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阳明:即使一人独处,也要善念善行

作者:致良知書院

《传习录》第144条,是《启问道通书》的第一条,弟子周道通于嘉靖三年(1524)正月向阳明先生受学,此时王阳明正值丁忧期间,对于周道通来信的诸多问题作了回答。

王阳明:即使一人独处,也要善念善行

周道通说:“日用功夫只是立志一件事。近来向先生问学时常常体验这句话,愈加明白其中的要义。但是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必须要有朋友一起讲习讨论,离开了同学朋友就不行。如果大家共同讨论切磋,这个心志愈发显得宏大精健,且不断有新的创意出来。如果三五天没有朋友相讲,就感觉缺少动力,遇到事就困,也易忘事。我试过没有朋友讲习之时,或静坐、或看书、或不经意地行走,举手投足间都不忘记存养这个心志,真切感受到自己内心的平和舒适,但终究不如和同学朋友一起切磋,更加得让自己精神振奋、生机盎然。所以我想问先生,当一个人独处时,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守住心志呢?”

周道通的问题,与现代人颇为相似,很多人喜欢热闹,也愿意与人交往、切磋与共同进步,但离开了他人的砥砺或监督,就不行了。在我看来,也或许是自我驱动力不够,“戒慎恐惧”功夫不到位,才会产生“有人时”与“独处时”的差别。

王阳明先生是怎么引导周道通的呢?

先生肯定了周道通的“日用功夫”论,鼓励他“勿忘勿助”,只要功夫不间断,待到纯熟后,又是另外一番意思。他强调:“我们为人为学,最紧要大头脑还是立志,你所谓困忘之病,只是志欠真切。自家的痛痒,还是自家最知道,也只有自家才能去挠痒得到。你既然已经知道自家痛痒了,必定会去挠痒,这在佛家叫做‘方便法门’。这个法门,始终是自己慢慢调整和酌磨出来的,别人终究无法参与,也没有其他更简易直接的法门了。”

王阳明:即使一人独处,也要善念善行

如何找到这个“方便法门”?阳明有几个功夫,比如“省察克治”“戒慎恐惧”等。

王阳明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

这里的“治”,是指治理,治理什么呢?治心。

“间”是指间断,就是治心的功夫,没有什么时候是可以间断的,要连续不断、勿忘勿助,就好像剿灭盗贼一样,必须彻底清除干净。

有一次,王阳明抓住一个贼,一番审问之后,阳明想用“良知”感化他,没想到这贼却说:“你说的良知到底在哪里呢?你指出来给我看看。”

阳明说:“你把上衣脱了,我就告诉你。”

这贼二话不说,就脱了上衣。

阳明又说:“你把裤子也脱了,我才告诉你。”

贼犹豫了一下,还是脱了裤子,反正有内裤在,不怕。

阳明再说:“你把内裤也脱了吧,我就真的告诉你‘良知’在哪里?”

这贼死活不干,说:“不能再脱了,再脱我就只能裸奔了。”

阳明大喝一声:“这就是你的良知。你还知道有羞耻之心,为什么不去好生谋份差事,非要去干这盗贼之事,不仅让你自己蒙羞,还让你父母、让你家人蒙羞,你知错没有?”

王阳明:即使一人独处,也要善念善行

梁启超在《德育鉴》中也说道:“随时省察,每一动念,每一发言,每一用事,皆必以良知以自镜之。”

也就是说,只要起一个念头、讲一句话、做一件事,都要用“良知”这面镜子照一照,我有没有起善念、讲好话、做好事,这是一种修养的功夫。

而用“良知”来照自己,关键就是从“起念头”开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强调的就是这个“念头”。

以上节选自《江波讲传习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