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她来了,带着历时24年的经典之作回来了,属于孩子们的魔法之旅

作者:弥小木

文|弥小木

一位青年,热爱摇滚,在过去的社会里,他的处事风格被他人认为是不良少年。唯有一位民警信任他、欣赏他,给他找地方排练音乐。后来,因为姐姐被欺负,青年与人动手,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狱中,欣赏他的民警一直来看他,给他活下去的信心。这是《再见,那一天》中的剧情,里面所有的人物故事,都在传递“善良”和“希望”。

善意的传递,除了在电视剧里出现,现实生活中也有。作家古典在国外旅行,结账时发现差4欧元的现金。当时排在后面的陌生人,替古典老师付了差的钱。买好商品,古典老师追去想要联系方式将来还给他,对方却对古典说了一句:pay it forwad。

因为这件事,古典决定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当还没多少人认识李尚龙时,古典愿意给他的书做序。同样的,李尚龙愿意给吕白的书做序。在他们之间,这份“善意”一直在传递。相信,未来有人需要吕白帮助的时候,他也会传递“善意”。

这种“善意”的传递,在《小舒诺长成了舒诺》一文中也看到了。女孩舒诺因为父母先后去世,原本幸福的一家三口,忽然就变成孤零零一个人。充满幸福的世界,一下子崩塌,在一段时间的消沉后,女孩舒诺终于走出去,后来遇到了做巧克力的店主。在巧克力店帮忙期间,一点点找回了自己。

巧克力店店主,选择开巧克力店,起因是在他最颓废的时候,受到他人的帮助,让意志消沉的他重新站了起来。陌生人将善意传递给了巧克力店店主,巧克力店店主又将善意传递给了舒诺。人与人之间,善意的传递令人温暖。《小舒诺长成了舒诺》是《身边的魔法》一书中的一则故事。

《身边的魔法》是《魔女宅急便》的第7册内容。熟悉《魔女宅急便》的孩子,一定会很愿意看《身边的魔法》。《魔女宅急便》除了书籍,还有宫崎骏的同名电影。看完书不过瘾,可以看看这部同样温暖的电影。

《魔女宅急便》,到2017年为止,共有8册。其中的前6册,主要讲述魔女琪琪从13岁开始,离家独立生活。虽然是魔女,但琪琪只会坐在扫帚上飞这一魔法。选择一个全新的地方,刚开始没人在意,到后来那里的人们,熟悉了琪琪在天上飞来飞去送快递的日子。第7册的《身边的魔法》,讲述其他人的故事,而这些人都与魔女琪琪有关,比如舒诺,比如镇长。第8册《琪琪和吉吉小时候》,有更多的篇幅,是从吉吉这只猫的视角,去了解琪琪和吉吉小时候的故事,读起来有另一种生动。

如果青春期的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读到《魔女宅急便》,会跟着魔女琪琪一起成长,找到自我。

她来了,带着历时24年的经典之作回来了,属于孩子们的魔法之旅

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在《长大成人的难处》一书中,提出“孩子在长大成人时,会遭遇各种挫折。”如何面对挫折?有人能自我调节好,有人并不能,会做出过激行为,比如离家。

有人问童话大王郑渊洁,自己被同事孤立,是否需要去讨好。郑渊洁分享过自己从小被人孤立的经历,但他通过阅读,和书籍中的作者交朋友,到后来会感到那种困惑的孤立,已经变成了“鼓励甚至奖励”。

记得有位妈妈很困惑,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愿意和自己交流了。另一位与儿子关系很好的妈妈,分享说,拿起一本绘本吧,开始给孩子读书吧。孩子大了,再拿一本绘本读给孩子听,怕是大人和小孩都会觉得很尴尬。不如把适合孩子的书,介绍给孩子,让孩子在阅读中吸取能量。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成长小说。北师大教授王泉根在《儿童文学教程》中,是这样介绍成长小说的作用:叙事目的主要在于引导青少年克服“同一性危机”,即成长者确认了自我,找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最终长大成人。

