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3年至1568年,此時正值日本室町幕府統治時期。室町幕府不過是各地軍閥的聯合體,是以随着時間的推移,室町幕府漸漸失去了對天下的控制。在舊秩序瓦解的同時,一波新豪強紛紛出世。為了達到奪權的目的,無論奸、詐,抑或兇、狠,他們無所不用其極。對此,可以用三個字形容此時的亂象,那就是“下克上”。但是,将這一傳統發揮到極緻的就是被稱為戰國大名先驅的北條早雲。

北條早雲,原名伊勢新九郎,本是個流浪的落魄武士。他的發迹還是因為妹妹嫁給了駿河國的大名今川義忠。随後,他便改名為伊勢長氏。随着今川義忠的逝世,駿河國内部便閃現出内亂的苗頭。今川義忠的弟弟小鹿範滿手握大權且觊觎家督之位,欲擠掉今川義元的兒子今川氏親,雖然氏親已經在伊勢長氏的斡旋下得到了幕府将軍授予的繼承書,但在那個幕府将軍都自身難保的時代,此等文書幾乎等同于無效。為了自保,伊勢長氏和今川氏親暗地聯合了今川義忠的舊部,趁小鹿範滿不備,于深夜施展斬首戰術,順利剿除了小鹿範滿,從此氏親便坐穩了家督之位,而伊勢長氏也得到了一塊土地作為酬勞——駿河國駿東郡興國寺城。
興國寺城位置
當伊勢長氏向外甥要這塊不毛之地時,今川氏親深感驚訝。因為興國寺城及其所囊括的12個鄉都地處山區邊緣。而且作為伊豆國、相模國與駿河國的交界處,此地不是沼澤便是濕地,所産出的糧食連250個武士也不能供養!在冷兵器時代,基本沒有發展前途。但是,如果關東戰神太田道灌還活着的話,肯定會立刻反應到伊勢長氏的用意。興國寺城位于愛鷹山南麓的根古屋上,雖然愛鷹山所屬的箱根山脈屬于貧瘠的山野之地,但在當時卻是日本關東與關西的咽喉要道。
注:日本關東平原1.6萬平方公裡,東京便處于其間。大阪平原約為1700平方公裡,又被稱為近畿平原、關西平原,其原因是日本京都市曾于794年至1868年做過日本的首都。此外,大阪亦位于關西平原。
關東、關西圖示
當時的日本處于室町幕府末期,由關東通往關西的路有兩條:一條是足柄山道,一條便是箱根山——愛鷹山道。而且,無論是足柄山道還是箱根山道都隻能在富士川彙合,或在愛鷹山南麓的根古屋彙合,然後再向關西行進。就此可以看出,位于愛鷹山附近的興國寺城在和平時期不會顯山漏水,但是一到戰時必定會成為舉足輕重的要塞。這一年,伊勢長氏57歲,此時的日本仍然處于戰亂中。
三年後,也就是1490年,伊勢長氏通過鼓勵農民開辟新田且三年不收稅等一系列政策,很快就将興國寺城建設地頗具規模。随後,伊勢長氏又收服了隐居在金時山的忍者——風魔一族。當時日本正值多事之秋,早年幕府将軍派到關東的新公方足利政知因為政權交接的問題和關東老公方——古河公方死磕了多年也不分勝負,随後足利政知隻得無奈地來到伊豆國定居,稱崛越公方。1491年,足利政知死前将家督之位傳給二子瑞童子後,引起大子茶茶丸的不滿,随後茶茶丸襲殺了瑞童子,并自立為崛越古方家督。弑母殺弟?這種行為無疑給了伊勢長氏一個奪權的好借口!
