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沙漠由于其環境的惡劣性,無論是動植物都十分稀少。沙漠又稱“沙幕”,因為極度的幹旱缺水、氣候幹燥,于是就外觀特征上來說,沙漠地區廣布着沙灘或沙丘,而沙土之下就是裸露的岩石。不過就是這樣的環境中,其實也生活着有一群特有的神奇珍稀物種。就比如此次最新發現的“世界最小跳鼠”——三趾心顱跳鼠!

據悉,此次發現三趾心顱跳鼠也是純屬偶然!當時是由于一群驢友到新疆旅遊,他們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夜間行動的時候偶然遇到了這一圓頭圓身豬頭尾巴長的球形“滑鼠”生物。不得不說也是太可愛了,網友們看到這一罕見生物紛紛表示:也太可愛了,可以當寵物養嗎?
三趾心顱跳鼠,又稱世界上最小的跳鼠,其由來是因為在出生的時候,它隻有花生粒大小,體态極小。就外觀上來說,最顯著的就是它圓頭圓身長尾巴的特征,三趾心顱跳鼠可謂我們現代社會中名副其實的一電腦标配“滑鼠”,是以此次看到它的現身照片,網友們也稱它是滑鼠本鼠了。此外,三趾心顱跳鼠的尾巴除了長還有一大特點,那就是比較粗。據悉,它們堆積脂肪的地方不是肚子,而是尾巴,是以尤其是夏秋兩季會因皮下脂肪積累而變粗。
三趾心顱跳鼠身體上半部分以及腹部是乳白、乳黃色,背毛逐漸向尾部顔色加深,呈現灰褐色、灰棕色。其身上毛發比較稀疏,在頭部有着長長的胡須加之頭部圓圓的,有點像迷你版的小豬,是以如果不了解的人但看照片會覺得,這到底是是豬還是鼠呢?不用懷疑,它肯定是鼠了,并且還是世界上極其罕見的沙漠鼠。
三趾心顱跳鼠盡管體型小,小到隻有6厘米,但是在沙漠生存它還有一大絕技,那就是跑得快、聽覺嗅覺視覺靈敏。就分布範圍上來說,我國就是其最大的現代分布中心。細化來看,在我國主要有兩大分布中心,其一是新疆南部塔克拉瑪幹沙漠,其二則是以巴丹吉林、騰格裡和毛烏素沙漠為中心。
隻有瓶蓋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發現這一神奇生物就是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區域範圍内阿克蘇地區的沙雅縣。可以說是偶然,也可以說是必然!為何這麼說呢?其實一方面來說,和三趾心顱跳鼠喜歡挖洞、捕食鞘翅目昆蟲的特性分不開。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的第一大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這裡面積廣闊,是作為亞洲中荒漠地帶極其罕見的适宜三趾心顱跳鼠生存的地方。
另一方面,那就是和近些年來塔克拉瑪幹沙漠的環境改善分不開!盡管都是沙漠,氣候因素改變不了,但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如今也住着很多其他罕見生物。這裡可能相對來說動植物數量不太多,但是卻是一個完整的生物鍊。這裡動物有272種,高等植物高達73種,還不包含很多低等植物以及微生物。
在沙漠邊緣、開闊地帶、河谷灌木叢等都有相應的物種,比如野豬、猞猁、塔裡木兔、啄木鳥等都能找到一己生存之地。三趾心顱跳鼠在這裡有天敵鼬類,也能找到自己的食物來源,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穩定的生物種群!
首先,罕見性原因方面就種群繁衍來說,三趾心顱跳鼠十分稀少,最主要的就在于适合的生存地比較少。其次就在于它們的生命僅有2年,并且繁殖率極低,一年也才一胎,新生下來的小跳鼠僅僅花生粒大。想象一下,這麼小加上荒漠這樣的環境條件,其存活率相信也很成問題。此外,在三趾心顱跳鼠身上還有一個前所未聞的特質,那就是它還有冬眠的特性,并且一睡就是6個月到9月時間。
據悉,為了準備冬眠,三趾心顱跳鼠會在夏秋季節狂吃東西将脂肪堆積在更長的尾巴上。這還不是結束,專家表示,三趾心顱跳鼠還會将體溫下降到幾攝氏度,同時降低心率以及呼吸頻率,心率大概在每分鐘2次到3次,呼吸大概在每分鐘3次到4次,在蘇醒時候又恢複正常。不得不說,這樣的大起大伏如果放到人類身上恐怕得血管爆裂。
而此次驢友們拍到它,或許就是已經在準備冬眠了。是以當手電筒光照射它的時候也絲毫不怕,可可愛愛的樣子讓人對這一罕見物種更愛了。不過可沒法像部分異想天開的網友說的,拿來當寵物養。首先,它可是國家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數量本來就稀少,随意帶回家飼養都是犯法的。此外,三趾心顱跳鼠别看它長得可愛,但其實性格兇猛,被惹怒了還是很容易傷人的。
那麼問題來了,研究三趾心顱跳鼠究竟有何價值呢?别看三趾心顱跳鼠盡管身體小,但是其冬眠的特性,以及喜歡囤積在尾巴上脂肪的生物特性,對于人類自身研究肥胖病、糖尿病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等有很高的價值。再者,就物種多樣性來說,通過研究這一物種能在荒漠中生存,其生存機制,增強其自身物種恢複以及沙漠生物多樣性等方面也是有重要貢獻。
确實,三趾心顱跳鼠十分可愛,加上喜歡在夜晚活動,壽命又很短,喜歡冬眠,無論哪一項都是十分吸引人去關注它們的。但是就像談戀愛中很多人說的,距離産生美、愛它就别傷害它,對三趾心顱跳鼠最好的關心就是不要去故意破壞原有的生存環境、生存規律。是以,網友們說的帶回家飼養當寵物,還是别了吧。
就目前來說,我國進入2021年确實生态環境方面發生了很長足的改善變化。相信盡管是沙漠生物,三趾心顱跳鼠的出現也是我們對沙漠治理、管理有效的表現之一。這一層面上來說也是可喜可賀的,未來還有很長,期待更多沙漠生物能更好的生存,有更多珍稀物種能住有所歸、更多露面,讓我們更了解大自然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