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屬海參綱(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動物,距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曆史,海參以海底藻類和浮遊生物為食。海參全身長滿肉刺,廣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餘種海參可供食用,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海參不僅是珍貴的食品,也是名貴的藥材。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海參,味甘鹹,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海參具有提高記憶力、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以及抗惡性良性腫瘤等作用。随着海參價值知識的普及,海參逐漸進入百姓餐桌。生活環境決定海參品質。海參的口在前端,多偏于腹面。肛門在後端,多偏于背面。背面一般有疣足,腹面有管足。内骨骼退化為微小骨片。許多種有從口到肛門5行管足。肛孔兼司呼吸和排出廢物。海參體呈圓筒狀,長10~20厘米,特大的可達30厘米,色暗,多肉刺。觸手輪形,17~30個,一般為 20個。觸、手壇囊發達。海參繁衍在地球上比原始魚類更早,大概在六億多年前的前寒武紀就開始存在,是現存最早的生物物種,有海洋活化石之稱。
海參廣布于世界各海洋中,主要産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參常見于熱帶、亞熱帶海洋,在印度——西太平洋區的珊瑚礁内栖息的種類特别多。有的裸露,有的隐藏,有的鑽在沙内,有的品種僅見于珊瑚礁内。
海參在中國多個海域也都有分布,僅中國南海産就有30多種,西沙群島居多,溫帶海區以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為主。我國南北海域都出産海參,黃渤海域出産的遼刺參早在清代,就被識者高人尊為海參上品,馳名中外,而且作為唯一進入藥店的海參,明代時就被收入本草。《本草從新》指出:“海參,産遼海者良。”
主産地中國國内的海參産地主要是北方海參和南方海參之分,北方市場形成了以遼甯海參和山東海參為主的兩大主流闆塊,南方湧現出以福建為代表的新興闆塊。
大連海參是北方發展最好的海參市場,海參以野生為主,産品精深加工,穩步的區域擴張以及海參産品的高成本效益形成了衆多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大連海參是遼甯省大連市的特産,在全國範圍内都十分的有名。大連海刺參,肉質厚,刺飽滿,口感非常好。深受全國消費者的喜愛。
大連海參

遼甯海參
2015年9月15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标局正式受理“大連海參”地理标志證明商标的申報稽核工作。2017年1月14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标局釋出公告,“大連海參”正式被注冊為地理标志證明商标。
大連海參是最具大連自然元素、人文元素的海洋珍品、地方特産和城市名片。大連相擁黃渤兩海,海岸曲折,島礁衆多,水域廣闊,出産的大連海參蜚聲海内外。大連是海刺參的故鄉,其中以長海縣漁公碼頭為主,是中國乃至世界優質海參的主産地,全市海參年産量為5萬噸左右,産量分别占遼甯省以及全國的比例為91%和27.5%,全産業鍊産值達200億元。海參産業已成為大連漁業經濟的優勢産業和支柱産業。
遼甯淡幹海參主要以大連為核心起步比較早,屬于傳統的海參養殖基地,消費市場成熟,産品種類豐富有很多大品牌:漁公碼頭 、海晏堂、名海君悅、品億品、老參舫、海之醞為主,市場開放空間大,處于市場發展階段很有競争力,遼甯的海參又叫遼參,産地于遼東半島,地處北緯39°,是海參最适宜的生長環境,其中以長海縣漁公碼頭海參為最佳,肉質肥厚、口感勁道,古時為皇室禦用菜品。遼甯海參相對山東海參和福建海參蛋白質高出10個百分點,因為常年冷水生長,生長較慢,長到3兩一隻的海參大約需要3年的時間,體内營養蘊藏豐厚。
山東海參
山東海參以煙台、威海和青島為核心,成為北方最重點也是發展最快最好的海參版塊市場,版塊内以野生的底播海參為主,規模化的海域底播,産品精深加工,穩步的區域擴張以及海參産品的高成本效益形成了衆多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威海海參中又屬塔島灣刺參最好。2011年5月,塔島灣被國家海洋局确定為第二批國家級海洋特别保護區之一,海水肥沃。
南方海參是以福建為核心形成中國近年來增速最快的一股産業力量。福建、浙江等依托南方溫差的養殖優勢,縮短海參生長周期,形成大規模的海參養殖,憑借産品研發、加工技術、生産成本方面的優勢,南方海參瞄準中低端和大衆消費市場,但近年來由于養殖速度過快與管道拓展乏力,正遭遇寒流。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使用者參與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