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有5個牛人,一生戰績比小說還玄幻,史學家都不知道怎麼寫

作者:哎呀君讀曆史

泱泱華夏,不僅擁有極其悠久,而且還很燦爛輝煌的曆史;在這漫長的歲月裡,湧現出了非常多的奇人,比如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聃,比如戰國時期的鬼谷子,比如漢末時期的司馬徽,比如隋唐時期的袁天罡等等;這些人記載的都不多,但都十分傳奇。而在軍事界也是如此,比如接下來要盤點的這五位牛人,雖然名氣很大,但實際戰績卻是頗為簡略,來看看這五位都是誰吧。

TOP、5 陳慶之

曆史上有5個牛人,一生戰績比小說還玄幻,史學家都不知道怎麼寫

第五位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名将陳慶之,這陳慶之是寒門出身,早年從文,跟随梁武帝蕭衍;蕭衍晚年雖然有點荒唐,但早年還是非常不錯的,不僅雄才大略,而且頗有識人之能,他覺得陳慶之雖然是一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但胸有韬略,有名将之姿,後來任命他為武威将軍,因迎接元法僧歸附,遷宣猛将軍,文德主帥。

此後,陳慶之開始譜寫自己的傳奇;在渦陽戰役中連破北魏十三座城塞,迫使渦陽城主王緯出降;後在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颢北還時,擊敗擁兵7萬、築壘9座的魏将丘大千;在考城擊敗擁兵2萬的魏将元晖業,并連拔荥陽、虎牢二城,長驅直入,護送元颢到洛陽。經曆四十七戰,平定三十二城,所向無前,故而有了“千軍萬馬避白袍”之名。

TOP、4 李世民

曆史上有5個牛人,一生戰績比小說還玄幻,史學家都不知道怎麼寫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任期間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谏。對内文治天下,厲行節約,勸課農桑,實作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和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與北方地區各民族融洽相處,獲得尊号“天可汗”,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局面奠定重要基礎。

但世人隻知道李世民是一位功績卓著的皇帝,卻忽略了李世民的軍事才能。在隋末亂世,唐國公李淵就是被這個寶貝兒子逼着起兵,後來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李世民帶兵打下了大半個唐朝疆域,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劉黑闼等割據勢力,期間打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戰役,其中最傳奇的莫過于三千五百騎破武牢關(虎牢關)。

TOP、3 霍去病

曆史上有5個牛人,一生戰績比小說還玄幻,史學家都不知道怎麼寫

​霍去病是漢武帝劉徹最信任最倚重的天才名将,他之是以比舅舅衛青更有名,是因為他初次上陣便是巅峰。衛青好歹經曆過一段學習時期,但霍去病十八歲第一次上戰場便展現出遠超那個時代的軍事思維,他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裡打擊匈奴軍,取得“斬捕首虜過當”的顯赫功績,兩次功冠全軍,戰後霍去病被封為“冠軍侯”,直接脫穎而出。

十九歲時便已經成為漢朝軍方的頂級實權人物,官至骠騎将軍,指揮兩次河西之戰,殲滅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萬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之後在漠北之戰時,率軍深入草原,消滅匈奴左賢王部主力七萬餘人,追擊匈奴軍直至狼居胥山與姑衍山,分祭天地,臨翰海而還。如此人物,卻在24歲時離奇病逝,仿佛是上天不容許他這般妖孽天才存在一般。

TOP、2 李靖

曆史上有5個牛人,一生戰績比小說還玄幻,史學家都不知道怎麼寫

​能比霍去病還要傳奇的就是唐朝軍神李靖了,李靖出身名門望族,他的舅舅是隋朝名将韓擒虎,而且他自身也是才能卓絕,被譽為“王佐之才”,就連楊素對他都是極為欣賞。後來他被迫加入李唐,成為李世民幕府中的一員。具體他給李世民出過哪些計謀,不得而知,但想來李世民輝煌的戰績中,有李靖一部分功勞。

直至後來平蕭銑和輔公佑時,他才算是初現峥嵘;但他結束得太快了,快到蕭銑的援軍都還沒趕來,他就已經逼降蕭銑,并且順勢連下九十六州,兵鋒抵達桂州。在唐朝建立後,李靖才算是開啟自己的傳奇,以精騎三千夜襲定襄,使颉利可汗部驚潰,又奔襲陰山,一舉滅亡東突厥;後又統軍西破吐谷渾。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不禁懷疑是對手太弱的緣故,但當時東突厥是草原霸主,理論上不弱于漢初時期的匈奴。

TOP、1 劉秀

曆史上有5個牛人,一生戰績比小說還玄幻,史學家都不知道怎麼寫

​而能排在李靖之上的,就是曆史上頗為神秘的傳奇皇帝劉秀了,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有“大魔導師”、“位面之子”等綽号;比起劉秀所經曆的戰役,李靖、霍去病、李世民、陳慶之等絕世名将都不算什麼了,因為劉秀所指揮的戰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超越了凡人戰争的範疇。

在新朝末年亂世之中,劉秀起初的表現其實很一般,因為他主要是輔佐長兄劉縯,世人對他的印象也僅是“多權略”。但是在昆陽之戰時,以數千人馬大破王莽的四十餘萬主力軍,期間甚至傳出了劉秀“召喚隕石”、“呼風喚雨”等離奇事迹;總之吧,昆陽之戰後,劉秀一舉成名,而後連戰連克,直至結束亂世,建立東漢政權。

曆史上有5個牛人,一生戰績比小說還玄幻,史學家都不知道怎麼寫

​說起來也是匪夷所思,離奇到史學家都懷疑他們戰績的真假,以至于在記載的時候,隻能采取簡略記述的方式簡簡單單地記下;寫史的人都是如此态度,後面研讀史料的人,更是懷疑這段曆史的真實性。但事實又是如此,因為的确是他們指揮的戰役,戰役的結果也的确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