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座遠離喧嚣的北方荒島,為什麼成為伯格曼的最愛

作者:澎湃新聞

“我有好幾個理由熱愛法羅島——首先是我的靈感所截獲的信号:伯格曼,這就是你的故鄉,它的形态、比例、顔色和光線,它所帶來的視野、聲響和沉寂,甚至是它在水中的倒影,都和你内心深處所描繪的圖畫一模一樣…… 就好像你在工作中尋找簡樸、和諧、緊張和松弛,法羅島的景色給予了你所追尋的一切,且更為豐富……我對我自己說:‘這是我想生活的地方,我從未對任何一個地方有過同樣的感覺,這就好像魔法一樣。’”

——英格瑪·伯格曼

“伍迪·艾倫在伯格曼生前從未來過法羅島,他們會面一般在紐約。餐桌上,雙方的妻子相談甚歡,兩位大導演卻異常沉默,幾乎沒有交談。臨近晚餐結束,伯格曼和伍迪·艾倫幾乎是同時對對方說:‘你可知道,我很仰慕你啊!’原來當時他們兩個都太緊張了。”

說起伯格曼,海倫有一大堆像這樣的趣聞轶事可以分享。這位來自巴西的年輕劇作家,也是法羅島伯格曼中心的新任總監。現在,她和她同樣從事電影工作的瑞典丈夫一起,住在伯格曼位于法羅島上的多處住所中的一處,“伯格曼基金會每年都會從衆多的申請者中挑選藝術家和電影工作者,邀請他們來這幾處住所内小住, 期待這種獨特的體驗可以幫助他們孕育更多的創作靈感。”

我穿過伯格曼中心内狹長的走道,細細打量那些黑白劇照、拍攝花絮和劇本手稿。由兩幢長型平房共同組成的伯格曼中心規模不大,包括一座小型電影院,一個擺放着衆多伯格曼原作劇本、手稿、傳記和電影dvd 的圖書館,一間面對着靜谧湖泊的咖啡廳,以及彙集了伯格曼各個時期經典電影資料的小型博物館,還有兩個小房間是展示當地居民生活場景的“法羅博物館”。

這座遠離喧嚣的北方荒島,為什麼成為伯格曼的最愛

伯格曼中心由兩幢長型平房組成

1960 年4 月,伯格曼為了影片《猶在鏡中》尋找拍攝地點,當時他的首選是位于蘇格蘭的orkney 島,可是礙于高昂的成本,隻能退而求其次。偶然間,有人向他推薦了法羅島,于是他抱着試試無妨的心态來到了這裡。

那一天,取景組飛到維斯比機場,一輛破舊的計程車載着一行人搭上了出發前往法羅島的渡輪。那天雨雪交加,海風肆虐,可伯格曼卻對這個小島無可救藥般地一見鐘情。

在這部獲得1962 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的影片中,黑白的膠片第一次将法羅島上獨特而迷離的景緻展現得淋漓盡緻。1965 年,伯格曼再次前來,拍攝了他在島上取景的第二部電影《假面》。也正是在這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他做出了定居法羅島的決定。

1967 年的仲夏夜,伯格曼搬到了法羅島,并先後在這裡拍攝了包括《豺狼時刻》、《安娜的激情》、《羞恥》在内的其他幾部電影和兩部紀錄當地居民生活的紀錄片。

前往伯格曼的隐秘居所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這幢超過56米的長條形住宅, 隐匿在法羅島上為數不多的松樹林中。不遠處,便是他的經典影片《羞恥》最後落幕的地方。這片荒蕪的淺灘,因為電影的關系有着“羞恥海灘”之稱,沙灘上遍布着潔白的鵝卵石、稀疏的灌木林和向低矮的石灰岩崖之外探出的小樹。伯格曼在他的居所中創作、冥想、閱讀,偶爾也會出門。

這座遠離喧嚣的北方荒島,為什麼成為伯格曼的最愛

博物館内陳列的海報

這座遠離喧嚣的北方荒島,為什麼成為伯格曼的最愛

拍攝道具陳列

當地居民對有時騎着自行車在島上環行的他見怪不怪,伯格曼也很感謝當地人為了保護他隐私的“義氣”之舉:當好奇的遊客向當地人問起伯格曼的住所在哪裡時,他們總是守口如瓶,并警告人們伯格曼家裡有一條兇橫的狗,最好别去打擾他。而事實上,傳說中的悍犬不過是條溫順的小獵犬而已。

海倫現在的家就位于伯格曼私人電影院的後面。再走得遠一些,便能看到一座巨大的石制風車,據說那也曾是伯格曼的房産之一。

伯格曼的私人電影院比我想象的還要小一些,隻有15 個座位。這座小巧的平房有着白牆和醒目的紅門,據說曾經是個牛棚。當時,伯格曼還在這裡舉行了電視劇《魔笛》的首映式,第一批觀衆便是島上的居民們。

和先于自己而去的亡妻ingrid 一起合葬在法羅島上,是伯格曼的遺願。他生前親自選擇了自己死後想要埋葬的地方,希望在這個不起眼的角落裡長久安息,不被打擾。

他的墓地曾經一度也和他的隐秘居所一樣,是島上居民為他保留的“秘密”。

我在法羅教堂後面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找到了他和他妻子的墓碑,低調的小圓石墓碑位于一片草地中央,上面簡簡單單地刻着他們的名字,碑前栽種着一些可愛的小花。據說原先墓碑周邊隻有草地,可因為來看他的人太多,以至于把草都踩沒了,隻好在草地上修了一條通向墓碑的石頭小道。

這座法羅教堂始建于中世紀時期,經過19 世紀的整修,已全然沒有了典型中世紀時期北歐木質教堂的結構,而顯得頗為簡約現代。如今,這裡也是每年夏天伯格曼電影周開幕儀式的舉辦場所。

站在寂靜無聲的墓地裡,我忽然想起了伯格曼有關法羅島紀錄片中的一個場景:一位島上的居民被問起:“在這裡你是否感到孤獨?”這個質樸的農民幾乎是脫口而出地說:“一點也不,我享受孤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