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媒體關注】青年報:傳承昆曲魂,上海給了她更大的舞台

作者:黃浦新青年
【媒體關注】青年報:傳承昆曲魂,上海給了她更大的舞台

傳承昆曲魂,上海給了她更大的舞台

(原載《青年報》 2022年2月24日)

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 冷梅

2月22日,作為黃浦人才周的系列活動之一,“活力新黃浦 青年新機遇”黃浦區青年人才QING論壇在思南文學之家舉行。開幕前,現場播放了黃浦青年人才宣傳片,五位黃浦傑出青年代表向全社會青年發出号召:“來吧,青年人才在黃浦!”這其中的5位青年代表就有羅晨雪。

來自上海昆劇團的85後演員羅晨雪通過視訊展示了黃浦文藝青年的風采。十年轉瞬即逝,作為來滬發展的新上海人,羅晨雪是衆多黃浦奮鬥青年的縮影,也在這裡施展着人生的理想和抱負。成長在黃浦,亦成功在黃浦。

【媒體關注】青年報:傳承昆曲魂,上海給了她更大的舞台

起步,修煉文化内功

2004年,羅晨雪從江蘇省戲曲學校98級昆劇班畢業,師承胡錦芳、龔隐雷、孔愛萍、徐雲秀等老師,主工閨門旦、刺殺旦、武旦。18歲擔綱《1699桃花扇》下半場的李香君;20歲獲全國昆曲院團展演大賽獲“十佳新秀”獎;2012年8月,正式拜師張靜娴,也成為上海昆劇團史上第一個從外地引進的藝術人才。

被提名白玉蘭獎,成為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羅晨雪直言這和位于紹興路上的上海昆劇團為其提供的藝術滋養關系很大。她希望在藝術追求上吸取更多能量,将昆曲傳承作為新一代戲曲青年的畢生使命。

羅晨雪說,做一名戲曲演員很艱辛。俗話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戲曲演員背後的付出是常人看不到的,是伴随汗水和淚水成長的。羅晨雪摯愛昆曲,是以她不怕吃苦,在練功中總是全身心的投入。她認為,要做一名優秀演員,僅有技巧和功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如果要演一個曆史人物,演員就需要了解這個人物的曆史背景,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和品行,就像枳木一樣,一塊塊地搭起來,才能成功。”

舞台上的羅晨雪扮相俊美,氣質端莊,唱腔婉轉細膩,纏綿悱恻,韻味濃郁。她的表演厚重、大氣、優美,她的一嗔、一喜、一笑、一怒,一招一式,精美絕倫,舞台之上,她給觀衆帶來美的享受。

【媒體關注】青年報:傳承昆曲魂,上海給了她更大的舞台

滋養,深愛上海的理由

在羅晨雪看來,紹興路一帶有着上海濃郁的藝術氛圍,早在沒來上海以前,她就深深愛着海派昆曲的藝術風格,并對那些大神般的老藝術家們深深向往。如今,反客為主,她更加深愛這片土地,并為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牆一瓦、一街一弄而心動。

劇團不遠處有一家開了十多年的書店,這裡常常是羅晨雪工作之餘充電和放松身心的歸處。藝術的滋養之外,還需要一方風土人情的滋潤。她常常想,是上海的海納百川才讓這裡古今交彙,各個藝術門類百花齊放,而生活方式又能極其融合,就算是聽戲和喝咖啡放在一起,也能毫無違和之感。

轉眼來到上海10年,羅晨雪也在這裡求學,穩步地提升自己的藝術能力。作為上海昆劇團曆史上第一個從外地引進的藝術人才,羅晨雪說自己非常幸運,也深受黃浦人才政策利好的優待。能成為黃浦區青聯會員,正是上海昆劇團對自己的厚愛,她也在通過自身努力彰顯黃浦藝術人才積極向上的風貌。

去年,建黨百年之時,羅晨雪作為黃浦優秀青年代表,以戲曲人的身份參加了在中共一大紀念館進行的紅色文化宣講活動。“作為一個黨齡10年的共産黨員,這次宣講對我個人而言也是一次深刻而生動的黨史學習經曆。” 羅晨雪說道。

【媒體關注】青年報:傳承昆曲魂,上海給了她更大的舞台

堅守,并非故步自封

昆曲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戲曲聲腔,早在2001年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006年内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在很多外人看來,昆曲最大的傳承要義就是堅守,原汁原味不走樣。

羅晨雪在工作當中,越來越體會到,堅守并非故步自封,思維意識上仍然需要以新求變。她講了一個讓其頗有感觸的執行個體。慶祝建黨百年之際,上海昆劇團排演了一部以樣闆戲《紅燈記》為故事題材的新式昆曲《自有後來人》,這部創新戲深受上海觀衆愛戴,在上海大劇院連演4場,場場爆滿。

作為青年演員,這部戲對她個人來說,也是一次意義不同的“蛻變”。以羅晨雪擅長的閨門旦為例,通常飾演的角色都是未出閣的千金小姐,這次竟然飾演革命戲中的“李鐵梅”,真是前所未有。“李鐵梅的成長經曆,更是每一個青年昆曲人的使命,這份責任就是接續昆曲的傳承之力,讓青年一代真正挑起大梁,成為昆曲的後繼之人。”

如何看待傳承與創新?羅晨雪認為,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昆曲的根就是傳承,是通過一代代老藝術家恪守藝術真理傳承下來的“字正腔圓”。關于昆曲的程式、表演體系一定要吃透,必須嚴謹,不能有一星半點兒的松懈。當建立了一定的底蘊之後,再去了解原創戲和現代戲時,便能更好地消化了解昆曲這種藝術手段,展現創新人物。昆曲的創新發展也要适應當代觀衆的審美需求,在固本之上探讨創新手段。

羅晨雪認為,新一代上海戲曲青年身上常常有一種相同的精氣兒,他們擁有藝術的活力,同時蓬勃向上,欣然接受改變,也積極擁抱時代。

【媒體關注】青年報:傳承昆曲魂,上海給了她更大的舞台

【人物對話】

青年報:昆曲非常傳統,對于85後的昆曲人而言,它創新的意義在哪裡?

羅晨雪:昆曲的根不能變,表現形式可以有不同,但是從昆曲人嘴裡唱出來的那個味兒(唱腔)是絕對不能變的,這一點不論對老的昆曲人,還是昆曲新青年都是傳承之本。但是,我們在心态是可以求變的,手段也可以嘗新,我覺得主要還是得展現出昆曲人積極向上的心态,為傳承與創新多出一份心力。

青年報:對于昆曲“破圈”你有什麼樣的了解,如何能讓昆曲有更多年輕閱聽人?

羅晨雪:對于任何一個戲曲門類來說,最大的要義就是不能脫離觀衆,是以我也希望通過各種手段、各種平台能讓觀衆了解昆曲,走進昆曲。

青年報:你提到自己特别喜歡海派昆曲,你覺得海派昆曲有哪些明顯的标簽?

羅晨雪:洋氣、大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