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介子推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为何宁死也不肯接受封赏

作者:擒书宝
介子推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为何宁死也不肯接受封赏

骊姬之乱后,晋公子重耳被迫踏上了流亡之路,这一走便是十九年,身边跟随他的有赵衰、狐偃、魏犨、颠颉、胥臣等一班心腹,这其中有一个人叫介子推。很多小伙伴是因为割股充饥的故事认识他的,说的是重耳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天重耳就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一起煮成汤给他,当重耳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并承诺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

介子推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为何宁死也不肯接受封赏

流亡时的晋文公

十九年风餐露宿、倍尝艰难险阻,重耳终于回国做了晋国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修明政务,对百姓布施恩惠,当然更要赏赐随从逃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给城邑,功小的授与爵位。东周列国志记载封赏分为三等:以从亡为首功,送款者次之,迎降者又次之。三等之中,又各别其劳之轻重,而上下其赏。论功行赏之时大家不见子推,不知其故,恰巧赶上周襄王因弟弟王子带叛乱向晋国告急。晋国刚刚安定,想派军队去,又担心国内发生动乱,因此,赏赐还未轮到介子推,就忙着勤王去了,事后竟忘了介子推。但也发出了公告如有遗忘的有功之人可前来领赏。

介子推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为何宁死也不肯接受封赏

介子推塑像

那么介子推为什么要隐居呢?既然不愿意接受赏赐那也完全可以做一个普通居民,是什么原因让他宁愿放弃高官厚禄选择深山老林。关于介子推其人的史料很少,他可能是晋文公众多流亡随从中的一员,有关于他的评价,冯梦龙用了一个词“猖介无比”,意思是这个人洁身自好,从不与人同流合污。

在他看来晋文公能够继位国君是天命所归,上天没有让晋国灭亡,不是两三个人的功劳,他们不知道这是天意,反而去争功,这种行为就像盗贼,是一种罪过。他自己宁死也不会这样做,于是他甘守清贫,在家侍奉老母。母亲说你不愿意请赏,但忠心效劳国君十九年,还曾割股救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那么入朝见一面国君也可以啊。介子推回答:怨言已出,既然选择了隐藏又何必再显露呢?我无求于君,又何必再见呢?母亲说既然这样,我就和你一起隐藏起来吧。

介子推跟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为何宁死也不肯接受封赏

抱树而死

从此以后母子二人隐居进了绵山,再也没有露面。介子推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也有学者认为这是邻居解张所写,总之这首诗被挂到了城门上。文公出宫时,看见了这几句话,说:“这是介子推。我为王室之事担忧,还没能考虑他的功劳。”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找了很多天也没寻见,已有恼怒之意,结果误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

对于介子推的行为,后世大多赞扬其是忠君赴义,鄙弃功名利禄的正义之道,他并非爱君而是爱国。也有人认为他的行为过于迂腐。我们之前讲过姜子牙杀死齐国隐士狂矞,华士的故事,正是因为这两个人不求于君,也不听君命,姜子牙认为如果人人都效仿起来,国君还能管理谁,任命谁呢?

其实介子推并没有错,只是人各有志,忠于自己的理想,哪怕为之付出生命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也许在将近二十年的流亡生涯里,介子推已将万千世界赏尽,携一抹风清云淡,隐归山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