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溫鐵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整合要轉向“低收入人口”

作者:溫鐵軍
溫鐵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整合要轉向“低收入人口”

我想至少“十四五”期間,我們應該在“三新”指導思想的基礎上,用“低收入人口”這個相對成熟的名額代替原來的“相對貧困”概念做為政策依據,進而避免之前确定目标貧困人口時過高的操作成本。這将更有利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戰略有機整合,把脫貧攻堅的成果變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這主要是考慮到針對城鄉兩個不同的域别做相對貧困研究時需要結合“兩山”理念的主要内涵。199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甯德工作時曾說過:“山區的發展條件似乎不夠好,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綠水青山就是最好的财富”。可見“兩山”理念本來就源于貧困地區,并且在可用于多業态開發的生态産業化發展上恰恰是具有比較優勢的。但問題在于,以往的制度體系有利于粗放的數量型增長而非品質效益型。是以,我們需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變革來深化生态文明領域中的綜合改革。具體看,目前重點是農村中有利于資源“空間正義”生态資源村域開發的“三變”改革,不僅帶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整合,而且帶動“三産融合”向生态化的發展轉型。是以,在“相對貧困”的研究上至少要繼續把城鄉分域來做,對鄉村貧困的認識也會因融入鄉村振興而相應的發生變化。至于這些空間生态資源整全開發帶來的基尼系數變化如何展現在名額體系中,還要請在扶貧攻堅方面已經做出很多成績的學者多下點工夫。

總之,“相對貧困”名額體系設定以及有關政策改革的關鍵,就是如何展現“三新”、“兩山”理念用于“相對貧困”問題的研究上。

“相對貧困”的概念在西方國家已經比較成熟了。但對我們國家來說,農村地區的“相對貧困”可以稍微做一點延展性的讨論,即農村中的“相對貧困”是指農村中大量的空間生态資源因其具有整體性、非标性,因而難以被所謂現代市場經濟推入貨币化或者資本化,是以農民隻能在一般的資源性生産中獲得相對較低的現金收入。如果隻是以現金收入衡量,那麼農村的“相對貧困”則是由于從事資源性生産、現金收入能力低,但其所需支付的現金開支卻又是水漲船高的,特别是因病緻貧、因學緻貧的農村家庭,因為教育、醫療開支的快速上升已經遠遠高于其他生活開支了。

加之我們有些做法不盡合理。比如房價虛高緻使貧困地區搶奪挪用農民宅基地名額等等,深圳一畝建設用地名額的價格似乎已經超過百萬,而這對那些債台高築的貧困地區政府而言有着巨大的誘惑。這使得農民上樓後生活成本大大增加,不得不使用現金支付水電氣衛和物業費等,而這在農村生活時是必要的。如果對相對貧困問題的政策考量不把深化改革重點放在那些造成社會嚴重“不平衡”的問題上,恐怕相對貧困還會向城市低收入人群蔓延,而且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類似的問題恐怕在過去脫貧攻堅研究中往往得不到展現。這些年地方債務負擔過重使這些現象越來越突出,在進一步推動所謂“相對貧困”的研究中,有些新領域和新要素是在城鎮化加速條件下需要納入考慮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