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场讲座有点意思!顺德人冬至仪式感:吃鱼生、煎堆,分猪肉

作者:南方都市报

顺德人的冬至有什么仪式感?太公分猪肉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冬至当天吃鱼生,是源于怎样的传统习俗?

11月28日,在顺德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国际美食文化交流中心,被网友称为“美食界种草狂魔”的欧阳应霁与顺德本土文化研究者、顺德区博物馆副馆长李健明一起,探寻顺德至味的同时,开启一场关于“食”与“思”的对话。艺术、学术和历史底蕴的交汇使得寻味顺德之人不再仅仅关注到食物表面的色香味形,转而启发思考其背后更加深远的含义。

这场讲座有点意思!顺德人冬至仪式感:吃鱼生、煎堆,分猪肉

《食于冬至》是本次“一思一食”系列活动的第一单元,欧阳应霁在经过短期密集的顺德美食“轰炸”之后,与大家分享了他心中对于顺德的感悟,并为大家带来过往几十年来他作为资深美食家的经历和思考。

而李健明作为深谙顺德文化历史背景的研究者兼资深老饕,通过介绍顺德冬至的食物,来剖析背后的传统习俗和文化,极大拓宽了大家视野和思考维度,也赋予“顺德美食”更深层次的价值。

这场讲座有点意思!顺德人冬至仪式感:吃鱼生、煎堆,分猪肉

对顺德人而言,冬大于年。“过去人们一年只有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和冬至才能吃到猪肉,可见冬至的重要性。”李健明介绍,在冬至当天,按照传统习俗,人们会到祠堂里拜祭祖先,其中的祭品就少不了烧猪。

拜祭完祖先之后,村民就会用鸡公碗来分猪肉,一碗大概就八两。分猪肉也是有讲究的,按照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的顺序来分。但在家族中,自梳女这个女性群体拥有很高的地位,可以分得两份猪肉。,李健明介绍道,这在其他地方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一般只有70岁的长者或者考上举人的才能分到两份猪肉。“所以,这不是分猪肉那么简单,猪肉背后有着丰富的内涵。”

在冬至,顺德人的餐桌还会出现煎堆。“煎堆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的寓意。煎堆外形像一个太阳,所以代表的是阳性的生命力。”李健明说,顺德人希望通过圆形的食物来赋予“阳气”“阳光”“朝气”的内涵。

这场讲座有点意思!顺德人冬至仪式感:吃鱼生、煎堆,分猪肉

更有意思的是,顺德人会在冬至那天吃鱼生。“在大家看来,鱼生是生冷的,为什么会在冬天吃呢?”李健明解释说,从上古时代原始人心理学来说,吃生的食物而不是煮熟的食物,能够获取到生命力。

这场讲座有点意思!顺德人冬至仪式感:吃鱼生、煎堆,分猪肉

在欧阳应霁看来,一个地区的饮食是展现其传统文化“最立体”的媒介和载体,蕴含着人们对于天地人神物的态度,因此在节日习俗背后,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顺德作为粤菜的发源地,美食早已成为顺德城市名片中闪亮的招牌。为了把“美食”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顺德提出深度发掘传统文化价值,大力实施城市营销战略,集中力量打造“全球美食之都”这个城市超级 IP。

“并不是多吃几个顺德菜就能了解顺德美食,菜品只是表面的一个载体,其背后是人、文化、历史传统等。”欧阳应霁认为,打造顺德美食超级IP,这不仅仅是顺德餐饮从业者的责任,而是需要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要深入了解顺德美食文化,讲好顺德故事。

在顺德美食的传承与创新方面,李健明认为,有效的传承就是最好的创新,传承不意味着守旧,而旧的文化也并非就是糟粕,“我们的祖先经历千百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才凝聚成如今的文化共识与节日习俗。为下一代人整理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工作,是我们共同的历史使命。”

采写\拍摄:南都记者 胡嘉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