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本书概括毛主席读书生涯,其中一本前后读了57年,背得滚瓜烂熟

毛主席是新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痴”,嗜书如命,长征路上他曾对妻子贺子珍说:我要用文房四宝来打败蒋介石,他不仅看书也写书,书籍仿佛成了他最有力的武器。

从1902年上私塾开始,一直到1976年去世,毛主席的读书求知生涯长达74年之久,通过读书他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间接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在私塾求学时,他因为在读书崭露头角,被私塾先生誉为读书方面的奇才,被推荐走出穷苦的韶山冲,去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在湘乡县求学时,他用一篇仅500字的《商鞅徙木立信论》让校长符定一刮目相看,后被亲自推荐到长沙读书;

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他刻苦读书写下了著名的《体育之研究》,新颖的观点大获好评,后被恩师杨昌济推荐到北平,认识了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胡适等名师;

再后来,通过两次北上(1918年、1920年),受到李大钊的影响,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最终坚持了一生。

纵观毛主席的74年读书求知生涯, 在不同阶段他其实有着不同的读书侧重点,有些书他读了一辈子,有些书他只在某个阶段读,每一本书都侧面反映了他在当时那个阶段的所思所想、所做作为。

6本书概括毛主席读书生涯,其中一本前后读了57年,背得滚瓜烂熟

《三国演义》:8岁到17岁的少年时期

1910年离开韶山前,由于父亲的高压管理和私塾老师的严苛教育,少年毛泽东鲜少能读到“课外书”,接触到的基本都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比如《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十三经》等。

1936年毛泽东在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那段时间里“清早和晚上我在地里劳动,白天我读儒家的《论语》等四书。”

后来直到离开了韶山,毛泽东在湘乡县高等小学堂读书的时候,才开始深入阅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世界英雄豪杰传》等国内外古典小说、传记,内心养成了深厚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

在此期间,众多国内外小说传记里,青年毛泽东读得次数最多的应该是《三国演义》,他自诩是“三国迷”,非常崇拜里面的英雄人物。

再后来他时不时都会翻一翻这本书,1942年更是向全党发出号召:“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四大名著,是少年毛泽东在十分艰苦的教育条件下,获得最大收获、最深感悟的书籍。

6本书概括毛主席读书生涯,其中一本前后读了57年,背得滚瓜烂熟

《伦理学原理》:18岁到25岁的青年时期

1912年春,18岁的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省立第一中学,第一次来到了省府长沙,从此开启了他读书生涯里最关键的时期。

这段时间是他读书最频繁的时期,不仅读得多而且读得广,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如同牛跑进了菜园子,看到到处是新鲜的青菜,一个劲儿不停地吃!”、

从1912年秋开始,他先是在湖南省图书馆自修了半年,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读,翻阅了大量国内外社科和自然科学巨著,比如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后从1913年开始,他就读于湖南最高学府——省立第一师范,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有伦理学方面的,有文学方面的,对中西方思想理论有了彻底的了解。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在省立第一师范读的《伦理学原理》,这是德国哲学家泡尔生的代表作,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翻译后,由商务印书馆1913年公开出版。

之所以选这本书作为青年毛泽东读书生涯的代表,一是因为毛泽东对这本书下了非常大的功夫,短短10万字的书,他写了竟有1.2万字的读书笔记,密密麻麻标注在书里,说明毛泽东当时对这本书是非常喜爱,曾反复多次阅读、思考。

二是因为这本书和他日后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这是一本偏唯心派的书,和他日后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大不同,这说明毛泽东的思想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期间也走过不少“弯路”。

建国后,这本书辗转多人曾又回到了毛主席身边,时隔30年再看到自己当年的蝇头小楷笔记,毛主席深情地说:“我当时喜欢读这本书,有什么意见和感想就随时写在书上,现在看来,这些话有好些不正确了。”

此后,经工作人员进行防腐、防潮等处理后,这本书被毛主席束之高阁,晚年再也没有打开看过,如今被保存在中央档案馆。

《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26岁到41岁的壮年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也投入到了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斗争中去,在李大钊的影响下,他初步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

