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媒体关注】青年报:传承昆曲魂,上海给了她更大的舞台

作者:黄浦新青年
【媒体关注】青年报:传承昆曲魂,上海给了她更大的舞台

传承昆曲魂,上海给了她更大的舞台

(原载《青年报》 2022年2月24日)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冷梅

2月22日,作为黄浦人才周的系列活动之一,“活力新黄浦 青年新机遇”黄浦区青年人才QING论坛在思南文学之家举行。开幕前,现场播放了黄浦青年人才宣传片,五位黄浦杰出青年代表向全社会青年发出号召:“来吧,青年人才在黄浦!”这其中的5位青年代表就有罗晨雪。

来自上海昆剧团的85后演员罗晨雪通过视频展示了黄浦文艺青年的风采。十年转瞬即逝,作为来沪发展的新上海人,罗晨雪是众多黄浦奋斗青年的缩影,也在这里施展着人生的理想和抱负。成长在黄浦,亦成功在黄浦。

【媒体关注】青年报:传承昆曲魂,上海给了她更大的舞台

起步,修炼文化内功

2004年,罗晨雪从江苏省戏曲学校98级昆剧班毕业,师承胡锦芳、龚隐雷、孔爱萍、徐云秀等老师,主工闺门旦、刺杀旦、武旦。18岁担纲《1699桃花扇》下半场的李香君;20岁获全国昆曲院团展演大赛获“十佳新秀”奖;2012年8月,正式拜师张静娴,也成为上海昆剧团史上第一个从外地引进的艺术人才。

被提名白玉兰奖,成为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罗晨雪直言这和位于绍兴路上的上海昆剧团为其提供的艺术滋养关系很大。她希望在艺术追求上吸取更多能量,将昆曲传承作为新一代戏曲青年的毕生使命。

罗晨雪说,做一名戏曲演员很艰辛。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演员背后的付出是常人看不到的,是伴随汗水和泪水成长的。罗晨雪挚爱昆曲,所以她不怕吃苦,在练功中总是全身心的投入。她认为,要做一名优秀演员,仅有技巧和功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要演一个历史人物,演员就需要了解这个人物的历史背景,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品行,就像枳木一样,一块块地搭起来,才能成功。”

舞台上的罗晨雪扮相俊美,气质端庄,唱腔婉转细腻,缠绵悱恻,韵味浓郁。她的表演厚重、大气、优美,她的一嗔、一喜、一笑、一怒,一招一式,精美绝伦,舞台之上,她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媒体关注】青年报:传承昆曲魂,上海给了她更大的舞台

滋养,深爱上海的理由

在罗晨雪看来,绍兴路一带有着上海浓郁的艺术氛围,早在没来上海以前,她就深深爱着海派昆曲的艺术风格,并对那些大神般的老艺术家们深深向往。如今,反客为主,她更加深爱这片土地,并为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瓦、一街一弄而心动。

剧团不远处有一家开了十多年的书店,这里常常是罗晨雪工作之余充电和放松身心的归处。艺术的滋养之外,还需要一方风土人情的滋润。她常常想,是上海的海纳百川才让这里古今交汇,各个艺术门类百花齐放,而生活方式又能极其融合,就算是听戏和喝咖啡放在一起,也能毫无违和之感。

转眼来到上海10年,罗晨雪也在这里求学,稳步地提升自己的艺术能力。作为上海昆剧团历史上第一个从外地引进的艺术人才,罗晨雪说自己非常幸运,也深受黄浦人才政策利好的优待。能成为黄浦区青联会员,正是上海昆剧团对自己的厚爱,她也在通过自身努力彰显黄浦艺术人才积极向上的风貌。

去年,建党百年之时,罗晨雪作为黄浦优秀青年代表,以戏曲人的身份参加了在中共一大纪念馆进行的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作为一个党龄10年的共产党员,这次宣讲对我个人而言也是一次深刻而生动的党史学习经历。” 罗晨雪说道。

【媒体关注】青年报:传承昆曲魂,上海给了她更大的舞台

坚守,并非故步自封

昆曲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早在200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内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很多外人看来,昆曲最大的传承要义就是坚守,原汁原味不走样。

罗晨雪在工作当中,越来越体会到,坚守并非故步自封,思维意识上仍然需要以新求变。她讲了一个让其颇有感触的实例。庆祝建党百年之际,上海昆剧团排演了一部以样板戏《红灯记》为故事题材的新式昆曲《自有后来人》,这部创新戏深受上海观众爱戴,在上海大剧院连演4场,场场爆满。

作为青年演员,这部戏对她个人来说,也是一次意义不同的“蜕变”。以罗晨雪擅长的闺门旦为例,通常饰演的角色都是未出阁的千金小姐,这次竟然饰演革命戏中的“李铁梅”,真是前所未有。“李铁梅的成长经历,更是每一个青年昆曲人的使命,这份责任就是接续昆曲的传承之力,让青年一代真正挑起大梁,成为昆曲的后继之人。”

如何看待传承与创新?罗晨雪认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昆曲的根就是传承,是通过一代代老艺术家恪守艺术真理传承下来的“字正腔圆”。关于昆曲的程式、表演体系一定要吃透,必须严谨,不能有一星半点儿的松懈。当建立了一定的底蕴之后,再去理解原创戏和现代戏时,便能更好地消化理解昆曲这种艺术手段,展现创新人物。昆曲的创新发展也要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固本之上探讨创新手段。

罗晨雪认为,新一代上海戏曲青年身上常常有一种相同的精气儿,他们拥有艺术的活力,同时蓬勃向上,欣然接受改变,也积极拥抱时代。

【媒体关注】青年报:传承昆曲魂,上海给了她更大的舞台

【人物对话】

青年报:昆曲非常传统,对于85后的昆曲人而言,它创新的意义在哪里?

罗晨雪:昆曲的根不能变,表现形式可以有不同,但是从昆曲人嘴里唱出来的那个味儿(唱腔)是绝对不能变的,这一点不论对老的昆曲人,还是昆曲新青年都是传承之本。但是,我们在心态是可以求变的,手段也可以尝新,我觉得主要还是得体现出昆曲人积极向上的心态,为传承与创新多出一份心力。

青年报:对于昆曲“破圈”你有什么样的理解,如何能让昆曲有更多年轻受众?

罗晨雪:对于任何一个戏曲门类来说,最大的要义就是不能脱离观众,因此我也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各种平台能让观众了解昆曲,走进昆曲。

青年报:你提到自己特别喜欢海派昆曲,你觉得海派昆曲有哪些明显的标签?

罗晨雪:洋气、大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