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有5个牛人,一生战绩比小说还玄幻,史学家都不知道怎么写

作者:哎呀君读历史

泱泱华夏,不仅拥有极其悠久,而且还很灿烂辉煌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奇人,比如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聃,比如战国时期的鬼谷子,比如汉末时期的司马徽,比如隋唐时期的袁天罡等等;这些人记载的都不多,但都十分传奇。而在军事界也是如此,比如接下来要盘点的这五位牛人,虽然名气很大,但实际战绩却是颇为简略,来看看这五位都是谁吧。

TOP、5 陈庆之

历史上有5个牛人,一生战绩比小说还玄幻,史学家都不知道怎么写

第五位就是南北朝时期的名将陈庆之,这陈庆之是寒门出身,早年从文,跟随梁武帝萧衍;萧衍晚年虽然有点荒唐,但早年还是非常不错的,不仅雄才大略,而且颇有识人之能,他觉得陈庆之虽然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但胸有韬略,有名将之姿,后来任命他为武威将军,因迎接元法僧归附,迁宣猛将军,文德主帅。

此后,陈庆之开始谱写自己的传奇;在涡阳战役中连破北魏十三座城塞,迫使涡阳城主王纬出降;后在护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还时,击败拥兵7万、筑垒9座的魏将丘大千;在考城击败拥兵2万的魏将元晖业,并连拔荥阳、虎牢二城,长驱直入,护送元颢到洛阳。经历四十七战,平定三十二城,所向无前,故而有了“千军万马避白袍”之名。

TOP、4 李世民

历史上有5个牛人,一生战绩比小说还玄幻,史学家都不知道怎么写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任期间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与北方地区各民族融洽相处,获得尊号“天可汗”,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础。

但世人只知道李世民是一位功绩卓著的皇帝,却忽略了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在隋末乱世,唐国公李渊就是被这个宝贝儿子逼着起兵,后来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带兵打下了大半个唐朝疆域,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期间打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战役,其中最传奇的莫过于三千五百骑破武牢关(虎牢关)。

TOP、3 霍去病

历史上有5个牛人,一生战绩比小说还玄幻,史学家都不知道怎么写

​霍去病是汉武帝刘彻最信任最倚重的天才名将,他之所以比舅舅卫青更有名,是因为他初次上阵便是巅峰。卫青好歹经历过一段学习时期,但霍去病十八岁第一次上战场便展现出远超那个时代的军事思维,他率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打击匈奴军,取得“斩捕首虏过当”的显赫功绩,两次功冠全军,战后霍去病被封为“冠军侯”,直接脱颖而出。

十九岁时便已经成为汉朝军方的顶级实权人物,官至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之后在漠北之战时,率军深入草原,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翰海而还。如此人物,却在24岁时离奇病逝,仿佛是上天不容许他这般妖孽天才存在一般。

TOP、2 李靖

历史上有5个牛人,一生战绩比小说还玄幻,史学家都不知道怎么写

​能比霍去病还要传奇的就是唐朝军神李靖了,李靖出身名门望族,他的舅舅是隋朝名将韩擒虎,而且他自身也是才能卓绝,被誉为“王佐之才”,就连杨素对他都是极为欣赏。后来他被迫加入李唐,成为李世民幕府中的一员。具体他给李世民出过哪些计谋,不得而知,但想来李世民辉煌的战绩中,有李靖一部分功劳。

直至后来平萧铣和辅公佑时,他才算是初现峥嵘;但他结束得太快了,快到萧铣的援军都还没赶来,他就已经逼降萧铣,并且顺势连下九十六州,兵锋抵达桂州。在唐朝建立后,李靖才算是开启自己的传奇,以精骑三千夜袭定襄,使颉利可汗部惊溃,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后又统军西破吐谷浑。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不禁怀疑是对手太弱的缘故,但当时东突厥是草原霸主,理论上不弱于汉初时期的匈奴。

TOP、1 刘秀

历史上有5个牛人,一生战绩比小说还玄幻,史学家都不知道怎么写

​而能排在李靖之上的,就是历史上颇为神秘的传奇皇帝刘秀了,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有“大魔导师”、“位面之子”等绰号;比起刘秀所经历的战役,李靖、霍去病、李世民、陈庆之等绝世名将都不算什么了,因为刘秀所指挥的战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超越了凡人战争的范畴。

在新朝末年乱世之中,刘秀起初的表现其实很一般,因为他主要是辅佐长兄刘縯,世人对他的印象也仅是“多权略”。但是在昆阳之战时,以数千人马大破王莽的四十余万主力军,期间甚至传出了刘秀“召唤陨石”、“呼风唤雨”等离奇事迹;总之吧,昆阳之战后,刘秀一举成名,而后连战连克,直至结束乱世,建立东汉政权。

历史上有5个牛人,一生战绩比小说还玄幻,史学家都不知道怎么写

​说起来也是匪夷所思,离奇到史学家都怀疑他们战绩的真假,以至于在记载的时候,只能采取简略记述的方式简简单单地记下;写史的人都是如此态度,后面研读史料的人,更是怀疑这段历史的真实性。但事实又是如此,因为的确是他们指挥的战役,战役的结果也的确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