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晋文公一战称霸诸侯:有了好的战略,战术才有存在的价值

历史有温度、生活有态度、认知有深度

晋文公一战称霸诸侯:有了好的战略,战术才有存在的价值

今天我们谈一场战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战略的必要性,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的城濮之战,正是这场战争让晋文公得以称霸诸侯,成为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春秋时期,诸侯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公元前634年,楚国势力强盛,欲称霸中原,企图北上,晋国自晋文公上位以来,实力逐渐恢复,晋文公得知楚国的图谋后,遂先下手为强,主动出击。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地区进行了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楚军轻敌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晋国大胜,一举称霸诸侯。

晋文公一战称霸诸侯:有了好的战略,战术才有存在的价值

从城濮之战如何看战略的重要性?

在这场战争中,晋国名将先轸显示出极高的战略眼光。城濮之战的起因其实是楚国要攻打中原地区的宋国。而楚王为什么要打宋国呢?其实没有什么战略目的,只是楚王看宋国不顺眼,执意攻打。宋国挨打之后,就向当时中原的大国晋国求救。

晋文公,也就是著名的公子重耳,他早年的时候因为权力斗争曾经流落在外,在他经过宋国的时候,宋国的国君待他很好,所以在道义上,晋文公要对宋国伸出援手。

但另一方面,过去晋文公逃到楚国的时候,楚王也曾经对他很好;而且楚国非常强大,晋文公下不了决心得罪楚国,于是他便召来众将商量这件事。

晋文公一战称霸诸侯:有了好的战略,战术才有存在的价值

先轸指出,宋国要救,而且这恰恰是晋国打败楚国称霸诸侯的好时机。当时晋文公已经60多岁了,需要抓紧时间完成霸业,先轸的主张也符合他的愿景。至于怎么既救宋国而又不得罪楚国,这就有讲究了,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战略。首先,晋国决定去攻打楚国的同盟国曹国和卫国,这样楚国就要分兵去救自己的这两个小弟。然后,晋国要去联合秦国和齐国站在自己这一边,因为单独面对楚国,它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最后,才是在适当的时机打败楚国称霸。

接下来就是战略的实施。晋国一方面传消息给宋国让他们死守,另一方面很快攻下了曹国和卫国。楚王看到晋国兵锋正盛,就想避战,因为他并不想和晋国硬拼,那样万一失败,反而成就了晋国的霸业。

晋文公一战称霸诸侯:有了好的战略,战术才有存在的价值

这时的楚王其实有了一个很现实的战略目标,就是维持住各自的地盘。但是当时楚王的宰相子玉自恃其才,逞强好胜,一定要战胜晋国,不愿意退兵。

实际上,就楚王的战略目标而言,其实并不需要非打赢晋国不可。楚王命子玉撤军,但子玉当时手掌大权,坚持求战,楚王只好听从了。

子玉想要立功,就加紧攻打宋国,宋国就再次派人带了礼物去求晋国。晋国这时还没有十足的把握直接攻打楚国,需要把另外两个大国秦国和齐国拉到自己的一边,而这两个国家当时是想中立的。

这时,先轸又出了个主意,把宋国送来的礼物转送给秦国和齐国,请秦国和齐国劝说楚国退兵。如果楚国拒绝退兵,驳了秦国和齐国的面子,那么这两个大国就会站在晋国一边了。晋文公担心,那如果子玉接受了提议,就这么退兵了,这仗不是就打不成了吗?

晋文公一战称霸诸侯:有了好的战略,战术才有存在的价值

先轸说,没关系,咱们把打下来的曹国和卫国的土地送给宋国,这样子玉一定记恨宋国,就不会讲和了。果然子玉着了先轸的道,赶走了秦国和齐国的使臣,这就把这两个大国推到了晋国一边。可以看出,先轸的每一步都是把楚国拉近战争,而且与此同时,要增加自己的盟友,削弱楚国的力量。

子玉伐宋不顺利,下属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就是和晋军提个条件,说只要他们释放之前被灭的曹国和卫国的国君,楚军就撤出宋国,这样楚军也能体面地撤军。于是子玉就派人和晋国谈判,但是先轸立刻就识破了楚军的意图。

先轸讲,曹卫两国已经被我灭了,属于我了,宋国你们还没有攻下,它是我的盟国,你怎么能拿我的东西和我来做交易?

楚国使臣无功而返。先轸继续激怒子玉,他找来被俘的曹国和卫国国君,答应让他们复国,前提是他们要和楚国断交,和晋国结交。这两个国君知道自己的国家被晋国占着,显然依靠晋国更现实,就跑去找子玉和楚国断交。

晋文公一战称霸诸侯:有了好的战略,战术才有存在的价值

这下就把子玉彻底激怒了,于是子玉率军北上,在城濮和晋国开战。而这时,秦国齐国都已经都站到了晋国一边,当时的晋国本身也是将星如云,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没有任何悬念。晋文公达到了战略目的,一战称霸诸侯。

在这场战役中,晋国因为有着清晰的战略目标,每当事情发展的进程偏离这个战略目标时,先轸就想办法把各个国家都拉回到自己的战略轨道上来。

楚国一开始并没有战略,后来楚王其实有了一个现实的战略目标,就是避战,但子玉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被晋国牵着鼻子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两相对比之下,战争的结果早已注定。

晋文公一战称霸诸侯:有了好的战略,战术才有存在的价值

战略的第一要素就是明确自己的位置和目标,或者说,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战略的第二个要素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做,在什么地点做,用明茨伯格的话讲就是战略如何展开。

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做,结果会差很多。

战略的第三个要素就是在达到目标后,要明确自己的愿景,也就是知道自己长远的道路是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

很多人努力半天达到了目标,然后就没下文了,没有后续行动的战略就不是好战略。

感谢阅读、点赞、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