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热播剧《琅琊榜》相信大家都看过,剧中主人公梅长苏一副柔弱书生打扮,但却足智多谋。他帮助儿时好友靖王萧景琰击败太子与誉王,并辅佐其登基为帝。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故事结尾北境敌军来犯,朝中无人可以应对,他又拖着残破的身躯挂帅远征,最终连战连捷,成功抵御了外敌。不过他早已身中火寒奇毒,后来参与宫廷斗争又耗费了大量心血,如今已是油尽灯枯。边关御敌时,他拼尽最后的力气,虽然国家取得了胜利,但他自己却是终不能再度还朝得见旧故与佳人。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故事里的江左梅郎俊秀儒雅且足智多谋,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仍然是敌人眼中的无敌战神。他是天纵奇才,怎奈奸臣当道,国君昏聩,他的远大抱负只能化成一声空叹。而在正史里面,同样有一个人物,无论是所处时代,还是体貌特征都与梅长苏非常相似,他就是南梁战神陈庆之。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是陈庆之率军攻破洛阳的时候,城中流传的一段童谣。童谣的画面感很强:在这座满是硝烟的千年古都里,一位白衣如雪的儒将,手执宝剑挥斥方遒,敌人纵有千军万马,但在他眼中却不过是一群蝼蚁而已,根本不敢撄其锋芒。就这样,一位英姿飘逸的中年儒将形象,自然而然地浮现在了众人眼前。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陈庆之自幼身体不好,肩不能抗,手不能提,普通的弓都拉不开,更不要说冲锋陷阵了。所以,在他少年时代,根本没有人会联想到,在不远的将来,陈庆之会成为北伐名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是北地胡族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介绍陈庆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他生活的年代,恰好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南北朝时期。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西晋灭亡后,天下大乱,北方被许多游牧民族轮番割据,史称“北朝十六国”。著名的“五胡乱华夏”和“冉闵杀胡令”都出现在这个时期。当然这里面不止十六个国家,史学家只是把最有代表性的归纳了一下,真实情况更混乱。鲜卑人拓跋珪在前秦崩溃时自立为王,建立了北方第一个王朝,即北魏。随后又出现过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史称“北方五朝”。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南方则由西晋灭亡后,华夏民族从中原地区逃往江南的这部分人统治,他们建立了流亡政府,是为东晋,并美其名曰“衣冠南渡”。这些汉人在东晋灭亡后,又在南方先后建立过四个小朝代,分别是“宋、齐、梁、陈”,史称“南方四朝”,也被奉为华夏正统。

这种南北对立的混乱的局面,直到一百多年后,由杨坚统一北方,再灭南陈,建立大隋朝才彻底终结。

陈庆之出身比较低微,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在那个还没有普及科举的时代,一般平民想要出人头地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朝中官吏尽出自世家门阀子弟,或者是各州郡县中通晓经书且十分有名望的大儒们,通过举孝廉的方式才能入朝为官。

由此可知,不出意外的话,以陈庆之的出身,他是不会得到任何机会的。他的一生都只能在平平无奇中度过,最多也就是一名教书先生罢了。但也许是上天不忍心这样的奇才被埋没,或者是他的努力感动了幸运之神,世间的美好最终眷顾了这个毛头小子。

陈庆之自幼跟随在萧衍身边,大概算是他的书童吧。而萧衍十分不简单,他是贵族出身,曾领兵与北魏有过激战,算是一位颇有才干的英主。后来更是建立南梁,成为了一代开国之君,谥号武帝。

萧衍非常喜欢下棋,而且棋瘾非常大,一旦开始,就会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与他对弈的人多是他身边的随从们,大家棋艺有限,且没有那么好的体力,所以在跟萧衍下棋的时候,往往时间一长,就会很快体力不支,根本不能让他尽兴。但唯有一人除外,他就是陈庆之。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陈庆之作为萧衍的书童,他是有义务让主人开心的。所以平时他非常注重棋艺的修炼,加上人比较年轻,精力很旺盛。因此,只要萧衍找他下棋,他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他的付出,最终得到了萧衍的赏识,并让他顺利成为了萧衍身边的红人。

通过上面的描述,估计很多人已经把陈庆之归到了刘瑾、王振一类的奸佞小人行列了,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就太唐突了。

陈庆之虽然善于揣摩圣意,经常钻营如何讨皇帝欢心,但这些都只是手段,并非是目的。在他的内心里,是有着远大理想的,他并不是为了获得锦衣玉食或者声色犬马,更不愿意去当个宠臣或者二世祖。只不过他出身低微,虽然是武帝亲信,但却也只能算个玩伴而已。他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皇帝的赏识,在更大的平台上去展现自己的抱负。

