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城裡尋不着愛、返鄉相不中親 打工男青年何處覓良緣?

作者:光明網

城裡尋愛尋不着,返鄉相親相不中

打工男青年:城鄉之間何處覓良緣?

本報記者 陳曦

《勞工日報》(2022年02月25日 05版)

閱讀提示

春節假期,很多新生代農民工再次陷入“被催婚”高峰期。記者采訪發現,受制于高額彩禮、“婚姻梯度”等多重因素,新生代男性農民工在婚戀市場上愈發居于劣勢。他們在城市擇偶的機會有限,不得不回歸傳統婚戀圈,而返鄉相親的競争同樣漸趨激烈。專家建議,掃清其擇偶路上仍存的制度障礙,同時為他們提供婚戀平台和時間。

“10天安排了8場相親,初六那天見了3位女孩。”今年春節,28歲的山東小夥王振東忙壞了。在天津打工11年,他一直沒遇到合适的女孩,父母發動親朋在家鄉牽線搭橋,卻也屢屢碰壁。王振東很無奈,“很多老鄉情況類似,我們的幸福到底在何方?”

記者采訪發現,受制于高額彩禮、“婚姻梯度”等多重因素,新生代男性農民工在婚戀市場上愈發居于劣勢。他們在城市擇偶的機會有限,不得不回歸傳統婚戀圈,而返鄉相親的競争同樣漸趨激烈。很多青年徘徊于城鄉之間,最終陷入“無妻可娶”的尴尬境地。

進城:自由戀愛機會寥寥

“2月14日那天,我派送了9單鮮花。”作為一名外賣騎手,穿梭在浪漫的氛圍中,王振東卻難掩落寞,“我家境一般,隻有國中學曆,城裡姑娘看不上我,農村姑娘也把我當備選。”

與父輩不同,新生代農民工大多以未婚狀态進入城市,也躍入了更大的婚戀圈。在“男高女低”的梯度婚姻模式下,女青年借由務工獲得了更大選擇權,男青年則是以陷入更嚴峻的擇偶困境。

王振東經曆過兩場失敗的戀愛,女方給出的分手理由很一緻,“你賺得太少,我們沒有未來”。而光是談戀愛的花銷已讓他囊中羞澀,每次約會,王振東都會下意識在心裡掂量費用,“一杯奶茶20元,要送1小時外賣,一場電影60元,要送3小時外賣……”

在杭州一家餐廳做服務員的喬玲玲,剛拒絕了一位農村小夥的表白:“我想在杭州紮根,而不是隻度過人生的上半場”。作為農民工子女,喬玲玲也深知留守的滋味,不願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轍。

“雖說進了城,圈子卻比以前還小。”湖北小夥沈維安今年31歲,在北京做家具安裝,他把自己的單身歸因于工作。“初來乍到時換工作很頻繁,周邊的異性不固定,也沒底氣談戀愛。現在這行全是男生,工作髒、苦、累,吃住都在公司,很少有閑暇時間,又根本接觸不到女孩。”

沈維安跟同村的老鄉交流過,他們普遍從事快遞、建築等“同性聚集”的行業,很多人都和他有一樣的困惑。

返鄉:相親擇偶困難重重

男青年無法在城市找到愛情,隻能将目光重新轉向農村,返鄉擇偶成為主流選擇。然而,競争者衆多和高漲的彩禮堪稱兩大“攔路虎”。

今年大年初五,江蘇徐州邳城河一相親大會現場,百餘位男士排起長隊,而女士則隻有5人。沈維安對這種景象并不陌生,“同齡女生基本都結婚了,還有不少人遠嫁外地,男生則剩下一大堆,每次回家相親,隻有任人挑選的份兒”。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教授靳永愛分析稱,在農村,出于對勞動力的需求,加之“傳宗接代”等觀念的影響,适婚男青年數量衆多。

由此,女性掌握了婚姻市場的主動權,男性的結婚成本也一路攀升。去年剛結婚的河南小夥張濤,不僅用光了家裡的積蓄,還欠下不少外債,被朋友調侃“因婚緻貧”。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縣城買房子花了48萬元,媳婦家要了16萬元彩禮,再加上定親、辦酒席,從相親到領證期間去丈人家走動,總共花了近75萬元。”

這筆巨款令王振東感到無望,同樣讓他心生抵觸的,還有相親這種模式本身。“兩個人見幾次面就定親,然後便各奔東西,每逢節假日才能短暫相處,到結婚那天都不熟悉,更談不上情投意合。”

對女青年來說,城市婚戀風氣的影響還表現為:不婚主義者日益增多,這也加重了适婚女性的“供不應求”。浙江甯波去年釋出的《農村青年婚姻關系調研報告》顯示,僅有59.85%的女性認為婚姻“非常必要”,低于男性22.5個百分點,“不想結婚”已成為農村适齡女青年未婚的重要原因。

解局:創造更好婚育條件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實作婚姻突圍的前提是,幫助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進一步淡化城鄉二進制戶籍制度帶來的身份區隔,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使他們在就業、醫療、養老等方面享有平等權益,掃清擇偶路上仍存的制度障礙。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齊嘉楠認為,在社會層面,應破除天價彩禮、喜事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建構新型婚育文化;倡導年輕人樹立正确婚姻觀,不以金錢為标準衡量人際、婚姻與家庭關系的輕與重;拓展公共活動空間,讓年輕人的交往約會不再局限于各類消費場所,糾正“戀愛就是花錢”等消極想法,建立開放、積極的社會生活環境。

“要為農民工擇偶提供平台和時間。”靳永愛認為,一方面,政府應該鼓勵和扶持公共服務機構,為青年群體搭建資訊互通的交友平台,企業之間也可以共同開展形式多樣的聯誼活動,拓寬他們的社交網絡;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企業的用工監督,保障農民工合法的休息休假權利,使其有更多時間經營生活和愛情。

在第二次人口轉變的大背景下,部分年輕人追求自我價值的實作,不再認為婚育是生命的必經之路。對此,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李建新說,社會在尊重多元化選擇、給予年輕人更多空間的同時,也要加以正确引導,在職業發展、子女教育等方面為他們解除後顧之憂,創造更好的婚育條件。

來源: 勞工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