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在豆油厂上班,他告诉我:豆油在加工时添加了一种有机溶剂,叫六号轻气油,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提高大豆的出油率,最后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蒸发溶剂,问题是出来的成品油一定会有溶剂残留的,多少而已,只要符合相关标准就行,所以,他家吃油不管哪种油,只选压榨的。

低温压榨
听到这些,我惊讶了,心想:你说的能是真的吗?溶剂残留真的不能去除干净?吃了这些年,我的身体也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啊!再说,食用油GB标准可是国家发布的,这么权威的标准肯定是安全的,你只选择压榨,是不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了!
GB标准
可是又一想,不对啊,朋友有必要夸大事实吗?如果是真的,岂不是无知害了我!于是,经过一系列学习后,得出结论,它的成分是正己烷和环己烷,属烷烃类有机化合物,有毒(毒性根据浓度判定),新标准GB/T 1535-2017《大豆油》规定,合格的浸出一级成品大豆油不得检出溶剂残留量,二级、三级应小于20mg/kg(旧标准≤50mg/kg),一般来讲,合格的浸出大豆油须遵循溶剂残留量规定,即使油中有极微量的容剂残留,也无碍人体健康。但如果食用油中溶剂残留量过高,长期接触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有损害。
正己烷低毒、环己烷蒸发有毒
当看到这里时,脑袋懵懵的,原来认为有GB标准放在那呢!选择大品牌是没问题的,结果网上一查,大品牌也出现过超标问题,于是,我又仔细学习了一下,发现:
压榨工艺中,冷榨也叫低温压榨;鲜榨只能说明用的是当季的新鲜豆子,采用高温压榨;熟榨就是高温压榨;精榨采用的也是高温压榨,进行精加工,等级一级。
浸出工艺中,有机溶剂残留在标准范围内就是安全的,但是出油率比压榨高。
理论上,不论哪种工艺,营养三级大于一级;杂质去除程度一级大于三级。
但是,深究的话你会发现,第一,加工过程中经过高温压榨、高温气提,还有多少营养保留下来?第二,高温过程中,是否产生反式脂肪酸?第三,在加工的其它环节比如脱色工艺,采用的脱色剂,经过处理后是否还有微量残余?第四,品牌大豆油出现过超标问题,小作坊油会符合标准吗?
所以,大豆油天天吃,不见得你就了解它,还是那句话,从不同角度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多方面权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