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作者:雨田观史海

在解放战争中,我军四大野战军都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四大野战军中,如果说装备水平,那么在东北经略和发展的东野则是当数第一,靠着缴获和搜山检海掏武器的东野在装备上,甚至要“壕”过自己对面的“东北剿总”。但要说歼敌最多,还是要说关内的华野,据不完全统计,在歼灭的800万国军里面,3野歼敌245万,占总数的30%以上,为各野战军最高。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火力强大的华野特纵(剧照)

从质量上来说,国军五大主力有3个是华野直接和间接参与歼灭,分别是整编74师、第5军、第18军。创造歼敌记录的华野在战场上的首功之将应该要数粟裕。鲁南、孟良崮、淮海皆是出自他的直接指挥。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和东野是林总全权指挥不同,在华野里面粟裕并非司令员,而是陈毅陈帅。粟裕更多的时候是以副职指挥战斗。

那为何战功彪悍粟裕要在陈帅之下呢?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华野默契二人组——粟裕和陈帅

要知道能成为野战军(战略集团)司令员,除了要有过硬的军事素质之外,还要有更强的拧绳(游戏术语:团结队员,团聚力量)和统筹能力,关键时刻要镇得住下面的将领。相比粟裕,陈帅在这方面则是独一档的存在,平时不发表意见,但关键时刻却能成为队伍的“强心剂”,指引正确方向。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1947年山野(山东野战军)和华野(华中野战军)的整编以及建设的过程中,陈帅的“改革”,让处在1947年混乱中的两个野战军,转变成为关内我军最强战力。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年轻时候的陈帅

在4大野战军中,队伍组成最为错综复杂的要数华野。

其最初是由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组成,前者是八路军山东军区和山东新四军,后者则是华中新四军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在1946年的时候,双方还是各自为战,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山东野战军则粉碎国军对胶东作战。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华野在作战俘虏大量敌军

但随着国军全面进攻的加强,在两个野战军协同进行完鲁南战役(消灭马励武快速纵队)之后,军委有意将其合并为新的华东野战军(华野)。不过两大野战军在进行整合之后却颇为混乱。可以说那段时间应该是“华野最迷茫”的日子。虽然已经整编完成,由于中央没有明确的任命和分工,在作战时仍然保持两套指挥机构,各自指挥作战。特别是两个野战军合并之后,也是麻烦不断。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行军中的华野队列

首先是山头问题。

正如之前说的两支野战军部队组成复杂,大家是各个山头来的,谁也不服谁。为啥要听你的,所以很多时候在作战中也是你打你的,我攻我的。

在这点上,当时作为一纵司令员的叶飞将军很有发言权,在华中时候,当时的1纵3个旅分别由:苏中、浙东和苏南组成,双方之间各不统属,协同作战执行差,甚至因为一些战利品问题还会发生争执,让叶飞很头疼。而这还是华中野战军自己内部的问题,到了山东作战之后,这个问题也成了华中和山东两个野战军的矛盾。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华中野战军时期的叶飞(左一)

以鲁南战役缴获的战利品为例,当时还是叶飞的1纵和山东兄弟纵队在缴获战利品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摩擦。这有点类似于《亮剑》中李云龙的2师和李栗的5师抢夺仓库。在野司让其充公之后,这些纵队和旅主官们也是经常将那些用坏的电台、电话、步枪、摩托车冲任务上缴。像一些重炮、迫击炮都加强到自己部队里面。甚至于出现一种山头心理,那就是:给自己留存武器越多,越得到部下的爱戴,队伍更凝聚(这个想法很像李云龙)……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亮剑抢物资片段也发生在山野和华野身上

双方存在山头主义的做法,有的时候也延伸到“鄙视”上。

华中野战军部队,多数是从南方过来的南方兵,语言更多是南方官话(吴语)为主,说话较轻,和嗓门很大的山东军人形成对比,而且和剪寸头的山东兵相比,南方士兵很多都是留学生中分和西装头,更被鄙视成“学生军”。甚至于在盖被子上都要争论一番,华中士兵被子多是绸缎,颜色也是五颜六色一直被朴素的山东大汉所不喜。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华中七战七捷时期的华中野战军