什么是“自我”?孙瑞雪的《起点》一书中,说得特别好“自我是我们内在的王者。”孩子有了“自我”,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在《魔女宅急便》里,有琪琪青春期的困惑,有她与人的互动,有她寻找自己的过程。整套《魔女宅急便》看下来,会看到一个立体、形象的魔女琪琪,是如何从青春期的困惑中,一步步找到自我的成长之路。

相信故事的力量,故事会滋养孩子们的心灵。阅读《魔女宅急便》,看那些青春期的难题,魔女琪琪也有遇到。她心境变化,她看待事物的方式,她的成长,也是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可能会遇到,或者已经遇到过的困惑。

让这套《魔女宅急便》,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长吧。在阅读中,让孩子跟着魔女琪琪的步伐,一点点找到属于他们的自我。

她来了,带着历时24年的经典之作回来了,属于孩子们的魔法之旅

作家吴岩曾提到一个现象,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的想象太多,这不是好事。然而对于这种说法,吴岩坦言自己很难过,觉得家长的观念需要改变。因为想象力好的孩子,不仅有更高的创意,另外,想象力还能疗愈人。

对于这个观点,日本的心理学家河合隼雄也有相似的观点,他在《读幻想文学》一书中,就提到“读幻想文学不仅能让你得到治愈,还能让你获得生存下去的勇气。”

孩子们读幻想文学的好处,作家彭懿总结了两点:

帮助孩子处理成长的内心冲突

激发孩子思考

好的幻想小说,像一面镜子,如同《魔女宅急便》,魔女琪琪的内心冲突,是孩子们也会有的内心冲突。在阅读《魔女宅急便》的过程中,也是孩子们模拟处理自己内心冲突的机会。魔女琪琪面对的困难,会启发孩子们的思考,如果是他们,会怎么做?会和琪琪一样吗?这样的过程,就像美国科幻小说家南希·克雷斯,说得那样:在我们阅读时,我们就经历了许多次不同的生命。

让孩子们,跟着魔女琪琪,体会不同的生活,解决相似的成长困惑。

她来了,带着历时24年的经典之作回来了,属于孩子们的魔法之旅

市面上的童书很多,好书也很多,但是只有适合孩子阅读的,才能起到滋养孩子心灵的作用。童书作家梅子涵,曾提到“对孩子们说,有哪一些书应该在现在这个年纪里阅读,这是一个很怀有敬意的引导。”

选择好的童书给孩子们阅读,也是充满敬意的。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读一些幻想小说、成长小说。不知道怎么选的时候,看那些经过市场检验的书籍,也是一种方法。

郑渊洁的《童话大王》月刊,写了36年,受到很多孩子的喜爱。角野荣子的《魔女宅急便》,前6册写了24年,后面的《身边的魔法》完成于2015年、《琪琪和吉吉小时候》完成于2017年。就像角野荣子说的,促使她写下去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有读者存在。经过二、三十年,无数的读者筛选出了书籍。

用这些经典的童书,滋养孩子的心灵,陪伴他们成长。如果孩子从《身边的魔法》、《琪琪和吉吉小时候》开始读起,读完后,不妨把《魔女宅急便》的前6册补了,因为这套《魔女宅急便》,读起来很温暖。

她来了,带着历时24年的经典之作回来了,属于孩子们的魔法之旅

这个时代,有太多的选择,明明可以看的书越来越多,但是能沉下心阅读的,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越来越多了吗?并没有。

前几天去儿童医院,一排的座位上,坐着的孩子们,很整齐地一人拿着一个手机。有玩游戏的,有看动画片的。一旁的大人们,倒也很整齐,面无表情地站着。

在一整个候诊室,一位站着的女孩,捧着一本书读了起来。这一幕,在那一个空间,成了最独特的存在。

哪怕现在的孩子们,有很多的选择,依然希望,成长中的孩子们,能捧起书多多阅读,从书籍中解答成长的困惑,找到自我,就像阅读《魔女宅急便》。

愿每个孩子,在故事中体会成长的力量,在生活中找到自我。

祝阅读愉快。

我是弥小木,家有两娃,爱阅读。#童书上头条# #每日阅读笔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