作为梁武帝萧衍最重要的棋友,陈庆之自然是得到了好处的。就在南梁建立之初,陈庆之便被任命为主书,即相当于皇帝秘书一般。这对于一个年仅十八岁,且毫无根基人脉的少年来说,无异于一步登天了。

当上主书后的陈庆之并没有私欲膨胀,更没有借助皇帝的名义去狐假虎威,鱼肉百姓。相反的,他非常低调,从不招惹是非,并且把所得的财物纷纷赠予他认为有才干的人,盼望着这些人有朝一日可以为国效力。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他虽然是萧衍的亲信,但并未得到重用,在长达二十余年的宦海沉浮中,萧衍从没有委派他执行过重要任务。但是陈庆之从来没有意志消沉过,他总是在结交有志之士,虚心向人请教时局政事,努力学习兵法韬略。他相信终有一天,他这颗金子会照耀古今,创造属于他的时代。

公元525年,北魏元法僧走投无路之时,选择投靠南梁,并且将徐州双手奉上。萧衍对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自然是来者不拒的,同时他还需要选择一名朝中官员作为自己的使者,去接收元法僧和他的许州城。这种工作没有危险,还很露脸,所以萧衍想到了自己的棋友加亲信陈庆之。就这样,陈庆之被委任为威武将军,负责徐州接收工作。这虽然是陈庆之第一次接触军务,但从此以后直至终老,他都再也没有离开过战场。

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陈庆之作为皇帝的代表,分别跟随元树和曹仲宗获得了寿春之战和涡阳之战的胜利,并攻取了许多城池。尤其是在涡阳之战中,陈庆之力排众议,否决了众人以逸待劳的决策,选择主动出击。他仅率所部二百余骑兵,趁夜奇袭魏军营地,连克敌人四座堡垒,吓的城主王玮直接出城投降。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这几次战争虽然陈庆之都是配角,但在涡阳之战中,他的胆识和谋略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但让兵士们心悦诚服,就连南梁名将曹仲宗也对他佩服不已。

公元528年,北魏宫廷内乱,同室操戈不断。权臣尔朱荣借机大肆屠杀皇族和重臣两千余人,史称“河阴之变”。魏国北海王元颢因此惊惧不已,最终选择投靠南梁,希望借助萧衍的势力帮自己日后登基。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说句实话,上天真的是非常厚待萧衍的,接连有大饼直接掉到了他的嘴里。如果他还有登基之初的宏图大志,那么一统南北,匡扶华夏的伟业很有可能就会在他的手中实现。但萧衍的结局却是一言难尽,当然这是后话。

面对元颢抛来的大馅饼,萧衍自然是照单全收的。不过此时的萧衍沉迷于佛学早就没有了统一天下的野心,他只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三杆子”的心态而已。能帮元颢复国?估计萧衍自己都不信。

基于这种消极的态度,萧衍只是将这次北伐当做了一场政治秀,根本没有认真对待。他将自己的棋友兼亲信陈庆之再次派出并给予了主帅位置,但配备的兵力真的是少得可怜,仅有七千人而已。要知道北魏虽然已处末年,但仍然是巨无霸的存在。倾南梁全国之力也未必能讨到便宜,更别提用七千人去助元颢登基为帝了,简直是痴人说梦。

眼见萧衍对待北伐如此儿戏,满朝文武都不看好陈庆之此行。甚至有人猜测,是不是陈庆之哪里得罪了武帝,才让武帝要借北魏之手将他除掉呢?至于被选中参与北伐的七千将士,更是认为此行必定是有去无回,个个如丧考妣,纷纷忙着与家人做最后的诀别。似乎整个南梁都看衰北伐,但是有一个人除外,他就是此次出征的主帅——陈庆之!

