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温铁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整合要转向“低收入人口”

作者:温铁军
温铁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整合要转向“低收入人口”

我想至少“十四五”期间,我们应该在“三新”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用“低收入人口”这个相对成熟的指标代替原来的“相对贫困”概念做为政策依据,从而避免之前确定目标贫困人口时过高的操作成本。这将更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整合,把脱贫攻坚的成果变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这主要是考虑到针对城乡两个不同的域别做相对贫困研究时需要结合“两山”理念的主要内涵。199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曾说过:“山区的发展条件似乎不够好,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财富”。可见“两山”理念本来就源于贫困地区,并且在可用于多业态开发的生态产业化发展上恰恰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但问题在于,以往的制度体系有利于粗放的数量型增长而非质量效益型。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变革来深化生态文明领域中的综合改革。具体看,当前重点是农村中有利于资源“空间正义”生态资源村域开发的“三变”改革,不仅带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整合,而且带动“三产融合”向生态化的发展转型。因此,在“相对贫困”的研究上至少要继续把城乡分域来做,对乡村贫困的认识也会因融入乡村振兴而相应的发生变化。至于这些空间生态资源整全开发带来的基尼系数变化如何体现在指标体系中,还要请在扶贫攻坚方面已经做出很多成绩的学者多下点工夫。

总之,“相对贫困”指标体系设置以及有关政策改革的关键,就是如何体现“三新”、“两山”理念用于“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上。

“相对贫困”的概念在西方国家已经比较成熟了。但对我们国家来说,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可以稍微做一点延展性的讨论,即农村中的“相对贫困”是指农村中大量的空间生态资源因其具有整体性、非标性,因而难以被所谓现代市场经济推入货币化或者资本化,所以农民只能在一般的资源性生产中获得相对较低的现金收入。如果只是以现金收入衡量,那么农村的“相对贫困”则是由于从事资源性生产、现金收入能力低,但其所需支付的现金开支却又是水涨船高的,特别是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的农村家庭,因为教育、医疗开支的快速上升已经远远高于其他生活开支了。

加之我们有些做法不尽合理。比如房价虚高致使贫困地区抢夺挪用农民宅基地指标等等,深圳一亩建设用地指标的价格似乎已经超过百万,而这对那些债台高筑的贫困地区政府而言有着巨大的诱惑。这使得农民上楼后生活成本大大增加,不得不使用现金支付水电气卫和物业费等,而这在农村生活时是必要的。如果对相对贫困问题的政策考量不把深化改革重点放在那些造成社会严重“不平衡”的问题上,恐怕相对贫困还会向城市低收入人群蔓延,而且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类似的问题恐怕在过去脱贫攻坚研究中往往得不到体现。这些年地方债务负担过重使这些现象越来越突出,在进一步推动所谓“相对贫困”的研究中,有些新领域和新要素是在城镇化加速条件下需要纳入考虑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