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吴郡陆氏,江南第一名门一、吴郡陆氏概况二、关键人物介绍终结:

作者:魏济文史小站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三国吴郡陆氏,江南第一名门一、吴郡陆氏概况二、关键人物介绍终结: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三国吴郡陆氏,江南第一名门一、吴郡陆氏概况二、关键人物介绍终结: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三国吴郡陆氏,江南第一名门一、吴郡陆氏概况二、关键人物介绍终结: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三国吴郡陆氏,江南第一名门一、吴郡陆氏概况二、关键人物介绍终结: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三国吴郡陆氏,江南第一名门一、吴郡陆氏概况二、关键人物介绍终结: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国吴郡陆氏,江南第一名门一、吴郡陆氏概况二、关键人物介绍终结: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公陆玩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公陆玩

陆玩(278年-341年),字士瑶,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书法家、司空、太尉。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公陆玩

陆玩(278年-341年),字士瑶,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书法家、司空、太尉。

陆玩器量宽厚儒雅,早年便有美誉,后为司马睿召为掾属,又被王敦强请为长史。王敦之乱平定后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公陆玩

陆玩(278年-341年),字士瑶,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书法家、司空、太尉。

陆玩器量宽厚儒雅,早年便有美誉,后为司马睿召为掾属,又被王敦强请为长史。王敦之乱平定后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咸和六年(331年),陆玩升任尚书令,在王导、郗鉴、庾亮相继逝世后,陆玩因名望得以进位三公,升任侍中、司空。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公陆玩

陆玩(278年-341年),字士瑶,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书法家、司空、太尉。

陆玩器量宽厚儒雅,早年便有美誉,后为司马睿召为掾属,又被王敦强请为长史。王敦之乱平定后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咸和六年(331年),陆玩升任尚书令,在王导、郗鉴、庾亮相继逝世后,陆玩因名望得以进位三公,升任侍中、司空。

咸康七年(341年),陆玩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太尉。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公陆玩

陆玩(278年-341年),字士瑶,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书法家、司空、太尉。

陆玩器量宽厚儒雅,早年便有美誉,后为司马睿召为掾属,又被王敦强请为长史。王敦之乱平定后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咸和六年(331年),陆玩升任尚书令,在王导、郗鉴、庾亮相继逝世后,陆玩因名望得以进位三公,升任侍中、司空。

咸康七年(341年),陆玩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太尉。

陆玩生陆纳。陆纳少有清操,为吴兴太守,不受俸禄;后召拜左民尚书,将行,或问用几船,纳曰“无行装。不必副船也”,临发,所带唯被褥,余均封以还官;谢安尝诣纳,纳无供给。惟茶果而已,其侄为治盛馔,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叔父,乃复秽我素业”,杖之四十。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公陆玩

陆玩(278年-341年),字士瑶,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书法家、司空、太尉。

陆玩器量宽厚儒雅,早年便有美誉,后为司马睿召为掾属,又被王敦强请为长史。王敦之乱平定后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咸和六年(331年),陆玩升任尚书令,在王导、郗鉴、庾亮相继逝世后,陆玩因名望得以进位三公,升任侍中、司空。

咸康七年(341年),陆玩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太尉。

陆玩生陆纳。陆纳少有清操,为吴兴太守,不受俸禄;后召拜左民尚书,将行,或问用几船,纳曰“无行装。不必副船也”,临发,所带唯被褥,余均封以还官;谢安尝诣纳,纳无供给。惟茶果而已,其侄为治盛馔,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叔父,乃复秽我素业”,杖之四十。

...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公陆玩

陆玩(278年-341年),字士瑶,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书法家、司空、太尉。

陆玩器量宽厚儒雅,早年便有美誉,后为司马睿召为掾属,又被王敦强请为长史。王敦之乱平定后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咸和六年(331年),陆玩升任尚书令,在王导、郗鉴、庾亮相继逝世后,陆玩因名望得以进位三公,升任侍中、司空。

咸康七年(341年),陆玩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太尉。

陆玩生陆纳。陆纳少有清操,为吴兴太守,不受俸禄;后召拜左民尚书,将行,或问用几船,纳曰“无行装。不必副船也”,临发,所带唯被褥,余均封以还官;谢安尝诣纳,纳无供给。惟茶果而已,其侄为治盛馔,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叔父,乃复秽我素业”,杖之四十。

...

陆育,陆喜字子,西晋尚书郎、弋阳太守。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公陆玩

陆玩(278年-341年),字士瑶,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书法家、司空、太尉。

陆玩器量宽厚儒雅,早年便有美誉,后为司马睿召为掾属,又被王敦强请为长史。王敦之乱平定后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咸和六年(331年),陆玩升任尚书令,在王导、郗鉴、庾亮相继逝世后,陆玩因名望得以进位三公,升任侍中、司空。

咸康七年(341年),陆玩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太尉。

陆玩生陆纳。陆纳少有清操,为吴兴太守,不受俸禄;后召拜左民尚书,将行,或问用几船,纳曰“无行装。不必副船也”,临发,所带唯被褥,余均封以还官;谢安尝诣纳,纳无供给。惟茶果而已,其侄为治盛馔,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叔父,乃复秽我素业”,杖之四十。

...

