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顺德一花季少女任性吃辣条,结果…看完后手里辣条掉一地

说到辣条,那绝对是家喻户晓的网红零食。麻辣与咸香在唇齿间游走,刺激着味蕾,让人难以拒绝并容易上瘾!

在顺德新容奇医院就有一名患者小吴(化名)对辣条“情有独钟”,每天必吃,有时甚至一天吃好几包。在17岁的年龄,小吴就出现了纳差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到医院作全面检查后,小吴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需终身透析治疗。

顺德新容奇医院肾内科主任赵冰峰提醒,辣条类小食品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如果长期大量食用,产生的叠加效应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儿童、青少年肾脏尚未发育成熟,应该尽量少吃这些“垃圾食品”。

1

每天任性吃辣条,确诊尿毒症晚期

辣条又叫大面筋、素牛筋等,它是用小麦粉或其他谷物、豆类为主要原料做成的一种食品。由于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了香精香料及色素甜蜜素等,辣条成为很多人难以拒绝的零食。

小吴从小就特别喜欢辣条,每天必吃,甚至有时一天吃好几包。突然有一天,小吴出现了纳差乏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到新容奇医院作全面检查后,小吴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需要终身透析治疗。

为什么辣条的危害那么大?“辣条含有人工色素、甜味剂等多种食品添加剂,这些化工产品从肾脏排泄时,会加重肾脏的负担,损伤肾小管,导致肾损害。”顺德新容奇医院肾内科主任赵冰峰表示,特别是儿童、青少年本身肾脏尚未发育成熟,长期过多地摄入这些垃圾食品,对肾脏的损伤非常大。

我国曾颁布了一个《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在这个指南中,零食分为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和限制食用三种,辣条就属于“限制食用”的零食。赵冰峰提醒,大多数情况下,辣条食品的营养价值还是比较差的,从健康饮食的角度,不提倡人们多吃,尤其是不提倡中小学生大量吃。

2

推出夜诊服务:患者晚上透析,白天照常上班

据介绍,尿毒症是急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阶段。此时患者的肾脏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和肾脏内分泌功能失调,还会出现代谢终末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大量潴留,从而引起一些列症状和体征。目前,尿毒症常规的治疗手段是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脏移植。显然,在等到合适的肾源之前,终末期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透析来帮助肾脏排毒。

顺德一花季少女任性吃辣条,结果…看完后手里辣条掉一地

早在2003年,新容奇医院就设立肾内科。其中,血透中心拥有了40台先进的血透机和德国劳氏双极反渗水处理系统一套,透析用水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透人数达190余人,血透室开展了常规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等透析方式,保障透析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能够回归社会,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和从事正常工作。

为了让患者白天能正常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新容奇医院血透中心从2018年起推出了夜诊服务,让患者可以在晚上进行血液透析,不影响白天正常学习或工作,目前运行很好,得到患者高度满意。

3

肾内科血液净化新技术“上线”,为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近年来,新容奇医院肾内科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和新项目,肾内科诊疗技术水平不断完善,为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为重症多器官衰竭患者,新容奇医院开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这项新技术为重症患者的救治赢得了更多宝贵的时间和重生的机会,并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提高危重症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顺德一花季少女任性吃辣条,结果…看完后手里辣条掉一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肾内科血透室还为重症肝炎肝衰竭患者开展人工肝治疗。据介绍,人工肝治疗是经过血浆分离器,将分离出的血浆经过胆红素吸附柱,把患者无法正常代谢,蓄积在身体胆红素吸附排泄,再将吸附后的血浆进行血浆补充凝血因子回到身体。这种治疗方法不仅使得患者的凝血功能得到恢复,肝细胞得以再生,而且重症肝炎肝衰竭病情也得到缓解,生命得到保障。

顺德一花季少女任性吃辣条,结果…看完后手里辣条掉一地

医生简介:

赵 冰 峰

顺德新容奇医院肾内科主任

2021年顺德好医生

广东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肾脏病学专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佛山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务委员

顺德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顺德区血液净化质控中心副主任

顺德一花季少女任性吃辣条,结果…看完后手里辣条掉一地

从事肾病临床工作30年,曾在中山大学一附院肾内科进修,擅长诊治急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各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复杂性泌尿系感染;糖尿病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病、高血压肾病、肾小管间质性疾病,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综合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擅长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管理;擅长长期及临时深静脉置管置入技术。

曾主持并参与市级科研项目3项,均已结题,一项获佛山市科技进步3等奖。发表中华血液净化杂志及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