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作者:途牛山上談曆史

熱播劇《琅琊榜》相信大家都看過,劇中主人公梅長蘇一副柔弱書生打扮,但卻足智多謀。他幫助兒時好友靖王蕭景琰擊敗太子與譽王,并輔佐其登基為帝。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故事結尾北境敵軍來犯,朝中無人可以應對,他又拖着殘破的身軀挂帥遠征,最終連戰連捷,成功抵禦了外敵。不過他早已身中火寒奇毒,後來參與宮廷鬥争又耗費了大量心血,如今已是油盡燈枯。邊關禦敵時,他拼盡最後的力氣,雖然國家取得了勝利,但他自己卻是終不能再度還朝得見舊故與佳人。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故事裡的江左梅郎俊秀儒雅且足智多謀,雖然手無縛雞之力,但仍然是敵人眼中的無敵戰神。他是天縱奇才,怎奈奸臣當道,國君昏聩,他的遠大抱負隻能化成一聲空歎。而在正史裡面,同樣有一個人物,無論是所處時代,還是體貌特征都與梅長蘇非常相似,他就是南梁戰神陳慶之。

“名師大将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這是陳慶之率軍攻破洛陽的時候,城中流傳的一段童謠。童謠的畫面感很強:在這座滿是硝煙的千年古都裡,一位白衣如雪的儒将,手執寶劍揮斥方遒,敵人縱有千軍萬馬,但在他眼中卻不過是一群蝼蟻而已,根本不敢撄其鋒芒。就這樣,一位英姿飄逸的中年儒将形象,自然而然地浮現在了衆人眼前。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陳慶之自幼身體不好,肩不能抗,手不能提,普通的弓都拉不開,更不要說沖鋒陷陣了。是以,在他少年時代,根本沒有人會聯想到,在不遠的将來,陳慶之會成為北伐名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都是北地胡族腦海裡揮之不去的夢魇。

在介紹陳慶之前,有必要交代一下當時的曆史背景。他生活的年代,恰好是中國曆史上最為混亂的南北朝時期。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西晉滅亡後,天下大亂,北方被許多遊牧民族輪番割據,史稱“北朝十六國”。著名的“五胡亂華夏”和“冉闵殺胡令”都出現在這個時期。當然這裡面不止十六個國家,史學家隻是把最有代表性的歸納了一下,真實情況更混亂。鮮卑人拓跋珪在前秦崩潰時自立為王,建立了北方第一個王朝,即北魏。随後又出現過東魏、西魏和北齊、北周,史稱“北方五朝”。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南方則由西晉滅亡後,華夏民族從中原地區逃往江南的這部分人統治,他們建立了流亡政府,是為東晉,并美其名曰“衣冠南渡”。這些漢人在東晉滅亡後,又在南方先後建立過四個小朝代,分别是“宋、齊、梁、陳”,史稱“南方四朝”,也被奉為華夏正統。

這種南北對立的混亂的局面,直到一百多年後,由楊堅統一北方,再滅南陳,建立大隋朝才徹底終結。

陳慶之出身比較低微,是尋常百姓家的孩子。在那個還沒有普及科舉的時代,一般平民想要出人頭地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朝中官吏盡出自世家門閥子弟,或者是各州郡縣中通曉經書且十分有名望的大儒們,通過舉孝廉的方式才能入朝為官。

由此可知,不出意外的話,以陳慶之的出身,他是不會得到任何機會的。他的一生都隻能在平平無奇中度過,最多也就是一名教書先生罷了。但也許是上天不忍心這樣的奇才被埋沒,或者是他的努力感動了幸運之神,世間的美好最終眷顧了這個毛頭小子。

陳慶之自幼跟随在蕭衍身邊,大概算是他的書童吧。而蕭衍十分不簡單,他是貴族出身,曾領兵與北魏有過激戰,算是一位頗有才幹的英主。後來更是建立南梁,成為了一代開國之君,谥号武帝。

蕭衍非常喜歡下棋,而且棋瘾非常大,一旦開始,就會廢寝忘食,通宵達旦。與他對弈的人多是他身邊的随從們,大家棋藝有限,且沒有那麼好的體力,是以在跟蕭衍下棋的時候,往往時間一長,就會很快體力不支,根本不能讓他盡興。但唯有一人除外,他就是陳慶之。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陳慶之作為蕭衍的書童,他是有義務讓主人開心的。是以平時他非常注重棋藝的修煉,加上人比較年輕,精力很旺盛。是以,隻要蕭衍找他下棋,他總是随叫随到,毫無怨言。他的付出,最終得到了蕭衍的賞識,并讓他順利成為了蕭衍身邊的紅人。

通過上面的描述,估計很多人已經把陳慶之歸到了劉瑾、王振一類的奸佞小人行列了,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那就太唐突了。

