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大雅公刘》本事辨

作者:乡愿cq

献词:学习郭静云!厘清先周史,舍我其谁?

笃公刘,匪居匪康。迺埸迺疆,迺积迺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笃公刘,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顺迺宣,而无永叹。陟则在巘,復降在原。何以舟之?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迺陟南冈,廼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

笃公刘,于京斯依,跄跄济济,俾筵俾几。既登乃依,乃造其曹。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笃公刘,既溥既长,既景迺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军三单,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

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止基廼理,爰众爰有。夹其皇涧,溯其过涧。止旅迺密,芮鞠之即。

《诗大雅公刘》本事辨

毛序:召康公戒成王也。成王将涖政,戒以民事,美公刘之厚於民,而献是诗也。

毛传:公刘居于邰,而遭夏人乱,迫逐公刘,公刘乃辟中国之难,遂平西戎,而迁其民邑于豳焉。

姚际恒:不窋以失官而犇于戎狄之间,公刘为不窋之孙,乃自戎狄处迁,非自邰迁也。

戴震《诗考正》:不窋已上,世为后稷之官,不知凡几传之不窋,然后失其官也。《史记 · 周本纪》:“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后稷卒,子不窋立。” 亦谓最后之为后稷者卒,其子不窋立也。夏之衰,疑在孔甲时。孔甲之后,帝皋、帝发、帝桀。不窋之后,鞠、公刘。此代系不甚远也。”

陈奂疏:戴说是矣。不窋及夏衰在孔甲时。公刘遭夏乱,乃在帝桀世,亦既章章可考。……《后汉书 · 西羌传》:“后桀之乱,畎夷人居邠、岐之间。成汤既兴,伐而攘之。” 则毛传所云“公刘平西戎”者,盖在此时也。要之,唐虞以来,终夏之世,国於邰;夏末商初,国於豳。历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隃、公非、高圉、亚圉、公组,至古公亶父,自豳而岐焉。邰、岐、豳皆属汉右扶风界内,泾水之南,渭水之北。

史记周本纪:“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復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渡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 索隐:“即诗大雅篇《笃公刘》是也。”

《诗大雅公刘》本事辨

余按:女生曰姓,周人始祖后稷名弃,有邰氏女姜原所生,所以,应该本姓姜!世居邰地,依谭其襄地图,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其子不窋窜戎狄,按理应该就是跑到岐山中,与山中采猎人为伍,而姜姓周人本部并未离开邰。不然,公刘如何去邰迁豳?而诗中句“涉渭之乱,取厉取锻”之渭水,恐就无法解释!朱子云:“涉渭取材,而为舟以来往”;杨宽曰:“其实不必用船,用结成的筏子运送更是方便。” 姜姓周人始终住在渭水边,公刘迁居仍在泾、渭之间。

此时周人应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鞞琫容刀”,仅首领腰间,佩有青铜刀。或从三星堆来?或从盘龙城来?但“取厉取锻”,石斧为器。

豳在哪里?陈奂卓识“泾水之南,渭水之北”,今之彬县。决不似谭图所示,在旬邑县。不窋、公刘都还应姓姜!他们都应当是既种粟稷又兼牧羊的人。

姬姓人何来?或许就是公元前1800年后,南迁的石峁人!他们是牧马人。郭静云说“有马!才有世界史。” 余曰:有马!才成为战斗民族。他们南迁至今旬邑县,隔着泾水,与姜姓人世代通婚。三百年后,融合成一个民族,后世统称为“周”。祭祀之昭穆制度,亦起源于姬姜二姓先王,各有宗庙。若电视剧《山海情》之马姓人,同时、分别祭拜马姓本宗,以及李姓恩宗。至古公亶父,其妻大姜,始确知往后以姬姓男人为主,姜姓扩张至申吕(南阳)而分宗。

公刘迁豳,决不是放弃邰,而是向北方拓展领地。所以,古父亶父南返,亦无需动刀兵。而所谓“遭夏人乱”者,恐系子虚乌有。秦岭南麓褒国姒姓;殽函东段有莘姒姓,当夏桀之时,商汤吊民伐罪,夏后氏子孙岂有精力西犯周邦?

郭静云云:华夏文明中心在盘龙城(今武汉),边界至豫西、晋南:二里头!防北方马车人南犯的边邑也。稻作文化(城头山七千年),青铜文明(铜绿山在湖北黄石)。然而,褒姒何来?古蜀三星堆?大禹出生于汶川?刘家昌所谓“青海的草原……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在建家园”?还能远遡哈拉帕?古史哉!古史哉!

《诗大雅公刘》本事辨

朱子云:召康公名奭。成王即位,年幼,周公摄政,七年而归政焉。于是成王始将位政,而召公为太保,周公为太师以相之。然此诗未有以见其为康公之作,意其传授或有自来耳。后篇召穆公、凡伯、仍叔放此。

姚际恒:小序谓“召康公戒成王”。按诗无戒辞,召康公亦未有据。《集传》漫从之,何耶?金仁山谓《七月》及《笃公刘》皆豳之遗诗,其言曰:“《笃公刘》下视《商颂》诸作,同一蹈厉,《七月》亦然,岂至周、召之时而后有此哉!且周诗固有追述先公之事者,然皆明着其为后人之作。《生民》之诗,述后稷之事也,而终之曰‘以迄于今’。《绵》之诗,述古公之事也,而系之以文王之事。此皆后人之作也。若《笃公刘》之诗,极道冈阜、佩服、物用、里居之详;《七月》之诗,上至天文气候,下至草木昆虫,其声音、名物,图画所不能及,安有去之七百岁而言情、状物如此之详,若身亲见之者!又其末无一语追述之意。吾是以知决为豳之旧诗也。”按此说深为有理。然则此诗者固当日豳民咏公刘之旧诗,而周、召之徒传之以陈于嗣王与?

杨宽《西周史 · 公刘迁都到豳》:“于京斯依”;“于豳斯馆”文例相同。“馆”指居住的宫室,“依”指族众生集会的厅堂。……先秦国都的布局,多数是坐西朝东的,把主要宫殿建筑放在西部,可能就起源于公刘时代。(唐尧时代,民居建筑系坐东北朝西南,凌晨五更天,才能看见“三星在户”。)

《诗大雅公刘》本事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