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名著为何能打败时间?作家冯唐与资深译者李继宏深聊《瓦尔登湖》《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

作者: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为什么现在还要读经典名著?它们和我们当下有什么关联?这些名著为什么能打败时间、经久不衰?其背后有哪些贯穿古今人性的特征?

11月9日,果麦文化联合“冯唐讲书”,邀约作家、诗人、“冯唐讲书”主讲人冯唐,同知名译者李继宏在视频号直播,给线上读者带来一场主题为“这些作家用文字打败时间”的对谈,在一个半小时里,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番深聊。

名著为何能打败时间?作家冯唐与资深译者李继宏深聊《瓦尔登湖》《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

两人对谈围绕李继宏翻译的《瓦尔登湖》《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也是“冯唐讲书”系列书目。两人聊得很深刻,有很多耀眼的火花。以下是两人对谈的一些精华节选。

《瓦尔登湖》可启发我们:

清风朗月不用买,简单便宜也可以过好日子

李继宏:《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学最早的代表作之一。美国是独立来的,美国文学很长一段时间里面都没有摆脱英国文学,被认为是英国文学的分支。1820年左右,美国跟英国打了一场战场。大战之后他们想到在文化上摆脱英国的控制。一个叫做爱默生的人号召美国人要用美国的声音去说话,创造美国的文学。美国的文学到底是什么,跟英语文学有什么区别?爱默生看来更应该关注自然,所以他有一部很著名的书叫《论自然》。

《瓦尔登湖》问世之后,爱默生立刻察觉到它是美国文学代表作。它讲了瓦尔登周边的自然环境,包括植物、动物、气候的变化,这些在瓦尔登湖以前,文学作品里面是没有出现过的,以前的作家他们要描写一棵树,只会说那是一棵树,一种鸟就会告诉是一种鸟。

名著为何能打败时间?作家冯唐与资深译者李继宏深聊《瓦尔登湖》《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

冯唐:《瓦尔登湖》我当时想为什么要读,第一个是需要了解自然。特别是现代人跟自然的关系。我在伦敦逛街,看到一家花店里面有一句话,说“城市人一天要有20分钟跟自然在一起”。《瓦尔登湖》从侧面强调人和自然要形成一个更良性的关系,哪怕在现在社会。当然体验自然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说逛公园,跑步。我在北大校园曾看到一个人拿了一根雪茄、一瓶啤酒坐在湖旁边,我觉得好“奢侈”,“奢侈”并不是说他手上的啤酒有多贵,而是他能知道坐在湖边,跟这个湖安安静静待这20分钟。

第二点,通过读《瓦尔登湖》,可以稍微让我们明白:清风朗月不用钱买,我们可以相对简单便宜过好日子。这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是说钱多的时候多花一点,钱少的时候可以少花一点,以及不要以为钱多就能带来日常生活的幸福。我也见过很多大老板,整天茶不是茶、酒不是酒、饭不是饭,他不知道自己脑子里在想什么。对人类来讲最便宜的奢侈就是读本书,最便宜的享受清风朗月下面喝个啤酒抽根烟。我觉得读《瓦尔登湖》能让各位明白生活、甚至某种好生活,不像大家想的那么贵。

冯唐:在《瓦尔登湖》翻译过程当中给你最多启发或感动心得的是什么?

李继宏:翻译这本书的难点是他生活的时代跟我们所处的环境有点远。但有一个好处,他是一个去世100多年的人,已经不再有新的东西出来。他所有的藏书都原封不动、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我们现在能知道他读过什么书。他读的书不多,几百本书,其中包括中国的经典。他会法语,上的又是哈佛,学拉丁文和古希腊文,他读了很多外国经典的译本,包括印度教和古代的东西他会看,他的思想来源是确定的。

简洁、积极、有力

3万个单词的《老人与海》被授予诺奖

李继宏:《老人与海》这本书比较特殊,他得过诺贝尔文学奖,大家翻诺贝尔文学奖的官方网站发现,基本它每年的授奖词很少会提到作品,一般是发给这个作家。100多年来,117个得奖的作家里面,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官方提到的作品仅仅只有8部,比如《布登勃洛克一家》或者《福尔赛世家》都是几百万字。只有这本3万个单词的《老人与海》被提到,这本很奇怪,刚出版第二年就得了诺贝尔奖,因为这本书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他特别适合学英语,用了最简单的文字。我讲了一个特点就是简洁的深奥,特别简洁的文字,但是里面蕴藏了很丰富很细的信息。