陳慶之雖然善于揣摩聖意,經常鑽營如何讨皇帝歡心,但這些都隻是手段,并非是目的。在他的内心裡,是有着遠大理想的,他并不是為了獲得錦衣玉食或者聲色犬馬,更不願意去當個寵臣或者二世祖。隻不過他出身低微,雖然是武帝親信,但卻也隻能算個玩伴而已。他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皇帝的賞識,在更大的平台上去展現自己的抱負。

作為梁武帝蕭衍最重要的棋友,陳慶之自然是得到了好處的。就在南梁建立之初,陳慶之便被任命為主書,即相當于皇帝秘書一般。這對于一個年僅十八歲,且毫無根基人脈的少年來說,無異于一步登天了。

當上主書後的陳慶之并沒有私欲膨脹,更沒有借助皇帝的名義去狐假虎威,魚肉百姓。相反的,他非常低調,從不招惹是非,并且把所得的财物紛紛贈予他認為有才幹的人,盼望着這些人有朝一日可以為國效力。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他雖然是蕭衍的親信,但并未得到重用,在長達二十餘年的宦海沉浮中,蕭衍從沒有委派他執行過重要任務。但是陳慶之從來沒有意志消沉過,他總是在結交有志之士,虛心向人請教時局政事,努力學習兵法韬略。他相信終有一天,他這顆金子會照耀古今,創造屬于他的時代。

公元525年,北魏元法僧走投無路之時,選擇投靠南梁,并且将徐州雙手奉上。蕭衍對這樣天上掉餡餅的好事自然是來者不拒的,同時他還需要選擇一名朝中官員作為自己的使者,去接收元法僧和他的許州城。這種工作沒有危險,還很露臉,是以蕭衍想到了自己的棋友加親信陳慶之。就這樣,陳慶之被委任為威武将軍,負責徐州接收工作。這雖然是陳慶之第一次接觸軍務,但從此以後直至終老,他都再也沒有離開過戰場。

在接下來的兩年中,陳慶之作為皇帝的代表,分别跟随元樹和曹仲宗獲得了壽春之戰和渦陽之戰的勝利,并攻取了許多城池。尤其是在渦陽之戰中,陳慶之力排衆議,否決了衆人以逸待勞的決策,選擇主動出擊。他僅率所部二百餘騎兵,趁夜奇襲魏軍營地,連克敵人四座堡壘,吓的城主王玮直接出城投降。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這幾次戰争雖然陳慶之都是配角,但在渦陽之戰中,他的膽識和謀略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不但讓兵士們心悅誠服,就連南梁名将曹仲宗也對他佩服不已。

公元528年,北魏宮廷内亂,同室操戈不斷。權臣爾朱榮借機大肆屠殺皇族和重臣兩千餘人,史稱“河陰之變”。魏國北海王元颢是以驚懼不已,最終選擇投靠南梁,希望借助蕭衍的勢力幫自己日後登基。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說句實話,上天真的是非常厚待蕭衍的,接連有大餅直接掉到了他的嘴裡。如果他還有登基之初的宏圖大志,那麼一統南北,匡扶華夏的偉業很有可能就會在他的手中實作。但蕭衍的結局卻是一言難盡,當然這是後話。

面對元颢抛來的大餡餅,蕭衍自然是照單全收的。不過此時的蕭衍沉迷于佛學早就沒有了統一天下的野心,他隻是抱着“有棗沒棗,打三杆子”的心态而已。能幫元颢複國?估計蕭衍自己都不信。

基于這種消極的态度,蕭衍隻是将這次北伐當做了一場政治秀,根本沒有認真對待。他将自己的棋友兼親信陳慶之再次派出并給予了主帥位置,但配備的兵力真的是少得可憐,僅有七千人而已。要知道北魏雖然已處末年,但仍然是巨無霸的存在。傾南梁全國之力也未必能讨到便宜,更别提用七千人去助元颢登基為帝了,簡直是癡人說夢。

眼見蕭衍對待北伐如此兒戲,滿朝文武都不看好陳慶之此行。甚至有人猜測,是不是陳慶之哪裡得罪了武帝,才讓武帝要借北魏之手将他除掉呢?至于被選中參與北伐的七千将士,更是認為此行必定是有去無回,個個如喪考妣,紛紛忙着與家人做最後的訣别。似乎整個南梁都看衰北伐,但是有一個人除外,他就是此次出征的主帥——陳慶之!