虽然陈庆之对北伐也没有把握,但他的内心却十分坦然,没有恐惧更没有抱怨,他要做的就是全力完成武帝交代的任务。陈庆之虽然出身低微,但一直都有为国效力,血染沙场的志向。这次武帝终于允许他独当一面,千里讨敌,陈庆之算是求仁得仁了。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自当于国于民有所作为,纵马革裹尸也是人生快事!”想到这里,陈庆之内心中最后一丝阴霾尽去。这把尘封二十余年的利刃终于要出鞘了,而接下来的岁月里它将震铄古今,创造一段不败的传奇。

陈庆之的部队从安徽出发一路北上攻城拔寨,连破北魏数十万大军,直到攻克洛阳城助元颢登基为帝。

在这短暂的一百四十余天里,陈庆之与他的七千部下披荆斩棘,粉碎了敌军多次重兵围剿,甚至歼灭了鲜卑人引以为傲的骑兵精锐。这位白袍探花率领他的士兵们历经大小战役47次,连克32座城池,无论是兵家要地虎牢关还是千年古都洛阳成为了他们的战利品。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陈庆之所部不足万人,每次面对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己方的敌人都能够力战取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奇迹。他让北魏君臣闻风丧胆,更如天神下凡一般俯视异族千军万马。

在洛阳称帝后的元颢开始沉迷于酒色,并与陈庆之渐生猜忌。元颢忌惮他功高震主,因此对其提出的建议均不予采纳。

陈庆之长期得不到来自南梁的支援,手中兵力始终不足万人。而北魏名将尔朱荣此时已经基本解决了国内各地叛乱,正挟大胜之威,拥兵三十余万,如泰山压顶一般直扑洛阳而来。此时陈庆之面临的形势十分危急,之前的胜利果实似乎难以保住。

尔朱荣在陈庆之手上吃过大亏,因此不敢与其正面作战,而将攻击目标转向了拥兵十余万的元颢。元颢虽然兵力充足,但大多数都是归降过来的骑墙派,眼见尔朱荣来势汹汹,便纷纷倒戈,元颢集团也随之土崩瓦解,连他自己都做了俘虏。

陈庆之眼见洛阳陷落,自己没有了继续据守的根基。无奈之下,只好率部向南梁方向撤退。

在撤退的过程中,陈庆之所部又遭遇了山洪暴发。正在渡河的军队被大水淹没死伤无数,而陈庆之还是比较幸运的,居然活了下来,并在历尽千辛万苦后,最终返回了南梁。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回到南梁的陈庆之,得到了应有的礼遇。梁武帝萧衍终于认识到这位小棋友并非只是他的玩伴,而是可以依靠信赖的国柱股肱。因此,陈庆之终于被委以重任,开始全权负责南梁的北方防务工作。

在主政北境江淮地区的这段岁月里,陈庆之一直面对着魏国的强大压力。无论是平定妖僧与当地豪强联手导演的叛乱还是率兵主动出击进攻北魏领地悬瓠,在溱水一带大败北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史云宝,在楚城击败前来增援的行台孙腾、大都督侯进、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等都展现出了陈庆之过人的军事天赋。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不过陈庆之毕竟是人而非神,连年征战不断,他也不可能一直保持胜利。比如在攻打豫州和荆州的时候就没有讨到便宜,不但李洪芝、王当伯等人失手被擒,且被迫放弃了大量辎重,甚至还丢掉了军事重镇白苟堆和几千兵马。

公元536年十月,东魏名将侯景率军七万攻打楚州,并俘虏了楚州刺史桓和。紧接着侯景乘胜进军淮上,并写信劝降陈庆之。陈庆之对侯景的行为自然是嗤之以鼻的,两人随后在淮上展开决战。

史书对这场大战的笔墨描写不多,我们只知道侯景很快就败了,而且连辎重都放弃了,应该是逃的很匆忙、很狼狈。说侯景淮上之战大败而归,应该不为过。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历史上的侯景绝非泛泛之辈,他一生征战不下几百场,鲜有败绩。而与陈庆之交锋后这种狼狈不堪的景象仅此一次,就连宇文泰、孤独信这种当世枭雄也奈何不了他。从这里就能看出,陈庆之作战能力强悍,应该是远超同时代所有名将的。

淮上之战为陈庆之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三年后的深秋,南梁巨擎,一代名将陈庆之溘然长逝,离开了他深爱的故土。北伐未尽,可能是他一生都挥之不去的执着与遗憾。

公元548年,即陈庆之去世后的第九年,侯景之乱爆发。三姓家奴侯景叛梁,他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攻陷了南梁都城建康,并生擒了梁武帝萧衍。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这位人到暮年的开国皇帝最终被侯景活活饿死,农夫与蛇的故事竟然在现实中上演了,真是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

不知道萧衍临终前是否有过悔恨呢?假如他能早点重用陈庆之哪会有今日的耻辱呢?恐怕一统天下都是很有可能的。然而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那个一袭白衣的文雅儒将也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中。世间只留下关于他的一段段传奇:白衣胜雪,七千子弟兵,他们执剑横扫北国,异族闻之色变,望风而逃……

他是南梁的守护神,他是现实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陈庆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