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隋唐风云023:隋朝曾用名随朝?名字是杨坚改的吗?

作者:鸮胖文史

【前情提要】:隋唐风云022:将星划落,他没能见到新王朝的崛起

上一期咱们提到了将星韦孝宽去世,也说了杨坚在为登基称帝做准备,但他又做了一件不人道的事情,就是大肆屠杀北周宗室。在节目的最后,咱们也提到,有一个人逃跑了,让这些臣子们,产生了一些动荡。

这个人,名叫苏威。

隋唐风云023:隋朝曾用名随朝?名字是杨坚改的吗?

苏威(不知道谁画的,但气质还比较符合)

苏威是高颎介绍给杨坚的人才,他家也算是名门望族。但身世比较惨,他爹苏绰去世的比较早,苏威属于幼年丧父。但他应该很有才华,而且长相不差,深得宇文护的赞扬。对一个男子最大的肯定,就是把他的女儿嫁给这个男的。对,没错,苏威的妻子就是宇文护的女儿,新兴公主。

但他看出宇文护跋扈的一面,而且与各方人都是矛盾重重,真的有可能以后为杨集到他,所以干脆选择逃避深山,当个隐士。不过官场不是他想躲就能躲的,被自己的亲叔父又逼了回来。当官也没怎么尽职尽责,三天两头的往寺庙里跑,以读书为乐。

不过他的名望确实不低,高颎推荐他,也是因为他的名望。杨坚自然也是知道他,召见之后,一宿长谈,发现这人确实有才能,留下吧。要不说杨坚能当皇帝呢,谈了一宿,基本就知道苏威什么样了。他性格乖戾,而且重视名声,是只顺毛驴,不能跟他炸刺儿。

所以面对苏威的不辞而别,杨坚早有预料。他安抚焦急的高颎说道:“他就是不想参与我登基的事情,不用管他。”意思是,到时候他还会回来。果然,隋朝建立后,杨坚给他封了个“太子少保”的官,苏威屁颠屁颠就回来了。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别人的身上。北周元老窦炽在平定尉迟迥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属于坚定不移地支持杨坚的人。但面对要直接劝谏杨坚登基称帝,窦炽却做不到。他认为自己世代接受北周的皇恩,不能做这种事儿。

其实苏威和窦炽的行为,都可以理解,造反可以,甚至屠杀北周宗室都可以,但真的让前朝臣子劝谏新皇改朝换代,却是迈不过心里这道坎儿。

没关系,这道坎迈不过,就慢慢迈。只要等到新朝廷建立起来,你们能来出一份力就行了。杨坚也看得开,所以也就不必等这些人的反应了。他让周静帝废除左右丞相的称号,就留下大丞相一个职位,那自然是给他的。之后又加上大冢宰的职位,和当年宇文护那是一样一样的。

接下来,就是禅让的常规流程了。所谓的常规流程,就是新皇帝让前朝最后一位皇帝颁布一道禅让诏书,然后进行三推三让的戏码,最后还得呈现出便秘状,不得以才接受的。这其实就是告诉天下人,我获得皇位不是篡夺,是大众利益的代言人,是天命所归。别看这套程序鸡肋,但还必须得有,不然就会让人觉得你就是篡权,容易不得人心,不得正统。

隋唐风云023:隋朝曾用名随朝?名字是杨坚改的吗?

禅让大概的样子

那咱们就来聊聊正常的禅让顺序吧。首先是先封国。杨坚因为承袭的自己的父亲杨忠的爵位,所以他一直是随国公,这一次进封为隋王,以管理的十郡为国。这就相当于,自己成立了个国中之国,那离着当皇帝,就不远了。

这里咱们多说一点,就是隋王的称号,它到底是哪个隋。之前我讲过,杨忠的随国公,是随便的随,大隋王朝名称的由来,也和这个爵位有关。网上有人说这是因为杨坚厌恶随便的随中间有走之,认为不吉利,所以去掉了走之,写成了大隋王朝的隋。翻遍史书,发现并没有相关的诏令,如果是改国号的话,那一定是大事儿,肯定得记录在册的。所以说是杨坚修改的国号,只能是杜撰或者谣传。

那是谁改的呢?如果是寻找走之这个说法的源头,那应该是唐末李涪的《刊误》。这李涪是唐昭宗时期的人,写的这本《刊误》,就是希望能探究书中的一些错误。这本书中就提到了,是隋文帝不喜欢随便的随,觉得让人不安宁,所以大笔一挥,把走之去掉了。

当然,这个举动,也被后人骂得挺惨。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在《玉海》中评论隋文帝改随的这件事,直接说这是大不祥。改个字还有不祥的意思?因为去掉走之,相当于随字“裂肉”,类似于搞了分裂,那能吉祥吗?而且随的重要部首,就是中间走字,那个字念辵,是缓慢前行的意思。如此随心所欲去掉部首,不仅不吉祥,也反应这个皇帝没文化。

后半句就没说,我替他们补上,没文化,真可怕。

但事实是这样吗?恐怕我们错怪了隋文帝。在当时,随便的随,和隋朝的隋,两个字都有。而且,最主要的,这俩字儿是混着用的,而且没有啥规定什么场合该用什么。有学者大致统计过隋朝时期的墓碑,发现上面的大隋的隋,这个字的使用频率很高,高达百分之九十。到了唐初到唐玄宗时期,就降低到了百分之八十,晚唐时期,又涨回来了,又回到了百分之九十。所以可能是从这之后,大隋的隋使用的次数多了,随便的随就成了生僻字,人们解释不通,所以就觉得是杨坚改了国号。

这也不能怪后人,毕竟当时的情况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如果不考证一下,估计会一直被怀疑下去吧。

咱们接着往下说禅让的过程,刚才说了进封为隋王。之后就是一些礼仪上的过渡,基本就是“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就是指可以佩着剑穿着鞋见皇帝。入朝不趋,是说臣子可以不用小步快走,可以用正常的速度前进。正常的时候,臣子觐见皇帝的时候,不能大步向前走,必须小步快走以示对皇帝的恭敬。赞拜不名,是指赞礼官在向皇帝通报臣子姓名的时候,只称呼官职,不称呼姓名。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加九锡之礼,关于九锡是啥,千字文中咱们讲过,就不多提了。这个中间,杨坚肯定是要谦让的,百官好言相劝,杨坚才能接受。这之后,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了,旧朝皇帝要下禅位诏书,表明禅位是顺天应人之举,表白本朝气数己尽。下诏书肯定得下,但就得看什么时候下。结婚还得选个良辰吉日呢,禅让更得找了。所以术士庾季才就告诉杨坚,最好的日子是二月甲子,其次是二月甲午。他还举了例子,说周武王选择甲子登基,周朝存在了八百年。汉高祖刘邦选择了甲午登基,汉朝存在了四百年。

杨坚一听,好家伙,晚几天登基,国家延续时间直接砍一半啊。那还说什么啊,就选甲子日登基,也就是二月十三号。在此之前,周静帝已经将禅让诏书公告天下,相关大臣将册书和玺绂送到了杨坚家中。十三号当天,杨坚穿着黄袍常服,于南郊祭天,并在宗庙中祭祖,宣布新时代的来临。

大隋王朝,正式建立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