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作者:卢丹广州用户

转载自庄泽曦 上海艺平台

1990年,陈逸飞尚未定居中国,30年后火遍全网的青年歌手易知难便已在琴房里挂了一张他于美国创作的《长笛手》的复制品,这一景象又由摄影家肖全捕捉了下来。她似乎聆听着画中无声的乐曲,思绪万千,就像我们看着她的昔日影像,思量美的谜题:美,是如何传递的?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作为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建馆一周年大展,《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将聚焦陈逸飞缔造的美学神话及其影响力的生成脉络,借助经年筹措、首次公开的百余幅陈逸飞早期创作、课堂作业、写生习作、创作手稿和草图,勾勒出上海土山湾一脉的海派艺术的源流及其在现代中国美术实践中的特殊风貌,并以详实的文献材料,展现出青年陈逸飞综合中国传统美学、欧洲古典艺术和苏联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美术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方法,同时还将结合数字媒体技术,沉浸式地还原其创作现场和生活生长环境。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掷铁饼者“掷标枪”是艺术史绕不开的母题。由波留克列特斯奠基的艺术法典到达芬奇定义的造型范式,再到班克西投掷花束的街头少年,掷标枪者形象的中间状态阐明了那个在断裂与失衡中迸发力量,打破僵局的艺术家精神。本次展览以《掷标枪的人》为副题,回顾陈逸飞在艺术发展断裂期中的选择与创造,及其为新中国美术掷出的前景,并激励青年通过走近陈逸飞的艺术人生体悟中国现代艺术家的敏锐视野与精神风貌。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展览名称: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0日 – 2022年2月20日主办方: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展览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甬虹路88号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陈逸飞在上海市美专青年陈逸飞的艺术源流恰如陈逸飞在非常时期掷出的美学前景与其回国后颇具争议的创作思想,都在其离世后尘埃落定,被证实为理所应当的进步实验,化作春泥更护花;陈逸飞青年时代的艺术学习和思考,即其艺术源流也绝不可简单概括为一种“苏派艺术”的分支,恰恰相反并置西方殖民遗产和革命话语的60年代上海及其孕育的海派艺术从未“掩盖这层源与流的关系……当时的艺术观点和教学思想更像是法国印象派的,至少可以说是苏联一套和法国一套的结合”(张隆基语)。 十一二岁的时候,比我大的同学带我走出浦光中学,到对马路的四川路桥下青年会听颜老师讲色彩学……他说浅色涂在深色上会更冷,这些例子我记得很牢了,还常用苏州话模仿老人家的语调说给朋友听。 ——陈逸飞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上海市美专教师,左起:张隆基、周碧初、颜文樑、俞云阶展览第一章节呈现的陈逸飞青少年时代作品和习作,便生动刻画出了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的教学情况。在受苏派艺术彻底洗礼前,欧洲古典主义和印象派艺术的造型色彩技法与创作理论就已深入陈逸飞的创作语言中,并随其在时代变迁中交替沉浮——颜文樑的印象派色彩学、“中国张”张充仁富于世界文化史内容的解剖学、哈定的水彩画和国画、孟光的造型写生训练方法,还有吴大羽、周碧初、俞云阶、张隆基灯名家全盘拖出的课程都不断滋养着陈逸飞一代上海艺术家,并使他们在日后更为开放的创作语境中备足了创作语汇。 此外,在物质匮乏时期,陈逸飞还以苏联电影(如《五天五夜》和《画家苏里柯夫》)和杂志里的古典艺术镜头为窗口,窥见了异彩缤纷的西方艺术真容,更使其以厚涂法将这些记忆海绵中挤出的强烈印象一一默写下来,并直接引用入同时期的写生训练和创作中。这些颇具印象派乃至表现主义的画面,似乎昭示着陈逸飞在80年代走向世界艺术舞台,并坚定地将海派和中国美学引领至全球的决心与身影。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陈逸飞,油画《开路先锋》,1971年(与魏景山合作)“开路先锋”陈逸飞展览第二章节聚焦的重点是陈逸飞艺术生涯上的第一次转向:即在创作思想、叙事语言和技法上,从工农兵题材作品向历史画体裁的积极探索和成功转进,而这一萌发自非常时期的创作转向最终奠定了其在中国画坛的地位与价值。 