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法”和“劲”在太极拳推手中的运用

作者:太极那些事

任何拳种,都离不开“法”和“劲”。所谓“法”,就是着法、招法,即攻防破解的方法;“劲”或称之谓“劲路”,即把自身的力量发挥出去作用于对方。“法。与“劲”是不能分割的,“法”离不开“劲”,“劲”寓于“法”之中。

太极拳的推手,更讲究“法”与“劲”的运用,而且把“劲”的范围更加扩大,内容更加丰富起来。太极拳中所谓的“懂劲”,不仅把自身力量的发挥应用作为 “劲”的内容,而且把接触对方以探听虚实动静的灵敏度,以及如何审敌度势等等,都放在“劲”的范围以内,懂劲就成了了解和掌握劲的运用的专门术语,拳论说:“由着熟而惭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又说:“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可见太极拳把懂劲作为达到神明和从心所欲的阶梯。

“法”和“劲”在太极拳推手中的运用

太极拳推手中“法”与“劲”的运用,虽千变万化,但一般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沉劲于下,以下制上

例如对方将力作用于我身上某一点前推时,我于同一点以反的方向进行对抗,那么,力大者前进,力小者后退,如果我反抗之点与对方作用之点并不重合而有一个距离,那么,势必产生力偶而发生旋转。

又对方把力作用于我胸部,我即上身松开,沉劲于下,用腰腿之劲,使之低于对方的作用点之下形成一段相当的距离,这样就产生了—个上下旋转的力偶。

在这个力偶的作用下,对方立即上身前倾双脚浮起而不浮力,这样就能轻易地把对方推出。可见,“沉劲于下,以下制上”,是太极拳克敌制胜的一个重要法则。

二、转变虚实,避实击虚

如果对方亦运用沉劲于下的法则向我进攻,这时须运用转变腰胯的虚实。例如对方进攻的力点偏于我身的左方,这时我则将左胯变虚,使对方进攻之劲落空,同时沉劲于右胯,用右腰胯之劲向对方左胯部进攻,这样就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旋转力偶。这个力偶的产生,对方是无意识的、被动的,而我方是有意识的、主动的。其作用可使对方往右旋转面前倾失势。

转变虚实,避实击虚,不仅指在腰胯、左右两手之间有虚实,一手之间有虚实、一掌之中有虚实,乃至周身处处有虚实。正如拳论所说:“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虚实。”

“法”和“劲”在太极拳推手中的运用

三、节节松开,节节贯串

这是太极拳运劲中的两个方面。节节松开,是走、是化、是隐;节节贯串,是粘、是发、是现。当对方加力于我时,我必须节节松开:拿住手,腕松开,拿住腕,肘松升;拿住肘,肩松开;拿住肩,腰松开;每个关节好似互不相联,全身好比节节链子,让对方之劲落空,不使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在粘拿对方之时,必须节节贯串,使腰腿之劲直贯手指。拳论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气”。所谓完整一气,就是节节贯串。然而。节节松开与节节贯串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好比一个环,环而无端。拳论讲:“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粘走之间,只是瞬间的转换,而且还是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松开与节节贯串,是太极拳推手中运劲的重要法则。

四、沾粘连随,不丢不顶

沾 就是肢体与对方接触。借肢体接触的感觉,以探听对方的动静虚实,从而进行攻防,这是太极拳术特有的审 敌方法。

粘 就是胶粘。接触着的表面,要有一定的粘着之力,也就是说,与对方接触之处,并不仅是轻轻地挨上,而是要有一定的粘着强度,按太极拳的术语来说,要有()劲,有了()劲,双方接触之处才有粘着之力,这在太极拳推手中是十分重要的,有了拥劲,可以致对方处于背势。

连 即连续不断之意。包括有三个方面:一是粘着力的强度要连续不断,不能忽大忽小、忽断忽续;二是运劲的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忽停忽行;三是运劲的路线要和顺,要走弧线,不能有棱角,不能直来直去走折线。拳论讲:“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这就是连,否则就会给对方可乘之机而被击出。

随 即跟随。就是把自己运劲的方向跟在对方运劲方向的后面,即是舍己从人之意。让对方先动,先动则虚实先暴露,自已就可根据对方的虚实跟进而变换虚实,看来被动,实际掌握了主动权,所渭:“从人还是由己”,就是这个道理。

丢 是指在运劲过程中,与对方接触着的肢体突然离开,或接触的强度突然减小。这时往往造成一个空隙,而被对方进攻跌出。不丢,就是要避免这种“丢”的缺点。

顶 是指与对方的劲发生顶撞,术语叫双重。“双重则滞”,初学者往往容易犯“顶”的错误。

沾、粘、连、随和不丢、不顶,是长期坚持太极拳盘架和推手实践累积起来的功夫,两者是一致的。能沾、粘、连、随,就能不丢、不顶;然而沾、粘、连、随和不丢、不、顶的功夫亦是相对的,其程度是永无止境。沾、粘、连、随的功夫愈深愈能感到对方的不足,可随时找到进攻和发放对方的机会。

五、以静待动,后发先至

这是太极拳推手中“法”与“劲”运用的重要原则之一。静,一是指思想安静、精神集中,只有这样,才能“听”出对方的动静虚实,才能提高自己肢体反应的灵敏度,才能使气下沉,达到沉劲于下,腹实胸虚的目的。二是指肢体不乱动,静以待对方先动,所谓“彼微动,己先动”,能以静待动,让对方动在先,然后才能做到“随”。但是,光以静待动和“随”是不够的,必须提高听劲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做到后发先至,才能克敌制胜。

我们尊重原创,文章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