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觸及心靈——夏目漱石《心》讀後感

作者:拿破侖黃

我最先接觸《心》這本書是在百度上,因一次偶然的關鍵詞推送而注意到了這本書。作者是日本有名的文學家,夏目漱石,這個名字足說家喻戶曉。

我想要拜讀先生的作品,是因一篇書評提到了“遺書,自殺”等字眼。一個月前的我,被學習壓力和封校折磨着,每晚被失眠影響,常常起夜,我希望能通過觀看這本書,洗滌一下我的心靈,如果有那麼一點人生感觸就再好不過了;

我這樣想着,在靜悄悄的深夜打開了微信讀書,誰知一點開《心》,便看得停不下來。

我們現代人不愛看書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書寫得太兀長,讀起來難免會令人昏昏欲睡,但《心》則令我眼前一亮;全書的章節足有百章之多,每頁的字數平均隻有五百到一千,這便很符合身為現代人的我的口味,配上先生有趣的語言讀起來反而增加了對下一章的好奇心。

是以我隻花費了短短兩周的業餘時間就讀完了它,甚至還能在看它的同時看一些其他的書籍。

在這裡我想介紹一下《心》的故事:青年學生“我”是一位大學生,因在海邊遊玩而結識了“先生”,通過“我”的不懈努力,“我”與“先生”漸漸熟絡起來,“我”拜訪了“先生”的家,發現“先生”其實是個很孤獨的人,平日除了“我”幾乎沒有人會來看望他。這樣的他,身上似乎有什麼秘密……

“我”見到了“先生”的妻子,“先生”不在時,“我”與太太總是閑聊,一次聊到他們夫妻間的感情,太太說,丈夫的确是愛着他的,他總是和太太講,如果他先去了,太太該怎樣。“我”了解到,他們夫妻之間很少吵架,明明感情融洽卻有種異樣感。

又過了幾年,“我”将從大學畢業,寫畢業論文時,“我”喜歡找“先生”去商談一番。通過和他的交往,“我”發現他是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我“建議他去文壇發展,但他卻否定了這個建議,”我“大膽對他說,想要了解他的過去,“先生”沉默了,他說這件事他會坦白清楚,但還是來日再議。

最後“我”的論文成功被通過,但家中傳來噩耗,“先生”建議“我”盡早向家裡提出配置設定财産的要求,這時的“我”并不了解他的意思。

放了暑假,“我”回家看望病重的父親,起初他的病情還算穩定,後來變得越來越嚴重,母親建議“我”給“先生”寫信,請他介紹工作,我并不想這樣做,但還是做了。

兩個月後,本該去東京找工作的“我”卻在那之前收到了一封來自”先生”的信,那是他所答應的坦白,寫完了這封信,他便自殺了。信的大緻為,先生與房東的小姐兩情相悅,但先生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朋友遇到了困難,他主動提出要幫助朋友,就把他帶到了房東家裡,朋友喜歡上了小姐,并跟先生傾訴,先生心中酸澀難忍,卻又無可奈何,先生每每看到他們走在一起,心生妒忌,終于有一天向房東提出自己想要迎娶小姐的想法,他的朋友最近正好遇到不順,又得知此事,在一個夜晚上吊自殺了。

先生就這樣帶着幾十年的愧疚和小姐生活在一起。

這本書講了許多東西,死亡,社交,就業,愛情,友情,同時也告訴我們一件事,一百年前的人在困擾的問題,在一百年後仍沒有解決之道。正如這本書的标題一般,人和人,心和心的距離應該受到重視,如果”我“沒有主動去找先生,也許就不會得到“先生”坦白的長信,這些可能性,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我們可以将這本書作為一面鏡子,這面鏡名叫人生的苦惱,也許照一照,看着鏡中生活雖艱但依舊努力活着的你,也能獲得些許的慰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