名著为何能打败时间?作家冯唐与资深译者李继宏深聊《瓦尔登湖》《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

《老人与海》里面看到描写老人的眼睛、眼珠子是蓝色的,这点大家可能没留意,如果大家去过加勒比海那边发现本地人的眼珠子不是蓝色的,全世界只有一个地方的人眼珠子是蓝色的,那就是地中海附近,这句话表明了老人的身份,是一个来自西班牙的移民,不是古巴的本地人。书里面有无穷多这样的信息,这本书虽然只有3万单词,但是相关研究的论文、专著特别多,都是挖掘隐藏在简洁文字背后的信息。

第二,它得奖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因为现在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二战离我们比较远,大家没有办法体会二战给当时人带来的恐慌。有一个著名作家凯鲁亚克写过一本书叫做《在路上》,国内叫“垮掉的一代”,其实不对,应该叫“颓废的一代”。很多作品是比较颓废、颓唐、消极。但是海明威提倡一种特别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当时瑞典给的颁奖词里面写到,说一扫战后欧美那种颓唐的风气,歌颂失败中的道德凯旋,有点像给欧美打了兴奋剂的作用。很重要的一点,它的地位,是它出版可以得奖很重要的原因。这本书里面可讲得很多,包括对古巴渔夫生活的描写,精确的像百科全书一样的描写,其实很难,肯定下很多“笨功夫”。海明威晚年生活在古巴,经常跟渔夫聊天,他写这个肯定做了很多“笨功夫”。

“海明威对美国来说相当于他们的鲁迅”

李继宏:海明威有一个外号,叫“美国现代文学风之父”。在海明威之前,英文小说不是这么简洁。海明威很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他把英语小说从原来繁复的写法打破。夏洛蒂·勃朗特会把小说句子写那么长,因为那时候生活节奏很迟缓,大多数人没有上过学,而且看书几乎是他们唯一的娱乐跟消遣。但到了海明威那个时代,广播已经出现,写小说不但要跟其他小说竞争,还要跟报纸杂志竞争,还要跟广播竞争,所以写法必须改变。像我们现在网络文学很多字,以前我们中国人写小说写很短,用毛笔写字很难,打字很快,网络写手每天打很多万字。生产技术的改变跟社会环境的改变促进文体的改变。

海明威正好站在那个时间点。海明威对美国来说相当于他们的鲁迅。鲁迅很重要的一点他是第一个写白话文小说的作家,在《狂人日记》之前没有人知道汉语小说可以这样写,横空出世这点上,海明威的作用相当于鲁迅的作用。

现代文学上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简洁,现代主义文学别的不同的流派,海明威影响了之后所有英语作家,他的地位比其他作家要高一等级。如果要说美国20世纪文学最厉害的两个:一个是海明威一个是福克纳。

冯唐:为什么海明威能做到刚才那点,能又叫好又叫座,而且能够打败时间?5万字一个中篇写了这么一个海,一个老人一个小孩打条鱼这么简单的事,为什么能被抬到现在的地位?至少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大众阅读的范围内,都是用文字打败时间,人家做对了什么?继宏有继宏的答案,我有我的想法,希望各位深入想想。

名著为何能打败时间?作家冯唐与资深译者李继宏深聊《瓦尔登湖》《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

李继宏: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是好朋友,曾经在巴黎一起待过一段时间,两人也算是美国文坛的双子星。《了不起的盖茨比》能成为美国国民级的小说,最受喜爱的小说,它象征着那个时代,把那个时代所有特征抓得很好。

我们知道美国20世纪20年代是所谓的爵士时代,迅速造富的时代,所有时代特征都能够在《了不起的盖茨比》里看到。一部好的小说可以单独定义某个时代。美国另外一本书《纯真时代》定义19世纪末的镀金时代。《了不起的盖茨比》很重要的一点、更永恒更普遍的一点就是冯唐老师刚才说到的心结。他本身的情感经历没有那么曲折丰富,他跟太太很早结婚很恩爱,我比较佩服他一点。他讲得特别好,讲破了两性关系或者说感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个点:旧梦不可重温,之前过去的就过去,别想着回来,这段恋爱失败了别尝试继续别尝试重温旧梦,得到的就是悲剧。

<b>【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b>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