陆育,陆喜字子,西晋尚书郎、弋阳太守。

因篇幅所限,不能详细展开,敬请谅解。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公陆玩

陆玩(278年-341年),字士瑶,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书法家、司空、太尉。

陆玩器量宽厚儒雅,早年便有美誉,后为司马睿召为掾属,又被王敦强请为长史。王敦之乱平定后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咸和六年(331年),陆玩升任尚书令,在王导、郗鉴、庾亮相继逝世后,陆玩因名望得以进位三公,升任侍中、司空。

咸康七年(341年),陆玩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太尉。

陆玩生陆纳。陆纳少有清操,为吴兴太守,不受俸禄;后召拜左民尚书,将行,或问用几船,纳曰“无行装。不必副船也”,临发,所带唯被褥,余均封以还官;谢安尝诣纳,纳无供给。惟茶果而已,其侄为治盛馔,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叔父,乃复秽我素业”,杖之四十。

...

陆育,陆喜字子,西晋尚书郎、弋阳太守。

因篇幅所限,不能详细展开,敬请谅解。

在三国前后一百五十年间,吴郡陆氏人才辈出,武则陆逊、陆抗,文则陆机、陆云,孝则陆绩,贤则陆康、陆瑁、陆凯、陆晔、陆玩,忠则陆晏、陆景...

门阀士族,作为决定性的社会力量,自东汉末年至唐宋之际,长期活跃古代历史舞台长达800余年。

在所有门阀世家中,以“五姓七家”最受尊崇,即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但除了这七家,还有很多世家大族,也非常了不起。

今天,魏某便略说其一,江南第一名门,三国吴郡陆氏。

具体内容,下文分解。

吴郡陆氏,始祖为田通,是“滥竽充数”齐宣王的孙子,因被封到平原陆邑,后代遂以陆为姓。

陆通(田通)子陆发,仕齐国为大夫,谥号恭侯。陆发生有两子:陆万、陆臬。陆万生陆烈。

陆烈,字伯元,西汉时为吴县县,于是定居吴地,成为吴郡陆氏的开宗。

...

陆闳(陆烈后代),字子春,东汉初人。笃行好学,有令德,美姿容,光武帝叹曰:南方多佳人。陆闳历官颍川太守、尚书令,生有三子:陆印、陆温、陆桓。

陆桓,字叔文,生子陆续。陆续生有三子:陆稠(广陵太守)、陆逢(乐安太守)、陆褒(名士)。

陆褒,有志操,朝廷征召皆不就,生子陆纡、陆康。

小结:虽然在两汉时期,吴郡陆氏出过很多人物,但还算不上名门大族。吴郡陆氏的真正鼎盛,是在三国前后一百多年间。

自东汉末年(195年),至东晋成帝(321年―342年),吴郡陆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出将入相,倍有荣光。

东汉名臣陆康

在这150年中,吴郡陆氏共出过哪些人杰呢?

一是陆康支系。

陆康生陆俊、陆绩。陆俊生陆尚;陆绩生陆宏、陆睿、陆郁生。

二是陆纡支系。

陆纡是陆康兄。

陆纡生陆骏。陆骏生①陆逊、②陆瑁。

①陆逊生陆抗,养子陆凯、陆胤。陆抗生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等;陆凯生陆祎;陆胤生陆式。

②陆瑁生陆英、陆喜。陆英生陆晔、陆玩;陆喜生陆育。

(一)陆康、陆纡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名臣。少有烈名,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起家高成县令,树立恩信,收服盗贼。升任武陵太守,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皆有政绩。因上表劝谏灵帝,得罪宦官,被废在家。后庐江盗贼黄穰等大振,众达十余万,攻陷四县。朝廷于是命陆康为庐江太守,陆康就任后,赏罚分明,平定黄穰之乱。后寿春袁术缺粮,向陆康索米被拒,遂派孙策攻打陆康。陆康坚守二年,城池陷落,遂死,时年70岁。

陆纡,字叔盘,敏淑有思学,守城门校尉。

陆绩怀橘

(二)陆骏、陆俊、陆绩

陆骏,字季才,淳懿信厚,为邦族所怀,官至九江都尉。

陆俊,因父功被封为郎中。

...