如何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水浒传》里的一个例子启发了我,是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它说明失败和胜利是对立的,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从陆地打到水里,条件一边胜负就翻转了。照我看这就是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其反面转化。正如列宁说的“一切都发展着,一切都相互转化着”。 ——陈逸飞预科时期作文《挖山与移山》段落 同时并置陈逸飞60-70年代创作的数幅经典作品与同时期的创作手稿、写生素材和相关笔记文献,我们将从中洞见陈逸飞绘画叙事手法的发展脉络。来自西方古典主义和印象派的构图技法与光色手法,和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宏伟风格与矛盾叙事,逐一被他“洋为中用”地纳入绘画实践中。他俨然是在与记忆里的西方大师“对话”,同时又在那个疯狂年代里坚守着艺术家所应秉持的真理,尝试寻找一切突破的可能。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陈逸飞在黄河边考察,1970年他的《开路先锋》超越了工农兵题材,综合透视法的叙事手法为作品注入了一条时空脉络,从而进入历史画的高度;他的《黄河颂》则出色完成了“样板绘画实验”任务,积极尝试以通感方式将《黄河》交响协奏曲的音乐性引入画中。而他的《红旗》,这件讲述革命精神永续传承的杰作又唤起了他作为一名艺术家自觉的创作激情,使个人情感与纪念碑性的历史画和谐共振。这些突破极快地闪现在他的创作历程中,到了《占领总统府》一画时,他更以全部知识积累为新中国历史画创作确立了新的标杆。而后,又超前地将电影蒙太奇引入绘画,以极富个人色彩的杰作《踱步》勾勒了一代中国画家的面貌与思考,铺陈并凝固了20世纪中国百年巨变兴衰的影调。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陈逸飞创作《踱步》时的最初设计我们将会看到,陈逸飞像他崇拜的德拉克洛瓦一样探索着绘画的自由气息,或又像罗特列克一样用绘画为自己赢得了真正的自由!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陈逸飞在《素描教学电影》中的范画模特陈逸飞和素描运动本次展览的压轴亮点是一段失而复得的珍贵印象素材——陈逸飞为孟光的《素描教学电影》(1979年)所做的范画过程。这段影像作为当年那场轰轰烈烈的“素描运动”的余韵,一度成为全国各地美术院校扬弃素描教学旧模式,复兴真实丰富的美术造型技法的一项重要工具。它曾滋养一代中国美术学子,却突然销声匿迹。幸运的是,这段珍贵视频文献在多方寻找与筹措下最终重见天日,并将与陈逸飞示范的素描原作同时呈现给观众。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所谓“素描运动”,指的是一批追求表现真情实感的青年艺术家在非常时期围绕孟光老师及其精心守护的艺术学习资源所结成的私人艺术小组。而这场“运动”对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意义不禁令人想起卡拉奇的“冷漠学院(scuola indifferente)”,即悬割一切立场、主义和情感,直面造型、人体与现实的绘画训练机制,不仅为契斯恰科夫素描体系注入了新颖的多元风格,还为后来的中国美术创作复苏打下了基础。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在这其中,陈逸飞不仅是重要参与者,更是整场运动的积极份子,曾像“助教”一般热情地与同龄人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他在素描教学电影中示范的铅笔素描——《女青年》正体现了素描运动的积极成果,在坚持精确的写实主义基础上,以更丰富的影调处理形式和更细腻的造型手法展现了土山湾一脉欧洲古典素描技艺同苏派素描的合流。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陈逸飞在创作《红旗》联画青年陈逸飞的艺术成就值得再次挖掘,而他走出的那条勇攀绘画表现力高峰的创作之路更值得讨论、研究。是什么炼就了其辉煌的艺术生命,这一主题便是第三章节关注的焦点。从创作工具到学习笔记,从日记本到当时的重要刊物,展出的大量文献将映射出其创作思想发展历程,并将发现他富于想象力的艺术实践及后来向时装、电影的转进皆孕育于青年时代的艺术经验。让我们走近陈逸飞,看到他埋下新艺术种子的瞬间。 本次展览作为「海上风华·美术季」的重要项目之一,还将专设数场特别活动,为观众理解大师陈逸飞的青年时代提供更多资源。

走近陈逸飞的风华年代|《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

展览名称:青年陈逸飞:掷标枪的人展览时间:2021年11月20日 – 2022年2月20日开幕酒会:2021年11月20日14:00主办方:上海金臣亦飞鸣美术馆展览地址:上海市闵行区甬虹路88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