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京東城區:沉浸在紅色東城革命的精神中

作者:中國教育報
北京東城區:沉浸在紅色東城革命的精神中

北京市第109中學舉辦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主題活動,同學們唱"陽光下的孩子"。本站記者,單一偉

奮鬥百年之路揚帆起航,開啟百年北京新征程

編者按:新文化運動在這裡肆虐,馬克思主義在這裡迅速傳播,五四運動在這裡點燃......獨特的紅色文化在北京東城區建構了豐富的紅色背景。東城市深度整合各級各類社會資源,建構紅色文化教育社群,讓紅色教育在時代的啟迪下熠熠生輝。

電視劇《覺醒時代》大受歡迎,讓觀衆記住了北方的紅磚紅樓。而這個"紅",則位于北京市東城區。

北京東城區,這個面積41.84平方公裡的紫禁城,擁有20所全市"百年制學校",也是黨革命事業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這裡掀起了新的文化運動,馬克思主義在這裡迅速傳播,五四運動在這裡點燃......獨特的紅色文化,造就了東城區豐富的紅色背景。

如何充分利用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近年來,東城區教育工業委、區教育委積極探索紅色教育新模式,深化"三全教育"理念,利用區内百年革命史,充分挖掘紅色教育資源,以實踐紅色文化教育資源供給改革為突破口, 采取"繪制東城區紅色文化教育地圖"的形式,逐漸建立政府主導、多部門協調、"1加10加N"關聯、線上線下融合的紅色文化教育。

激活紅色文化資源

探索深化紅色教育

說起東區紅色文化資源,用"獨特"來評價并不算太多。"東城區有52個愛國教育基地,其中13個是國家級愛國教育基地,16個是市愛國教育基地,居北京市第一。"東城區委教育産業委員會秘書劉阿爾加說。

以著名的北京大學紅塔為例,它就像一座矗立在東城土地上的紀念碑。這裡是新文化運動的發源地,也是新民主主義教育的發源地,蔡元培、李大昭等老一輩教育家、革命家從這裡開始,把生存的先進理念從這裡傳播到全國各地。如今,簡陋的紅色建築已成為東城的紅色教育基地,是師生接受精神洗禮不可或缺的教育場所。

不僅是北京紅塔,1925年,孔德中學(北京市第27中學)成立了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組織"健民會"團結進步學生。次年,在李大昭的悉心呵護和幫助下,北京一個中國聯盟分會正式成立。

早在2004年,東城區教育工業委員會、區教育委員會就廣泛開展了"走進愛國教育基地"主題的實踐活動。然而,新時代對學校德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激活這些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呢?2019年,東城區教育工業委、區教委組織實施了全區中國小德育乾部"傳承紅色文化,開展紅色教育"專項研究,并通過文獻研究、訪談講座、資料分析、實踐示範等系列工作, 了解學校紅色文化教育的總體情況和師生的實際需求。

正是這種面對面的研究,讓東城區的教育工作者發現,存在東城區紅色教育資源開發空間分布不均、學校中紅色教育資源深度、廣度、厚度的開發利用等問題,無法滿足新時代中國小生的需求。

要找到問題,需要精确地提高功率。東城區立即确定了社會各界教育力量的紐帶,深度整合各級社會資源,建構紅文化教育社群,引領多元實踐,以打造東城紅文化教育生态紅文化教育的目标。

依靠紅色地圖

建立全日制和空間課程

根據調查結果,東城市首先做了兩件事:一是繪制紅色文化地圖,二是開發基于地圖的紅色文化線上課程。"我們用這兩個關鍵步驟,激活了區域的紅色文化資源,實作了線上線下全日制和線下教育。東城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紅色文化地圖是實體對該地區紅色資源的直覺指南。東城區委教育産業委、區教育委多方征求意見,在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等10多個機關,配合《北京市東城區中國小紅色文化教育地圖》,并于2019年12月釋出,全區中國小生交出一本書。地圖分為中國小版,兩個版本涵蓋了該地區多個各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突出了16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地理位置、曆史前景、曆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紅色文化地圖在師生中非常受歡迎。"地圖讓學校、老師、學生和家長充分了解和了解東城區的紅色文化,為東城區紅色教育的廣泛深入發展和紅色教育新方法、新路徑的探索提供了保障。東城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