其次,是思想动摇。

受到部队山头主义影响,弥漫到华中过来部队的则是思想上的动摇。在1946年下半年之后,虽然华中野战军在苏中依然保持胜仗,但都是以牺牲根据地为代价,到了1947年华中军区部队和党政机关、兵工厂都已经迁入到山东境内。而伴随而来的则是“背井离乡”之苦。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华野主要领导人(陈帅和粟裕也在里面)

言语和饮食习惯的不同(山东人吃小米和面饼,而南方兵则是大米饭。),让很多战士和机关干部思想动摇,有的时候还编排顺口溜来消遣自己——“反攻反攻,反到山东;手拿煎饼,口咬大葱;大好形势,思想不通;有啥意见,要回华中。”,很多战士担心在江淮、苏中的亲人遭到迫害,心理也很着急,总想反攻苏中,重新回去的。而战士们的这种焦虑心理,长久下去也不利于士气的提升。

因此,别看1947年初,两大野战军合并之后取得鲁南战役的胜利,但此时随着根据地的缩小,野战军整编磨合出现问题,这时的华野也是深处迷茫之中。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鲁南战役前的动员

对于部队中的这种问题,出身于的华中粟裕、山东出身的许世友、陈士渠等人也是一筹莫展,毕竟他们身上也代表自己身后野战军。而这个时候只有曾经担任新四军军长,以及山东野战军负责人的陈帅统筹和拧绳。

为了保证整编的顺利进行,陈帅在临沂的野战军会议上作了题为《一面打仗,一面建设》的报告。对部队进行了一系列决定日后华野前途的“建设性建议”。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整训中的人民军队

第一个针对的就是部队的整编指挥问题。

陈毅签署了《华东野战军整军方案》,方案的主旨为:

华东部队正式组成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建立中共华东野战军前敌委员会(简称华野前委)。新四军、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番号同时撤销。华东野战军领导成员:司令员兼政委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震林,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唐亮。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华东军区和华野的主要领导班子

部队也从以前的两套班子变成了自上而下的指挥,1947年1月将野战军统一编练成9个野战纵队(1-10纵,缺5纵)每个纵队辖3个师(旅)、9个团。之同年3月为了苏中斗争需要也新增两个纵队,分别是11和12纵。整编后的华野人数达35万人,为关内人数最多的野战部队。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火力强大的华野炮兵部队(剧照)

第二则是部队的山头问题。

为了杜绝军队山头问题,陈帅也在会议上驳斥和批评了所谓的“山头主义”。

“山头主义站在自己的山头上,自以为是,只知道本山头的光荣历史和特长,忘记了其他方面的光荣和特长,是自己应该学习和尊重的。本位主义只着眼本单位的需要,缺乏对整个人民事业的关怀和认识,必然犯狭隘自满、自私自利破坏团结的毛病。游击主义必然把自己束缚在分散游击作战时代,许多不适用的旧经验,必然不适合正规战时代高度协同动作的要求。总之,山头主义、本位主义、游击主义均是妨害整体健全,妨害大局发展,妨害团结进步,妨害胜利的恶劣表现,必须坚决纠正。”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整编过后战力强大的华野

特别是部队在缴获战利品的时候上交这个事项,陈帅也同步发布了《关于一切缴获上交统一处理的命令》“规定了各部队可以自留的卡车、吉普车、发报机数量,指定了接收机关和地点。”

可以说陈帅在1947年的整编和学习运动中,对当时“浮躁”的华野注入了一剂强心剂,虽然时间短,但是效果俱佳。通过陈帅的拧绳,两大野战军开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合并,统一了编制,在国军重点进攻山东前很好了团结了内部。将“迷茫”的华野带出了低谷。

为何粟裕要在陈毅之下?看1947年陈帅是如何改革,让华野走出低谷

在进行射击训练的华野新兵

很多人在谈起“华野”的时候更多的会说起“战神粟裕”。确实华野之所以能歼敌最多,离不开粟裕的临场指挥。但想要将巅峰时期人数将近100万华野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一点还要有信力和统筹能力强之人担任。

无论是从资历,还是在军中的威望,陈帅都是华野司令员的首选,以至于陈帅去中野和中原局的时候,还不兼任华野司令员的要职。

因此在说到歼敌最多的华野的时候,除了记得粟裕,其背后的灵魂陈帅也切莫忘记……

— The end —

参考文献:

《决战:华东解放战争1945-1949》刘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