夢想,用自身的執着和犧牲,最終換來國家富強、人民安甯、親人團聚的美好明天。這本書講的正是這樣一個殊死抗日的中國人的故事。

出生于魯湖岸邊的曾繁卿,自幼好學,後外出求學,與家人日漸失去了聯系。多年後,他負傷歸來,成為一名教書先生。正值抗日戰争時期,曾繁卿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搏鬥。然而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多年在外經曆了什麼,曾繁卿的身份始終是一個謎。最終因一次失誤,曾繁卿付出了生命。多年後,一個将軍來到曾家鋪,道出了曾繁卿的真實身份。

《少年中國說》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篇具有強烈進取思想的文章,寄托了對少年中國的熱愛和期望,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少年振奮前行。這本書精選了梁啟超在政論、文論、講演和詩詞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每篇文章都展現了梁啟超先生獨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筆和激揚而與時俱進的思想,具有極高的知識性和可讀性。

在今天這樣的日子裡,我們重溫曆史、揭開一道道無法愈合的傷疤,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許下複興的心願:勿忘曆史,吾輩自強!重新與新一代中國少年一起讀一讀這篇激揚的文字吧,在沉痛之外,激發更多向上的力量。

《不忘初心:回望井岡山》

中國的山很多,但沒有哪一座山像井岡山那樣,同一個國家的命運、一個民族的命運如此緊密相連。20世紀20年代初,一艘紅船承載着對建立全新中國的理想和信仰自浙江嘉興南湖起航。6年之後,小船上的一個青年,懷揣一腔熱忱,率領一支不足千人的起義部隊來到井岡山,開始了他實作紅船上誓言和初心的艱苦探索和偉大實踐,使中國救亡圖存的道路變得清晰起來。

這本書以“初心”作為主線,全面反映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發展曆程,寫井岡山但不局限于井岡山,讓井岡山鬥争時期形成的偉大曆史成果和深遠意義跨越時空,延伸至當下。當我們在回望這一段苦難輝煌、艱苦卓絕的曆史時,切記勿忘初心、充實自我,為中華崛起而不斷奮鬥。

曆史悲劇,不容重演

斑斑血淚,警我自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