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讀範仲淹

作者:知識謀生文化指路

梁啟超曾說:“五千年來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者有兩個人:範仲淹和曾國藩。”而範仲淹更被曆代讀書人奉為精神領袖,稱其為:“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範仲淹的一生命運多舛 ,而其不墜青雲之志(為國為民拼命硬幹),我們解讀一下他的四次被貶壯行:

1、天聖年間,宋仁宗被欲率群臣為真宗之劉皇後祝壽。群臣明知不合禮制,卻三緘其口,唯獨位卑職微的範仲淹面折廷争。對責怪自己的貴人晏殊,他答 《上資政晏侍郎書》,信中詳細闡述了自己這麼做的原因,還非常堅定地表明:侍奉皇上當危言危行,絕不遜言遜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雖有奪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自求外放,被貶時,同僚語之: “範君此行,極其光榮”。

2、任左司谏時,因谏止廢黜郭皇後而獲罪,貶滴睦州。同僚語之: “範君此行,愈加光榮!”貶居睦洲的時候所寫的《潇灑桐廬郡十絕》,另有《出守桐廬道中十絕》,令仁宗皇帝對他喜愛萬分。在此期間他另有著名的 《嚴先生祠堂記》中有句:“”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

3、權知開封府,他再因上《百官圖》,指責宰相呂夷簡用人不公,被加上“朋黨”之名貶為饒州知州。回做《靈烏賦》,稱自己“甯鳴而s i,不默而生”。 同僚語之:“範君此行,尤為光榮。”被貶期間驚世雄文《嶽陽樓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任副宰相時,上《答手诏條陳十事》, 因“慶曆新政”失敗,被免職,以資政殿學士身份出任知州,63歲卒于徐州任上。

被貶是人生之苦事,而範仲淹把他活成了樂事,究其原因,是因為他沒有小我,從小到老,一顆赤子之心,為國為民之情至死不渝。在他的這個偉大的情操的滋養下,範仲淹治水利水利成,做教育學堂成,守邊關胡人服,為政開新篇,近四十年的仕途,真把自己打造成了古往今來的第一流有成就者。

我們學習範仲淹,應該學習他什麼?學之有四:

1、少年立志:不為良相,即為良醫;

2、青年拼事:知行合一,事上練;

3、中年拼德:甯為鳴s i,不墨而生;

4、晚年拼運(厚德載物,當今于世尤為貴):治家甚嚴,家訓保障了子孫後代昌盛綿延800年。

《範文正公家訓百字銘》

孝道當竭力,忠勇表丹誠;

兄弟互相助,慈悲無過境。

勤讀聖賢書,尊師如重親;

禮義勿疏狂,遜讓敦睦鄰。

敬長與懷幼,憐恤孤寡貧;

謙恭尚廉潔,絕戒驕傲情。

字紙莫亂廢,須報五谷恩;

作事循天理,博愛惜生靈。

處世行八德,修身率祖神;

兒孫堅心守,成家種善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