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作者:大唐守捉郎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一的是夔国公刘弘基。刘弘基与上一讲中的段志玄,马三宝,殷开山,合称开唐四老将。四人都是参与李唐太原首义的将领,且在长安之战中,立下功劳。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刘弘基

刘弘基这个人,是个挺有意思的人。具体哪里有意思,我们慢慢得从他一生的履历来看一看。

刘弘基年轻的时候和刘邦差不多,都是不事生产,不干农活。整天在街头游荡,充当“大侠”。刘邦是四十多岁才开始建立功业的。而刘弘基出生于公元582年,参与李渊太原起兵也是在公元617年了。这一年,刘弘基已经是35岁的大龄男青年了,此时的他才刚刚开始“创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虽然同样都是游手好闲,不事生产,但是刘弘基的家庭条件可比刘邦好得多了。刘弘基的父亲刘升是隋朝的河州刺史。因为父亲的缘故,所以刘弘基也当了个右勋侍的官。自己不争气,再大的家业也能败完。当大侠可是要花钱的,自己又不干活只能坐吃山空。

刘弘基,雍州池阳人也。父升,隋河州刺史。弘基少落拓,交通轻侠,不事家产,以父荫为右勋侍。——《旧唐书·刘弘基传》

没办法,当“大侠”可吃不饱饭。正好此时隋炀帝杨广征讨辽东,自己又刚刚当上右勋侍。当兵吃粮还有军饷拿。不为建功立业,混口饭总是可以的吧。不好意思,当兵也是需要钱的。“刘大侠”可没钱置备盔甲和马匹,没办法赶上大部队。在到了汾阴县的时候,已经料到自己误了期限,搞不好要杀头。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这可怎么办,要说刘弘基真是个“机灵鬼”。误期到达军中,去了也是个死罪,那就不去了。可是也不能待着,待着不动也会被问罪。这可怎么办,哎,这下主意来了。我让衙役把我给抓了,把我关到大牢里,这样我就不会被斩首了,最多关个一年半载,真是完美。。(看到就这货的性格,做出来的事,说他不是刘邦的后人,我都不信,太特么像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隋朝三征高句丽

大业末年,从征辽东,因家资贫乏,行至汾阴县时,自料误期依法当斩,便与其部属屠牛犯法,暗示县吏逮己入狱。——《旧唐书·刘弘基传》

刘弘基如愿以偿的入了大牢,一年以后,按赎行论处。之后亡命天涯,以偷马为生。(哈哈,看来人不要脸,真的是吃得开)刘弘基流浪江湖,在太原之时,投靠李渊。李渊这时,正在招兵买马,准备干一番大事业。

岁余,竟以赎论。事解亡命,盗马以供衣食,因至太原。会高祖镇太原,遂自结托,——《旧唐书·刘弘基传》

大龄男青年刘弘基在太原这里,结识了李世民。不知靠着什么本事,竟然和李世民的关系搞得特别好。吃饭一起吃,睡觉一起睡。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又察太宗有非常之度,尤委心焉。由是大蒙亲礼,出则连骑,入同卧起。

从此开始,刘弘基才真的是时来运转。

公元617年,李渊决定在太原起兵。李渊的反常举动,引起了武牙郎将高君雅,太原郡丞王威的怀疑。本来两人,就负责监视李渊。但是有没有直接证据,没有动李渊的理由。李渊还没起兵,刘武周却占据汾阳宫起兵了。李渊和高君雅,王威调集军队镇压刘武周。李渊则趁这个机会,调兵遣将,招募军队。李渊命令李世民,刘文静,刘弘基和长孙顺德负责招兵,十天就招募到万人。又秘密派人联络李建成和李元吉。

《旧唐书》卷一:十三年,(唐高祖李渊)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为副。群贼蜂起,江都阻绝,太宗与晋阳令刘文静首谋,劝举义兵。俄而马邑校尉刘武周据汾阳宫举兵反,太宗与王威、高君雅将集兵讨之。高祖乃命太宗与刘文静及门下客长孙顺德、刘弘基各募兵,旬日间众且一万,密遣使召世子建成及元吉于河东。

这傻子也知道,李渊要动手了。但是李渊这个时候,手上有万人的兵力。无法与其硬碰硬。强攻不成,那就智取。用祈雨的名义,骗李渊来晋祠。趁机干掉李渊。晋阳乡长刘世龙,知道此事,告诉了李渊。李渊在晋祠周围埋伏重兵。又指示刘政会恶人先告状。揭发王威,高君雅勾结突厥,图谋不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李渊父子进军长安图

《新唐书》本纪第一: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见兵大集,疑有变,谋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高祖觉之,乃阴为备。五月甲子,高祖及威、君雅视事,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君雅反,即坐上执之。丙寅,突厥犯边,高祖令军中曰:“人告威、君雅召突厥,今其果然。”遂杀之以起兵。遣刘文静使突厥,约连和。

