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司力新知 | 優秀管理者都是偏執狂?

作者:知行韬略
上司力新知 | 優秀管理者都是偏執狂?

優秀管理者都是偏執狂?

這話可不是我的說的。2002年,一本名為《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管理暢銷書問世,20年來多次重印,成為企業管理領域的經典之作。作者是安迪格魯夫,時任英特爾公司CEO,還曾任斯坦福大學商學院教授,在他的帶領下,英特爾完成了半導體和晶片領域的關鍵之戰,擊敗摩托羅拉,突破了包括NEC、東芝、日立等日系半導體企業的集體圍攻,在英偉達崛起之前,保持了多年的行業領先地位。

在格魯夫看來,優秀的管理者必須保持專注,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優柔寡斷,在重要的戰略轉折點面前,果斷行動永遠都是原地踏步強的多。不能為了業績犧牲原則,不能為了增長犧牲價值觀,堅持做正确的事,而非别人眼中正确的人。現如今,這些做法早已經成為優秀企業的共識,也是很多優秀企業家和管理者的行為準則。

事實上,要說到“偏執狂”,在企業界可不僅僅隻有格魯夫。蘋果創始人喬布斯,就是遠近聞名的偏執狂,他對人的評價很苛刻,往往處于要麼天才,要麼蠢才的兩端,對産品更為苛刻,可以當着工程師的面,把試驗階段的産品狠狠的扔在地上,然後說這是“垃圾”。然而,正是喬布斯的這種偏執狂作風,成就了蘋果在Mac、iPhone、iPad時代的持續領先;

特斯拉CEO馬斯克,更是以偏執狂聞名于世,他在收購推特的當天,硬生生抱着洗臉盆去推特開會,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偏執的裁員接近90%,帶來效率和業績的倍增,讓推特脫胎換骨,在特斯拉成本控制方面,馬斯克堅持一體化鑄造,哪怕是當時的工藝不成熟,供應鍊跟不上,目标也不能變,這讓延續多年的汽車制造體系發生了巨變。馬斯克還用第一性原理改造火箭發射行業,在他看來,火箭為什麼不能往返多次利用,為什麼不能将發射成本降到更低?在他的推動下,Space X目前已成為全球發射火箭和衛星最大的企業;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當年的交換機業務,以及後來的手機、5G業務中,也多次展現了“偏執狂”的一面。戰略上聚焦,絕不花心,哪怕當年遇到房地産高歌猛進的時代,華為也不為所動,沒有涉足地産領域;為了應對可能的變局,避免陷入可能到來的卡脖子問題,任正非很早就推動成立了華為2012實驗室計劃,儲備了包括晶片、存儲、作業系統、雲計算等在内的諸多技術,堅守每年10%以上銷售收入投入技術研發的底線,在面臨制裁和斷供的情況下,華為依然保持了業務增長,這和任正非一貫的“偏執”密不可分。

此外,還有亞馬遜的貝佐斯、Facebook的紮克伯格、海爾創始人張瑞敏、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等等,很多優秀企業的掌門人和管理者都有“偏執狂”的一面,他們的偏執,帶來的卻是企業的健康持續增長。是以,格魯夫那本《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才會引來如此多企業家和管理者的共鳴。

優秀管理者都是偏執狂?這是英特爾前總裁格魯夫那本暢銷書《隻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給我們的啟發。蘋果喬布斯、特斯拉馬斯克、華為任正非、阿裡巴巴馬雲等企業家,他們也都有“偏執”的一面。為什麼很多優秀的管理者身上都有“偏執”的一面?我有三點觀察和大家分享:

· 第一,是對企業使命、願景與價值觀的偏執。所謂“偏執”,并不是出于個人偏好,而是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以馬斯克為例,特斯拉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過渡”,正是基于這一使命,馬斯克在電動車領域持續投入。他多次提到,營收和利潤并不是最關鍵的,很多人都以為他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但我們不能隻看到熬過生存期,銷售一馬當先,利潤滾滾而來的特斯拉,而忘記了之前,經曆過多年虧損,在制造技術和技術層面決不妥協,經常面臨華爾街靈魂拷問的特斯拉。

持續虧損的漫漫長夜是不好熬的。怎麼辦?死磕産品制造和技術研發,不要形式主義的會議,不要中看不中用的PPT,不要充當門面的總裁辦公室和書架,因為這些都和“加速世界向可持續能源的過渡”這一使命格格不入。以摳門著稱的馬斯克,在成本控制和内部管理層面的偏執,恰恰讓特斯拉保持了技術領先與競争優勢,這樣的“偏執狂”對企業而言多多益善。

反過來,那些隻是出于企業家個人偏好,完全為了個人面子的“偏執”,往往會給企業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

· 第二,是對客戶價值與産品價值的偏執。所謂“偏執”,并不是出于表演作秀,而是為了客戶買單。以張瑞敏砸冰箱為例,多年前,張瑞敏來到海爾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走馬上任,彼時的企業負債累累,好幾個月發不出工資,廠區臭氣熏天,工廠紀律渙散,勞工們上班打瞌睡,想來就來、想走便走,曠工嚴重。為提升管理水準,張瑞敏推出了13條規章制度嚴格執行,敢于抓典型,絕不留情,這樣的“偏執”很快讓團隊面貌煥然一新。

有一天,張瑞敏收到一封使用者來信,反映工廠生産的電冰箱有品質問題。張瑞敏帶領管理人員檢查了倉庫,發現倉庫的400多台冰箱中有76台不合格。随即召集全體員工到倉庫開現場會,問大家該怎麼辦。正在大家覺得這些問題無所謂,甚至提出作為福利便宜點賣給内部職工的時候,張瑞敏現場作出了砸冰箱的決定,這樣一種“偏執”,讓海爾煥發了勃勃生機,才有了後來在全球家電領域聲名赫赫的海爾。這是對客戶價值的偏執,是對産品價值的偏執,這樣的偏執,才會成就偉大企業。

反過來,那種作秀式的“偏執”,或者表面嚴肅,但實際上卻是表演給别人看的“偏執”,最終卻是害人又害己。

· 第三,對企業文化與做事方式的偏執。所謂“偏執”,并不是出于老闆偏好,而是企業的健康發展。以華為為例,華為倡導“以客戶為中心、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企業文化與做事方式。如何将這一文化理念做真做實?

顯然,唱高調是沒用的,天天畫餅喊口号更沒戲,華為的做法是,要讓真正相信并踐行這些文化理念的同僚“好人有好報”,最終要展現在崗位職級的晉升上,要展現在升職加薪上,要展現在事業機會的擷取上,要展現在關鍵時刻篩選幹部和配置設定獎金上。隻要出現違反企業文化與做事方式的行為,哪怕是銷售冠軍也絕不姑息,隻要在關鍵時刻沒有作出符合企業文化與做事方式的選擇,即便過去的表現再出色,也會在價值評估和價值配置設定中獲得相應的回報,堅持對事不對人的客觀公正評價體系。

反過來,如果企業的“偏執”僅僅是老闆或者創始人的個人偏好,而不是基于企業文化與做事方式,那麼這種“偏執”很容易把企業帶偏。

最後,讓我們做一點總結,優秀的企業家和管理者,應該是對企業使命、願景與價值觀的偏執,對客戶價值與産品價值的偏執,對企業文化與做事方式的偏執。而不是個人偏好,更不是表演作秀,也不是出于老闆偏好。對此,您怎麼看,請在評論區留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