接下來,東城區委教育工業委、區教委制定了兩個版本的紅色教育地圖網絡學習學習清單,以符合學生的認知特征。2020年7月,依托數字德育網絡,"東城紅色文化教育地圖"線上平台開通。僅夏季,東城數字德育網紅色教育平台頁面的總浏覽量就接近17萬。

在線上平台上,來自不同部分的學生可以回答問題,教師可以進行論壇讨論。海量的背景資料為區域線上紅色研究平台的進一步分析研究、疊代和完善提供了依據。

為解決不同學校之間難以融合的紅色教育問題,東城區組織不同學校的德育工作者和學科專家,形成學習社群,探索綜合實施的原則、方法和路徑。東城區瞄準同一個紅色資源基地,努力打破學校細分的壁壘,形成德育内容的融合。

至此,線上線下全時空紅色教育格局初步形成,"1加10加N"三級關聯的運作機制("1"指東城區教育研究院學術上司,"10"指東城區教育科委對東城區八個學區10所中國小的初步實踐探索, "N"是指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參與實踐)先到先得。

此外,東城區積極打造中小兒童思想政治一體化新時代課堂,将思想政治課程轉變為課程思維政治,啟動教師課程思維和政治上司計劃,推動實施教師思想政治"三個一"工程。在此基礎上,東城區與北京工業大學、清華大學開展戰略合作,通過聯合合作打造政治課程基地,共同開發黨史學習教育課程,建立基礎教育思想和政治教師教育訓練基地等項目,認真做好重點課程, 積極落實利德滄人的根本任務。

今年夏天,東城市還推出了"紅文化傳承,争做時代新人"數字夏令營活動,開啟了"紅文化傳承,進入新時代"和"積極實踐練功,力争成為時代新人"兩大闆塊共12項網絡互動活動, 讓該地區的中國小生可以"雲享受"一個健康而有意義的假期。

紅色練習被完全覆寫

推出精品店和品牌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3月下旬,東城區啟動黨史學習教育體系,推進黨員、職工、青年學生黨史學習教育全覆寫,組織"四一"調研、主題搜尋、"對話時代英雄"等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在黨史學習教育方面,東城區還依托數字德育網絡,大力開展紅色教育實踐活動,實作全區紅色文化教育活動全面覆寫,營造濃厚的紅色教育氛圍環境。

"我們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東城天然的紅色肥沃土壤,傳遞紅色基因,讓東城師生了解他們周圍的紅色文化基礎,通過體驗、沉浸的方法,開展沉浸式、愛國主義為核心的紅色教育,讓紅色文化深入人心。"劉說。

東城區學校積極開展線上紅色文化教育活動,通過實地走進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學生主導的志願服務、幹部教師的紅色講道、家長陪同學習等多種形式的校本探索,形成一批校本紅色文化教育的典型案例。

現在在東城區,學校有特色的情況正在形成:北京景山學校、北京第65中學分級實行紅色文化教育,利用學校已圍繞紅色資源基地發展出更多優勢,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紅色調研、紅色講道等專題活動。石家國小結合經典著作《紅岩》,以校長講座、師研、同學分享、家長陪同全程參與的形式,推動紅文化教育實踐,傳承紅色文化,以及"我心中英雄榜樣"紅主題活動、"旗幟演講系列微班"、"看紅電影" 傳承紅色基因"少先隊主題班等。

在實踐中,東城區跨學科、綜合性紅色文化教育模式的成效開始顯現。擁有衆多革命英雄校友的北京彙文中學開展了"學生寫口述曆史"、"家書走進課堂"等學科的實踐活動,學生采訪祖父母,講述家族在抗日戰争、反美援朝、新中國後祖國建設中的事迹。口述曆史已被編纂成一本散文集,用于推廣和交流。

"東城區紅色文化教育已逐漸形成良好的生态,未來,東城區将與各級各類社會資源廣泛銜接、深度融合,建構紅色文化教育社群,使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成為思想政治階層的第二課堂。"我們還将繼續在課程建設中發揮高層次的作用,在實踐活動中,通過進一步完善紅色文化教育評價機制,評估和促進發展,使東區紅色文化教育具有溫度和深度。"

劉說,教育發展,任重道遠,東城區紅資源要發展好,好好利用,打造紅色教育生态,培育紅色品牌,讓最自然、最樸素的愛黨、愛國、愛民的情感發型和根植于年輕人的心中,讓紅色教育在時代的激勵下有自信, 明。

作者:唐琦,本報記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