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鐵軍老師之釋義“國仁”
溫老是我知道的最敢說話也最有資格說話的三農專家,他幾十年來先是從“被動實踐主動反思”到“主動實踐主動反思”,真正做到了“實踐出真知”。接續梁漱溟之“百年鄉建”發起社會大衆參與可持續農業生産,提出三生理論,開啟“國仁鄉建”的偉大實踐活動。
之是以取“國仁”,溫老的解釋是,“國”者,生民聚落之域也。因為有衆生勉勵維護生于斯而逝于斯之域,恭惟鞠養,不敢毀傷,遂有國家存續,曆史文化得以傳承。“仁”者“夫妻”。自古人們依托資源環境聚落而居,鄰裡守望,禮義相習,“克己複禮為仁”成為千年立國之本。溫老認為,隻有以多元文化為基礎的各類社會群體兼收并蓄、包容共生,才能實作并綿延中華文明數千年的曆史性可持續。
然而,社會發展至今,過去的“克己複禮為仁”,演變為“縱己毀禮為惡”,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環境因為人類的貪欲而破壞,變得不可持續。這讓從梁漱溟老一輩仁人志士到溫老為代表的專家學者都痛心疾首,言之行之,前赴後繼,開啟中國鄉村建設運動,推動中國的“生态文明”滾滾向前。
溫老以“道生萬物,大德中庸。上善若水,大潤民生。有道而立,大象無形。從之者衆,大音希聲。”作為百年改良思想指導下的鄉村建設運動的真實寫照。意味着國仁追求“大道、大潤、大象、大音”的思想境界。
溫老堅持的“三位一體”的“三農”,即“農民的生産與家庭生計合為一體,農村的多元化經濟與自然界的多樣性合為一體,農業的經濟過程與動植物的自然過程合為一體。”溫老認為這是人類社會轉向生态文明必須依賴的正外部性最大的領域,也是國家綜合安全的最後載體。
盡管踐行這一理論困難重重,溫老卻多次在低潮時重複一句話“存在就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