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作者:書法密碼

​林散之(1898.11.20-1989.12.6),名霖,又名以霖,字散之,号三癡、左耳、江上老人等,生于江蘇南京市江浦縣(今南京市浦口區),祖籍安徽省和縣烏江鎮七顆松村莊,詩人、書畫家,尤擅草書 。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其書法作品《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趙樸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與李志敏并稱“南林北李” ,被譽為“草聖” ,林散之草書被稱之為“林體”。如果說在當代草書實踐中,林散之為飄逸之美,那李志敏則為蒼茫之美,兩者風格迥異、剛柔互補,凸顯“南林北李”的雙峰對弈。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正因為其出大名很晚,數十年寒燈苦學,滋養了其書之氣、韻、意、趣,使之能上達超凡的極高境界,對現代中國書法藝術事業的貢獻,真可謂“功莫大焉”。

我們常見的林散之的書法是這樣的: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和每一位有成就的書家一樣,林散之在傳統上下了很深的功夫。由唐入魏,由魏入漢,轉而又入唐宋,降及明清,皆所摹習。漢之《禮器》、《張遷》、《孔宙》、《衡方》、《乙瑛》、《曹全》,魏之《張猛龍》、《賈使君》、《爨龍顔》、《爨寶子》、《嵩高靈廟》、《張黑女》、《崔敬邕》,晉之閣帖,唐之顔柳、李北海,五代之楊少師,宋之米元章,元之趙文敏,明之王覺斯、董思白諸公,均力學之。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林散之題字

由此可見,林散之在楷書是下過很大功夫的。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林散之臨顔真卿·李玄靖碑

林在臨摹中始終是注重一種感覺上的把握,而不以形态的惟妙惟肖為目的。以個人的好尚趣味為中心,有意識地對那些風格不一的碑帖加以選擇和了解式的臨摹,是他的一大特色。他服膺李北海,自言于北海學之最久,在40年代的臨作中,點畫的使轉實在是過于生硬,但李北海的奇支側生姿的意味把握得很有分寸。與此相似的《臨顔真卿書李玄靖碑》,取秀潤豐滿,舍廟堂之氣。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林散之臨楷書 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從他師法的碑帖和家數來看,林散之是不計較碑帖的差别的。相比于那些尊碑抑帖或揚帖抑碑,固執一見的書家,林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撷取,保證了他日後将不會在某家某派裡面讨飯吃,而是極早地為其書法寬厚的包容和涵納能力做好了鋪墊。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林散之臨楷書 鐘瑤宣示表

端莊小楷,法度謹嚴,是唐人的特色,而清峻古雅、不染塵俗,卻沒有一般從唐楷入手而帶來的刻闆、局促之氣。本世紀作唐楷的人,不計其數,若以格高韻足而論,達此境界者,絕無僅有。即使将之與文、祝二家的小楷書置于一處,也毫不遜色。林在楷書上是下了苦功的。沒有這樣的底子,也便沒有晚年草書出神入化的可能。

從臨作中,看不出他對傳統有多麼厚的繼承功底。但恰恰相反,在他的創作中,卻展現了他的學有淵源和非常明顯的個人審美傾向。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30歲以後的行楷,的确有一番爽快的趣味,但又不全似老米的風樯陣馬式的痛快淋漓,而是從容鎮靜,有了一種悠閑和自得。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林散之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也因為其出大名很晚,數十年寒燈苦學,滋養了其書之氣、韻、意、趣,使之能上達超凡的極高境界!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他的楷書作品不多,偶而為之,不甚用心,但多有趣味,是其草書的輔助,無論篆隸楷行草,他的筆調基本是一緻的,靜谧雅逸的氛圍貫穿其終生的作品之中。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林散之《四時讀書樂詩抄》

60年代,他的草書開始有了飛躍式的發展。“以大王為宗,釋懷素為體,王覺斯為友,董思白、祝希哲為賓。”(見《林散之書法選集·自序》)寒燈夜雨,汲汲窮年,經過數十年的艱苦磨煉,他終于在草書裡尋找到了最适宜于表達抒發自家性情的書寫語言。之後的二十餘年,林緻力于草書創作,慘淡經營,力圖革新。80歲前後為一分界線,之後,草書的風格又一大變。從奔放灑脫的意氣風發過渡到老辣古拙和平淡天成的境界,所謂的人書俱老,即是如此。

林散之的楷書如何?請看

正因其書具有超凡脫俗的境界,才使書界中人對之品賞愈久,得益愈多,認識愈深......古今之名家,擅草書者如于右任、啟功,基本都有一手精湛楷書,林散之先生如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