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四阿哥掌握三十萬大軍,為何不推翻雍正帝,而是任由宰割?

#老十四擁有20多萬軍隊,兵強馬壯,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皇帝#

1722年11月13日,康熙皇帝在京城北郊的暢春園病逝。7天後的11月20日,康熙皇帝的第四個皇子胤禛奉遺诏在太和殿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繼位後,陸續收拾當初與他争奪皇位的幾個兄弟。其中之一就有康熙皇帝的第十四子、被稱為“十四阿哥”的胤禵。十四阿哥被革去王爵,圈禁在景山壽皇殿内,長達十幾年,直到乾隆皇帝即位後才被放出來。

十四阿哥掌握三十萬大軍,為何不推翻雍正帝,而是任由宰割?

是以,有人說:當時十四阿哥掌握了三十萬大軍,為什麼不發兵推翻雍正皇帝,而是任由宰割,落得悲慘下場?

這件事我們從頭說起吧。

十四阿哥比雍正皇帝小10歲。康熙皇帝非常寵信個性爽直、重情重義的十四阿哥。

清朝度過了最初的混亂狀态後,很少有皇子被派出去帶兵打仗。這一方面是沒有必要,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範皇子掌握兵權做大盤強。可是,康熙皇帝很信任十四阿哥,在1718年任命他為撫遠大将軍,統率清軍進駐西北邊疆平定叛亂。康熙皇帝封十四阿哥為大将軍王,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還賞賜了10萬兩銀子。

十四阿哥掌握三十萬大軍,為何不推翻雍正帝,而是任由宰割?

當康熙皇帝病逝時,十四阿哥以大将軍王的身份,統領駐防西北邊疆地區的八旗、綠營部隊,号稱30萬大軍。雖然實際兵力隻有十多萬人,但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武裝力量。畢竟在清朝前夕,清軍八旗、綠營部隊總兵力也在50萬人左右,十四阿哥一個人就帶走了差不多三分之一。

我們相信,如果十四阿哥真的能夠率領十幾萬大軍殺回京城,一定會是一支可怕的軍事力量。搞不好會是明朝“靖難之役”的重演。

但是,與燕王朱棣不同的是,十四阿哥手下雖然有十幾萬人,卻并不是屬于自己的軍隊。朱棣能發起“靖難之役”,是因為他作為藩王,身邊有一支1萬多人、被稱作“護衛軍”的私人軍隊。在緊急情況下,朱棣還能調動王國所在地的鎮守兵,為己所用。

十四阿哥掌握三十萬大軍,為何不推翻雍正帝,而是任由宰割?

可是,十四阿哥率領的這支軍隊,既有八旗軍隊,又有綠營軍隊,各自有統領,是朝廷的進階将領。此外,所有的官兵都是拿着國家的饷銀。他們會聽命一個臨時派來指揮他們的大将軍王,跟着他殺到京城去推翻雍正皇帝嗎?

曆朝曆代的統兵将領在出征前,都會把家眷留在京城,一是朝廷代為照顧,二是作為人質。一旦這些統兵将領有個風吹草動,他們留在京城裡的家眷将會首先遭殃。與此同時,謀反向來排在“十惡不赦”之首,屬于誅滅九族的重罪。

十四阿哥掌握三十萬大軍,為何不推翻雍正帝,而是任由宰割?

十四阿哥能夠開出什麼樣的條件,能夠說服手下的統兵将領冒着整個家族一塊兒完蛋的巨大代價,跟随自己殺回京城?很明顯,代價和收益嚴重不成比例。與其這樣,大家還不如把十四阿哥綁回京城領賞呢。

我們現在想象古人謀反,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事情,簡單輕松。其實,謀反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真正有這樣想法的人,一定會在起兵之前,進行若幹年的準備工作。

十四阿哥掌握三十萬大軍,為何不推翻雍正帝,而是任由宰割?

比如說,籌備糧草、準備武器、招徕人馬等。光是籌備糧草、準備武器兩樣,就足夠十四阿哥忙上好幾年——這幾年内,還不能讓朝廷發現,否則必定胎死腹中。

我們再以朱棣為例。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這時候,朱棣已經有了謀反的想法,但并沒有當場發作,而是表面上稱病,打消建文帝的顧慮,暗地裡悄然進行戰前準備,直到1399年7月才打着為國“靖難”的名義,誓師出征,殺向京城。

朱棣當了18年藩王,在北平苦心經營那麼久,依然不敢在朱元璋病逝後立即起兵,十四阿哥怎麼敢在自己毫無根基的西北邊疆宣布起兵?别的不說,光是糧饷問題就能讓他功敗垂成。十四阿哥十幾萬大軍,全靠朝廷和地方上提供。他頭天宣布起兵,第二天糧饷就斷了,十幾萬大軍喝西北風?

十四阿哥掌握三十萬大軍,為何不推翻雍正帝,而是任由宰割?

其實,雍正皇帝是何等聰明的人,不管十四阿哥有沒有起兵的念頭,都會未雨綢缪,及早解除十四阿哥的兵權。是以,當康熙皇帝病逝的第二天,雍正皇帝就指令貝子延信星夜趕往甘州,代替十四阿哥掌管撫遠大将軍印信。這就是說,十四阿哥在第一時間就失去了兵權,啥也不是了,隻能是任人宰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