1920年,27岁的毛泽东第一次读到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鸿篇巨著,当时他看的是陈望道翻译的版本,虽然包装很简陋,但却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本马列著作,此后的57年时间里,他前后读了至少100遍,对于一些经典篇章,他甚至可以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从1920年开始,毛主席一直恪守并践行着《共产党宣言》里的理论,《共产党宣言》既是他人生的灯塔,也是中国革命的灯塔。

毛主席后来曾说,年轻时候只要一遇到问题,他都会去翻阅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有时读一两段,有时读全篇,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他的很多文章都是受《共产党宣言》的启发而写出来的。

再后来,为了更深刻理解《共产党宣言》,毛主席还曾专门找来英语老师,从头研究英文版《共产党宣言》,对此他开玩笑地对老师说:“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

《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求知生涯中影响最大、最长远、最深刻的书籍之一,即使晚年患白内障后,还是不放弃阅读,定制了大字线装本的《共产党宣言》,可见他对这本书是多么喜爱和重视。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42岁到55岁的中年时期

从1935年~1946年,统称为陕北时期或延安时期,据曾担任毛泽东书库整理员的徐中远说,毛泽东在此期间读得最多的是哲学类书籍,比如米丁所著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还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哲学与生活》,《社会学大纲》等等。

毛泽东在这些书上都写了大量的批注、记号,有横线、竖线、斜线、三角、方框、点、勾、叉等等,最长的一段批注长达1200多字。

晚年胡耀邦偶然看到这些批注,曾感叹说:“在延安,我们都知道毛主席天天读书,可是不知道写了这么长这么多的读书批注...主席在延安读哲学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老人家当时还组成了读书小组学哲学呢。”

延安时期,毛主席曾写出著名的哲学类著作,比如《矛盾论》《实践论》等,这些都是在中国历史上“管大用”的文章,甚至可以说影响了中国革命走向的文章,而当时为了研究这些理论,他为此阅读了大量的哲学类书籍,《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本。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56岁到65岁的老年时期

1949年建国之后,毛主席的读书侧重点开始转向国家经济建设方面,读了很多苏联的经济学著作,比如《政治经济学批判》《经济学大纲》《资本论》《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等等。

在这其中,毛主席下功夫最多的是两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其中之一(另一本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写的,他在这本书中总结了苏联建国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是斯大林经济思想的代表作,毛主席当时非常重视,前前后后读了很多遍。

1958年当看到陈伯达提出要取消商品生产的荒谬举动时,他在会上气愤地说,要给所有人上一课,而课本就是斯大林的这本《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关于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斯大林写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毛泽东对此非常重视,多次在党内阅读书单里特意加入了这本书。

直到后来1961年,国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毛主席又公开提到这本书,指出这本书虽然有一些毛病,但总的来说是客观的,说“我最近又读了三遍”。

总之从建国到1958年提出辞去国家主席,毛主席的读书重点基本是以国家经济建设类为主,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里发展最好的,因此苏联出版的经济类著作是毛主席的首选。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66岁到83岁的晚年岁月

在我国的诸多史籍中,毛主席批注文字、圈画符号最多的是二十四史,具体包括: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

从1952年到1976年,毛主席无论是在书房里,还是出差在火车上,以及晚上睡觉前,随时随地会阅读二十四史。

尤其是从1959年卸任国家主席后,毛主席又有了大量的时间研究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诗歌、书法,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读书,而所有书籍里毛主席一生都最爱看的是史书,不论是历史笑话,还是古典小说,他都喜欢反复去看,以史为鉴,借古探今。

当时为了吃透二十四史,他还特意邀请北大的中文系芦荻老师到中南海进行讲解,对其中的许多著名战役、历史人物、历史故事都如数家珍,由于多次翻阅,导致有很多册的封面、封底和内页都磨破了,丝线也断裂了,但毛主席依然坚持看。

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毛主席体质开始变差,尤其是患白内障之后,视力受到很大影响,医生建议他不看书或少看书,他才转变读书方式,改由工作人员读给他听,虽然效率没有之前高,但他依然坚持每天读,有时读十几分钟,有时连续读一两个小时。

毛主席爱读书,从8岁上私塾开始,他读了一辈子,即使是战火纷飞的上世纪30年代,依然随身携带书籍和文房四宝,在毛主席看来,一天不读书是缺点,三天不读书就是犯错误,是真正的“书痴”,令后人敬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