雖然陳慶之對北伐也沒有把握,但他的内心卻十分坦然,沒有恐懼更沒有抱怨,他要做的就是全力完成武帝交代的任務。陳慶之雖然出身低微,但一直都有為國效力,血染沙場的志向。這次武帝終于允許他獨當一面,千裡讨敵,陳慶之算是求仁得仁了。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間,自當于國于民有所作為,縱馬革裹屍也是人生快事!”想到這裡,陳慶之内心中最後一絲陰霾盡去。這把塵封二十餘年的利刃終于要出鞘了,而接下來的歲月裡它将震铄古今,創造一段不敗的傳奇。

陳慶之的部隊從安徽出發一路北上攻城拔寨,連破北魏數十萬大軍,直到攻克洛陽城助元颢登基為帝。

在這短暫的一百四十餘天裡,陳慶之與他的七千部下披荊斬棘,粉碎了敵軍多次重兵圍剿,甚至殲滅了鮮卑人引以為傲的騎兵精銳。這位白袍探花率領他的士兵們曆經大小戰役47次,連克32座城池,無論是兵家要地虎牢關還是千年古都洛陽成為了他們的戰利品。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陳慶之所部不足萬人,每次面對數倍甚至數十倍于己方的敵人都能夠力戰取勝,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戰争奇迹。他讓北魏君臣聞風喪膽,更如天神下凡一般俯視異族千軍萬馬。

在洛陽稱帝後的元颢開始沉迷于酒色,并與陳慶之漸生猜忌。元颢忌憚他功高震主,是以對其提出的建議均不予采納。

陳慶之長期得不到來自南梁的支援,手中兵力始終不足萬人。而北魏名将爾朱榮此時已經基本解決了國内各地叛亂,正挾大勝之威,擁兵三十餘萬,如泰山壓頂一般直撲洛陽而來。此時陳慶之面臨的形勢十分危急,之前的勝利果實似乎難以保住。

爾朱榮在陳慶之手上吃過大虧,是以不敢與其正面作戰,而将攻擊目标轉向了擁兵十餘萬的元颢。元颢雖然兵力充足,但大多數都是歸降過來的騎牆派,眼見爾朱榮來勢洶洶,便紛紛倒戈,元颢集團也随之土崩瓦解,連他自己都做了俘虜。

陳慶之眼見洛陽陷落,自己沒有了繼續據守的根基。無奈之下,隻好率部向南梁方向撤退。

在撤退的過程中,陳慶之所部又遭遇了山洪暴發。正在渡河的軍隊被大水淹沒死傷無數,而陳慶之還是比較幸運的,居然活了下來,并在曆盡千辛萬苦後,最終傳回了南梁。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回到南梁的陳慶之,得到了應有的禮遇。梁武帝蕭衍終于認識到這位小棋友并非隻是他的玩伴,而是可以依靠信賴的國柱股肱。是以,陳慶之終于被委以重任,開始全權負責南梁的北方防務工作。

在主政北境江淮地區的這段歲月裡,陳慶之一直面對着魏國的強大壓力。無論是平定妖僧與當地豪強聯手導演的叛亂還是率兵主動出擊進攻北魏領地懸瓠,在溱水一帶大敗北魏颍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史雲寶,在楚城擊敗前來增援的行台孫騰、大都督侯進、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等都展現出了陳慶之過人的軍事天賦。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不過陳慶之畢竟是人而非神,連年征戰不斷,他也不可能一直保持勝利。比如在攻打豫州和荊州的時候就沒有讨到便宜,不但李洪芝、王當伯等人失手被擒,且被迫放棄了大量辎重,甚至還丢掉了軍事重鎮白苟堆和幾千兵馬。

公元536年十月,東魏名将侯景率軍七萬攻打楚州,并俘虜了楚州刺史桓和。緊接着侯景乘勝進軍淮上,并寫信勸降陳慶之。陳慶之對侯景的行為自然是嗤之以鼻的,兩人随後在淮上展開決戰。

史書對這場大戰的筆墨描寫不多,我們隻知道侯景很快就敗了,而且連辎重都放棄了,應該是逃的很匆忙、很狼狽。說侯景淮上之戰大敗而歸,應該不為過。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曆史上的侯景絕非泛泛之輩,他一生征戰不下幾百場,鮮有敗績。而與陳慶之交鋒後這種狼狽不堪的景象僅此一次,就連宇文泰、孤獨信這種當世枭雄也奈何不了他。從這裡就能看出,陳慶之作戰能力強悍,應該是遠超同時代所有名将的。

淮上之戰為陳慶之的一生畫上了圓滿的句号,三年後的深秋,南梁巨擎,一代名将陳慶之溘然長逝,離開了他深愛的故土。北伐未盡,可能是他一生都揮之不去的執着與遺憾。

公元548年,即陳慶之去世後的第九年,侯景之亂爆發。三姓家奴侯景叛梁,他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就攻陷了南梁都城建康,并生擒了梁武帝蕭衍。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這位人到暮年的開國皇帝最終被侯景活活餓死,農夫與蛇的故事竟然在現實中上演了,真是有些黑色幽默的意味。

不知道蕭衍臨終前是否有過悔恨呢?假如他能早點重用陳慶之哪會有今日的恥辱呢?恐怕一統天下都是很有可能的。然而一切都已經無法挽回,那個一襲白衣的文雅儒将也早已消失在了曆史的塵埃中。世間隻留下關于他的一段段傳奇:白衣勝雪,七千子弟兵,他們執劍橫掃北國,異族聞之色變,望風而逃……

他是南梁的守護神,他是現實版的江左梅郎,他的名字叫做陳慶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