王威高君雅想反抗,被埋伏起来的刘弘基,长孙顺德所捉拿。

王威、高君雅欲为变,高祖伏弘基及长孙顺德于厅事之后,弘基因麾左右执威等。——《旧唐书刘弘基传》

太原起兵以后,刘弘基随李世民攻西河,破霍邑。驻守在霍邑的宋老生率领精兵两万,防备唐军。李世民用激将法,骗宋老生出城。被唐军两面夹击。宋老生逃跑途中,坠马入壕沟之中。刘弘基下马,一刀斩杀宋老生。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少年李世民

弘基从太宗击之,老生败走,弃马投堑,弘基下斩其首。

刘弘基因功封为右光禄大夫。率部率先渡过黄河。拜渭北道大使,殷开山为副。二人先后攻克冯翊,扶风。增兵至六万。而后南渡渭河,又率先抵达长安城下,在长安金光门下击败隋将卫文升。其他唐军还在路上的时候,刘弘基已经首战告捷了。长安攻下后,被评为功臣第一。

弘基以兵千人先济河,进下冯翊,为渭北道大使,得便宜从事,以殷开山为副。西略地扶风,有众六万。南渡渭水,屯于长安故城,威声大振,耀军金光门。卫文升遣兵来战,弘基逆击走之,擒甲士千余人、马数百匹。时诸军未至,弘基先至,一战而捷。高祖大悦,赐马二十匹。及破京城,功为第一。

李渊太原起兵拿下长安之时,西北薛举也起兵割据甘肃等地,自称西秦霸王。武德元年(618),刘弘基拜右骁卫大将军,领行军左一总管。随李世民征讨薛举。唐军驻扎在高墌城。薛举军粮少,急于速胜。李世民有意拖垮薛举,而李世民又在此时病倒了,军中由刘文静和殷开山代为掌管。刘文静依靠人多,没有防备偷袭,在浅水源惨败。八位总管都被薛举所败。只有刘弘基部苦苦抵抗。弓箭用尽,被薛举俘虏。不久薛举病死,薛仁杲继位,被唐军所灭,刘弘基归来官复原职。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浅水源之战

弘基、刘文静等与举接战于浅水原,王师不利,八总管咸败;唯弘基一军尽力苦斗,矢尽,为举所获。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仁杲平,得归,复其官爵。——《旧唐书刘弘基传》

刘弘基第二次被擒,败于宋金刚之手。宋金刚偷袭太原,裴寂主动请缨为晋州道行军总管,救援太原。还没赶到太原,就在半路被宋金刚所败。逃了一天一夜才逃到晋州。守晋州的正是刘弘基。援军没被裴寂带来,敌兵却被裴寂引来了。刘弘基抵挡不住,被宋金刚俘虏。(被裴寂坑惨了。)索性不久,就逃了出来。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隋末群雄割据图

金刚以兵造城下,弘基不能守,复陷于贼。俄得逃归。

逃出来后,跟随李世民驻守柏壁,随后与李世民合击,大败宋金刚。才一雪前耻。

从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到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之间,数次抵御北方突厥。在子午岭与临泾一线修筑共事。抵御突厥进攻。

会突厥入寇,弘基率步骑一万,自豳州北界东拒子午岭,西接临泾,修营障塞,副淮安王神通,备胡寇于北鄙。九年,以佐命功,真食九百户。

贞观九年,封夔国公。不久刘弘基致仕。加封辅国大将军。每逢初一十五上朝一次。贞观十七年,图形绘于凌烟阁之上。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凌烟阁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这是李世民最后一次征战。在战前,刘弘基被启用。拜前军大总管。这同样也是刘弘基的最后一战。这次的辽东之战,刘弘基立下战功。食邑增加到了一千一百户。

永徽元年,刘弘基病逝,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赐谥为襄,陪葬昭陵。

刘弘基临终前把儿子叫到身边。分给每个儿子奴婢15人,田地5顷。其余的分给了乡亲。他对儿子说道“如果你们有本事,这些东西你们根本用不到。如果没有本事,这些东西也足够让你们免于忍饥挨饿了。留下再多的东西也没有用”。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十一:夔国公刘弘基

弘基遗令给诸子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谓所亲曰:”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余财悉以散施。

刘弘基年轻的时候,生活得很困苦。全靠自己一步步混到了公卿的位置,全凭自己的本事。他完全有资格对儿子们说出让他们自食其力的话。一个人的成功绝不能靠父母,最重要的只有靠自己。

作者:大唐守捉郎

参考资料:《新唐书·卷一》、《旧唐书·刘弘基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