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画家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审美疲劳,因为审美疲劳,导致看任何事物都无精打采,即便是古代绘画大师的旷世杰作,
摆放在自己眼前都毫无兴趣,也都发现不了其中的特色,甚至自以为是地认为他们的杰作非常平凡无奇,远不如自己,
可是当自己临摹模仿时,又达不到这样的效果;自己独立创作,却又找不到有趣的灵感,
没有灵感就不会有独特新颖的创作题材,因此最终还是平庸之辈,而且还是“眼高手低”的平庸之辈。

当然了,作为一个画家还担心观赏者的审美疲劳,因为观赏者出现审美疲劳,
必定会对任何作品都非常挑剔,觉得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但是有些画家却认为观赏者的审美能力低下,甚至缺乏审美能力,
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作品。其实,不排除有些人缺乏审美能力和审美能力低下,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具备审美能力的,这是因为现在的人接触艺术的渠道非常方便,
世界各地到处都有艺术博物馆,博物馆里面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比比皆是,
而且品质非常高,这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艺术普及或熏陶,从而提升审美能力。
陈衍宁油画
综上所述,任何一幅画作被评定为“失败作品”,或导致人们审美疲劳的作品,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自于画家本人。审美疲劳,是当代画家最容易出现的现象,这也导致“好看的品千篇一律”而“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现在要说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当代画家陈逸飞与陈衍宁,他们笔下的作品相似度非常高,
要值得注意的是,陈逸飞与陈衍宁二人的年龄相仿,只相差一岁,学艺年限也差不多,
按理说,不存在谁模仿谁,可事实就是两个人笔下的油画画风相似度非常高,几乎可以说是一模一样了,
陈逸飞油画
因此,很多人先看了陈逸飞的作品之后,再看陈衍宁的作品,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了;
或者先看了陈衍宁的作品之后,再看陈逸飞的作品,也觉得没什么意思了,瞬间就审美疲劳了,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原因是二人笔下的女人油画都是写实画风,人物的造型设计都是古典装饰,
描绘的大多数都是穿旗袍玩古典乐器的女性,而且都采用很鲜明的“中西结合”元素刻画整个画面,
柔和淡雅的色调,画面背景用的是国画的写意元素,给人一种“不急不慢”的情绪节奏,
主体部分显示出不是特别强烈鲜明的空间立体感,当然了,油画本该有的光影明暗效果还是存在的,
不过,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待陈衍宁和陈逸飞二人的女人油画作品,还是会有惊喜的,
比如,这叫异曲同工之妙,而并不是相互模仿或抄袭。
当代画家陈衍宁的女人油画作品中有身材匀称、体态丰腴端庄、神态优雅高贵的旗袍女性,而且通常都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极少有是一个人单独存在的,至少都有两个女人同框。值得注意的是,单独一个女人的画面氛围略显沉重,
画中女人神情恍惚或忧郁或沉思,很少带喜悦的表情;如果画面中出现两个女人,
她们的姿势、表情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了,不过,体态还是很协调对称的,不会一胖一瘦,
要是三个女人或五个女人同框的画面,除了姿势不同之外,
整个画面的氛围也显得非常轻松和谐,她们似乎在用心交流、似乎在嬉戏打闹、似乎又独自想着自己的小心思,
却不忘彼此的存在,整个环境场景的氛围是融洽有趣的,简单来讲,画家把不同的人物安置在同一个画面中,
营造出共同和谐的氛围,观赏者在欣赏时,既看到了每个女人身上各自的优点,
又感受到了女人所处空间环境的气息,是那种迷人的气息,恨不得马上“身在花丛中”,
那么为何人数不同的女人油画,整个氛围会不一样呢?
或者说为什么画家要这样处理修饰画面呢?这具体原因,说来话长,
我个人认为,画家要表达的是那种“空间环境因为人的存在,反映出不同的氛围;人与人之间又会产生情感情绪的微妙变化。”
这样的一个意思,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与观赏者达成情感共鸣,
其实画家是站在观赏者的角度来布局设计整个画面,这话很好理解,
比如,我们自身一个人独处时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两个人一起时又是什么样的状态,
三个人或一群人一起时又是什么样的感受,什么样的氛围,这些都是不一样的啊。
因此,观赏者在欣赏只有一个女人的油画作品与有两个女人的油画作品,
以及有三个女人甚至五个女人的油画作品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对女性魅力的理解也会发生细微的变化,
俗话说“视野开阔了,认知也就不一样了。”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代画家陈衍宁笔下的油画女人,也有共同的女性魅力,那就是古典优雅高贵端庄且妩媚不俗气,好看的皮囊之外,还有有趣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