注:室町幕府初代将軍足利尊氏有感于日本關東地區支配上的不便,就派遣了四子足利基氏前往關東掌管甲斐、伊豆、相模、武藏、安房、上總、下總、上野、下野和常陸等十國。其後,足利基氏的後代便稱自己為“關東公方”。後來新公方足利政知将關東老公方擊退到下總國的古河地區後,兩方形成了拉鋸狀态。于是,足利政知便在伊豆建立居所,稱“崛越公方”,而原來的老公方又被稱為“古河公方”(鐮倉公方)。
1493年,伊勢長氏來到外甥氏親的駿府城(靜岡縣),并借到了駿河國的300精兵,加上伊勢長氏的二百人,組成了一支五百人的特種部隊。随後,伊勢長氏便率兵自清水港渡過駿河灣,悄然接近了伊豆國。此時崛越公方茶茶丸正在對外進行着擴張戰争,國内十分空虛,随後茶茶丸便被伊勢長氏輕松趕走。為了籠絡人心,伊勢長氏随即釋出了茶茶丸弑母殺弟的罪行以及茶茶丸統治伊豆國兩年以來的暴政。當然,既然拿下伊豆國,築城定居是必不可免的(韭山城)。對伊勢長氏這個外來戶,伊豆國的三大勢力,位于田方郡的狩野城、伊豆城和那賀郡的深根城都很不服氣,一則伊勢長氏是野武士出身,二則伊勢長氏依靠詐術襲殺茶茶丸,甚不光彩。于是,伊豆國的中小豪族們便在他們的帶領下,霎時間将伊豆攪的亂象紛起。
這時,一場瘟疫救了伊勢長氏。伊勢長氏采取斷然措施,不但免費為村民治病還為其提供飲食和後續醫藥。這一招果然高明,伊豆國的百姓紛紛歸順。狩野城和伊豆城見大勢已去,遂歸順。但是,茶茶丸的死黨深根城卻拒不投降。伊勢長氏随即動員了2000餘武士,在一番厮殺後攻陷了深根城。這場戰鬥是伊勢長氏生平第一場大規模戰鬥,也是伊勢長氏下手最狠的一戰。戰後,為了殺一儆百,伊勢長氏下達了屠城令。這下,觀望徘徊的伊豆國豪族們終于低頭降服。而此時,距離伊勢長氏進入伊豆國僅僅過去了三十天。随着伊勢長氏控制了伊豆國,其居城韭山城亦告完工。因為屠城一事,伊勢長氏自感罪惡滔天,是以他随即在自己捐修的早雲庵出家,加上新起的法号,時人便稱其為“伊勢早雲庵宗瑞”。占領伊豆國後,伊勢長氏并未停止腳步,他的目光又開始對準了關東相模國的小田原城。
相模國
伊勢長氏知道伊豆國三面環水,除了盟友駿河國,關東的相模國是他唯一可以突破的方向。可是,欲進入相模國,則必須拿下小田原城。但是,守衛小田原城的将領則是昔日關東戰神太田道灌的得力助手——大森氏賴。在跟随太田道灌時,大森氏賴曾親眼目睹伊勢長氏如何運用高超的手腕為今川氏親赢得了駿河國繼承人的地位。對伊勢長氏,大森氏賴并無好感,雖然伊勢長氏常常伸出和平的橄榄枝,但是大森氏賴知道這不過伊勢長氏的“慢火煮青蛙”的詭計。是以,終大森氏賴一世,伊勢長氏并無下手的機會。沒辦法,伊勢長氏隻能等待,像司馬懿一樣等待!
第五代家督北條氏直當政時期的北條家疆域
1495年,當年去世的大森氏賴給兒子留下了一句遺言,“伊勢新九郎乃國之盜也。此賊專一盜他人之國,汝等不可不妨。”但是,美女與烈酒對大森氏賴不起作用,新繼任的小田原城主大森藤賴卻很受用。這年九月,伊勢長氏募集了一千頭牛,以火牛計奇襲小田原。天亮後,小田原城陷落。這一年,伊勢長氏63歲。這一年,也是伊勢長氏名震關東的一年。一個落魄的武士,短短8年就成為了一國之主。這是否印證了他當初豪邁的宣言,“主家無能則取而代之”。後來,正是依靠伊勢長氏奠定的根基,再加上以後四代人的英明上司,伊勢一族一躍成為了日本關東地區的新霸主。伊勢長氏死後,其子伊勢氏綱考慮到伊勢一族在關東缺乏根基。于是,伊勢氏綱便冒稱自己是源平時代的名門北條家的一支,并采用北條家的家徽——北條麟。從此,伊勢一族便改稱北條氏。于是,北條早雲便有了一個他生前亦不曾用過的名字——北條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