陆绩(188~219年),字公纪,三国吴国大臣。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法,星历算数无不涉览。

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袁术出桔,陆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袁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偷橘乎?"绩跪答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长大后,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虞翻、庞统等皆长于陆绩,但都和陆绩友善。

庞统评陆绩:“陆绩可谓驽马有逸足之力,顾雍可谓驽牛能负重致远也。”

大都督陆逊

(三)陆尚、陆宏、陆睿、陆逊、陆瑁

陆尚,陆俊子、陆绩侄,因祖父陆康功被封为郎中,娶吴郡徐琨女为妻,其妻后嫁孙权,即徐夫人。

陆宏,陆绩长子,官至会稽南部都尉。

陆睿,陆绩次子,官至长水校尉。

...

陆逊(183年-245年),字伯言,三国政治家、军事家,吴国上大将军、丞相。孙权为将军,陆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任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后拜大都督,火烧刘备,一战成名。石亭之战,大败魏军,气死曹休。后大为孙权所忌,愤恚而死。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国议郎、选曹尚书。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

吴国柱石陆抗

(四)陆抗、陆凯、陆胤、陆英、陆喜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国大司马、名将。父陆逊卒时,抗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父众五千人。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督荆州,诛杀反贼步阐,力抗晋将羊祜,吴国后期的中流砥柱,最后的名将 。

陆凯(198年-269年),字敬风,吴国后期重臣、镇西大将军、左丞相。赤乌五年(242年),陆凯任儋耳(海南)太守,与将军聂友率兵三万进讨朱崖和儋耳二郡。孙皓即位,拜陆凯左丞相,陆凯以正直劝谏而闻名。

陆胤,字敬宗,左丞相陆凯之弟 ,吴国交州刺史、安南将军、西陵督。太子孙和、鲁王孙霸相争时,陆胤因保护孙和而被捕入狱,受尽酷刑,却不招供。赤乌十一年(248年),交趾、九真的蛮族反叛,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平定叛乱,使交州复安。

陆喜,字文仲,陆瑁子,东吴选曹尚书 ,入晋为散骑常侍,三国吴、晋间散文家,史载其书近百篇,今佚。

陆英,陆喜弟,官至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

(五)陆晏、陆景、陆玄、陆机、陆云;陆晔、陆玩、陆育

陆晏,陆抗长子。陆抗死后领父兵,被封为裨将军、夷道监 。280年,晋军伐吴,克夷道,被杀。

陆景,陆抗次子,尚公主,拜骑都尉。父死后领其兵,拜偏将军、中夏督,晋军伐吴,亦战死。

陆玄,陆抗三子,父死后领其兵。

...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陆机"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形成"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

陆机亦善书法,其《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王勃曾评陆机:陆平原、曹子建,足可以车载斗量;谢灵运、潘安仁,足可以膝行肘步。

李白亦赞:陆机作太康之杰士,未可比肩;曹植为建安之雄才,惟堪捧驾。

...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西晋初年文学家,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少聪颖,六岁能文。太康十年(289年),陆云来到京城洛阳,二陆名气大振,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

陆耽,陆抗六子。西晋平东祭酒,与兄机、云在八王之乱俱被杀。

...

托孤大臣陆晔

陆晔(261年-334年),字士光,东晋重臣、侍中、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镇东将军司马睿(晋元帝)召为祭酒,东晋建立后,任太子詹事,累迁至领军将军,因参与平定王敦之乱受封江陵伯。

325年,晋明帝司马绍病重,陆晔与王导等人一同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司马衍,加散骑常侍、录尚书事。

成帝即位后,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苏峻之乱,陆晔护卫成帝,进封江陵公。

334年逝世,享年七十四岁,追赠为侍中、车骑大将军。

...

三公陆玩

陆玩(278年-341年),字士瑶,东晋时期士族重臣、书法家、司空、太尉。

陆玩器量宽厚儒雅,早年便有美誉,后为司马睿召为掾属,又被王敦强请为长史。王敦之乱平定后历任侍中、吏部尚书、尚书左仆射。

咸和六年(331年),陆玩升任尚书令,在王导、郗鉴、庾亮相继逝世后,陆玩因名望得以进位三公,升任侍中、司空。

咸康七年(341年),陆玩逝世,享年六十四岁,获赠太尉。

陆玩生陆纳。陆纳少有清操,为吴兴太守,不受俸禄;后召拜左民尚书,将行,或问用几船,纳曰“无行装。不必副船也”,临发,所带唯被褥,余均封以还官;谢安尝诣纳,纳无供给。惟茶果而已,其侄为治盛馔,客罢,纳大怒曰“汝不能光益叔父,乃复秽我素业”,杖之四十。

...

陆育,陆喜字子,西晋尚书郎、弋阳太守。

因篇幅所限,不能详细展开,敬请谅解。

在三国前后一百五十年间,吴郡陆氏人才辈出,武则陆逊、陆抗,文则陆机、陆云,孝则陆绩,贤则陆康、陆瑁、陆凯、陆晔、陆玩,忠则陆晏、陆景...

区区百年,如是人等;吴郡陆氏,不愧江南第一名门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