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触及心灵——夏目漱石《心》读后感

作者:拿破仑黄

我最先接触《心》这本书是在百度上,因一次偶然的关键词推送而注意到了这本书。作者是日本有名的文学家,夏目漱石,这个名字足说家喻户晓。

我想要拜读先生的作品,是因一篇书评提到了“遗书,自杀”等字眼。一个月前的我,被学习压力和封校折磨着,每晚被失眠影响,常常起夜,我希望能通过观看这本书,洗涤一下我的心灵,如果有那么一点人生感触就再好不过了;

我这样想着,在静悄悄的深夜打开了微信读书,谁知一点开《心》,便看得停不下来。

我们现代人不爱看书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书写得太兀长,读起来难免会令人昏昏欲睡,但《心》则令我眼前一亮;全书的章节足有百章之多,每页的字数平均只有五百到一千,这便很符合身为现代人的我的口味,配上先生有趣的语言读起来反而增加了对下一章的好奇心。

因此我只花费了短短两周的业余时间就读完了它,甚至还能在看它的同时看一些其他的书籍。

在这里我想介绍一下《心》的故事:青年学生“我”是一位大学生,因在海边游玩而结识了“先生”,通过“我”的不懈努力,“我”与“先生”渐渐熟络起来,“我”拜访了“先生”的家,发现“先生”其实是个很孤独的人,平日除了“我”几乎没有人会来看望他。这样的他,身上似乎有什么秘密……

“我”见到了“先生”的妻子,“先生”不在时,“我”与太太总是闲聊,一次聊到他们夫妻间的感情,太太说,丈夫的确是爱着他的,他总是和太太讲,如果他先去了,太太该怎样。“我”了解到,他们夫妻之间很少吵架,明明感情融洽却有种异样感。

又过了几年,“我”将从大学毕业,写毕业论文时,“我”喜欢找“先生”去商谈一番。通过和他的交往,“我”发现他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我“建议他去文坛发展,但他却否定了这个建议,”我“大胆对他说,想要了解他的过去,“先生”沉默了,他说这件事他会坦白清楚,但还是来日再议。

最后“我”的论文成功被通过,但家中传来噩耗,“先生”建议“我”尽早向家里提出分配财产的要求,这时的“我”并不理解他的意思。

放了暑假,“我”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起初他的病情还算稳定,后来变得越来越严重,母亲建议“我”给“先生”写信,请他介绍工作,我并不想这样做,但还是做了。

两个月后,本该去东京找工作的“我”却在那之前收到了一封来自”先生”的信,那是他所答应的坦白,写完了这封信,他便自杀了。信的大致为,先生与房东的小姐两情相悦,但先生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朋友遇到了困难,他主动提出要帮助朋友,就把他带到了房东家里,朋友喜欢上了小姐,并跟先生倾诉,先生心中酸涩难忍,却又无可奈何,先生每每看到他们走在一起,心生妒忌,终于有一天向房东提出自己想要迎娶小姐的想法,他的朋友最近正好遇到不顺,又得知此事,在一个夜晚上吊自杀了。

先生就这样带着几十年的愧疚和小姐生活在一起。

这本书讲了许多东西,死亡,社交,就业,爱情,友情,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件事,一百年前的人在困扰的问题,在一百年后仍没有解决之道。正如这本书的标题一般,人和人,心和心的距离应该受到重视,如果”我“没有主动去找先生,也许就不会得到“先生”坦白的长信,这些可能性,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我们可以将这本书作为一面镜子,这面镜名叫人生的苦恼,也许照一照,看着镜中生活虽艰但依旧努力活着的你,也能获得些许的慰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