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晔因出身問題被視為“異類”,建言滅劉備,他或沒懂曹操的心思

作者:西海岸媒體

曹操能夠在東漢亂世中建立自己的基業,離不開文武兩個集團,也就是汝颍謀士集團和谯沛武将集團,保證了曹操在亂局中可以保證正确的發展方向,也可以保證大仗能夠打赢,而在曹操手下的謀士中,總有一些特例,比如大家熟知的毒士賈诩,别的不說,出謀讓李傕郭汜帶兵攻打長安這一招真的是太毒了,是以賈诩在歸于曹操陣營後,其實一直很安分的,有一位謀士,因為其出身有些敏感,加上不是汝颍集團的人,是以他被曹氏三代人用着且防着,而且防範的成分要更多一些,這個人就是劉晔。

劉晔因出身問題被視為“異類”,建言滅劉備,他或沒懂曹操的心思

《三國志.劉晔傳》劉晔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惪音德。漢光武子阜陵王延後也。

劉晔揚州人,又是漢室後裔,其出身讓他一生的生涯略帶悲情,在東漢亂世中,他有三個選擇,第一個是默默無聞,避世而居,第二個是匡扶漢室,走劉備的路線,第三個則是輔佐明主,平定這裡亂世,顯然他選擇了後者,但問題是,曹操借漢室名義征讨諸侯,就算曹操自己不想篡漢,但是其後代,曹操集團的大部分都是有篡漢意圖的,那麼劉晔這個漢室宗親的人物,在曹魏集團隻能被視為“異類”,處處被排擠,是以說劉晔也成為了最奇葩的一位謀士,曹操一方大多數謀士的傳記裡面都是記載了,自己的謀劃被采納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是劉晔就厲害了,他的傳記中,大多是記載的都是,他的建議被否定,曹操曹丕一個脾性,面對劉晔就是“我不聽,我不聽”。

在東漢亂局之初,劉晔是被當地的鄭寶所要挾,希望劉晔輔佐自己的,劉晔自然是不願跟着這個無名之輩混,但是無奈人家有兵,最終他是用計謀斬殺了鄭寶,過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收服了,鄭寶的部曲,劉晔在他的人生中短暫掌握過一支名義上屬于自己的部隊。

劉晔因出身問題被視為“異類”,建言滅劉備,他或沒懂曹操的心思

《三國志.劉晔傳》晔撫慰安懷,鹹悉悅服,推晔為主。晔睹漢室漸微,己為支屬,不欲擁兵,遂委其部曲與廬江太守劉勳。

當時劉晔并未自己統領這支軍隊,稱漢室國祚将近,這是天命,帶着這些人投奔了劉勳,乍一看劉晔真實“人畜無害”,妥妥的沒有野心啊,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要知道這些人是鄭寶舊部看,隻是暫時迫于局勢聽從于劉晔,劉晔家世資産也不雄厚,根本養不起這支軍隊,是以必然會發生兵變,劉晔若接管這支軍隊才是大傻子,但是帶着人投奔劉勳則不同,劉晔有了投奔劉勳的資本,并且劉勳也是當時劉晔最适合投奔的人,鄭寶舊部則成為了劉晔進入劉勳集團的入場券。

隻是劉勳并非雄主,還是個貪圖小利,沒有眼光的人。

《三國志.劉晔傳》勳問其故,對曰:「上缭雖小,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則兵疲於外,而國内虛。策乘虛而襲我,則後不能獨守。是将軍進屈於敵,退無所歸。若軍必出,禍今至矣。」

《江表傳》建安三年策聞之,僞與勳好盟。勳新得術衆,時豫章上缭宗民萬馀家在江東,策勸勳攻取之。勳既行,策輕軍晨夜襲拔廬江,勳衆盡降,勳獨與麾下數百人自歸曹公。

劉晔因出身問題被視為“異類”,建言滅劉備,他或沒懂曹操的心思

簡單來說,就是孫策耍了心機,花錢讓劉勳去打上缭,之後趁機奇襲劉勳的大後方,當時劉晔是苦勸劉勳,結果劉勳這個财迷聽不進去,被孫策奪了廬江,随後劉勳隻能投靠曹操,當時是建安三年,也就是曹操滅呂布,逐漸平定徐州的那一年,此後曹操的重心就是和北方的袁氏集團死磕了,但是劉晔卻沒有參與到曹氏集團崛起最為關鍵的7年平定袁氏集團的階段,曹操将其冷落在一旁,可能持續是十多年的時間。

《三國志.劉晔傳》太祖至壽春,時廬江界有山賊陳策,衆數萬人,臨險而守......太祖還,辟晔為司空倉曹掾。

這是《三國志.劉晔傳》中在劉晔投奔曹操後“隐身”多年再次出現的曆史記載,顯然這是曹操徹底平定袁氏集團後才南下的,也就說至少在建安十二年之後,在這個時候,曹操率軍南下,在對付陳策的時候,詢問過劉晔,平定陳策後,劉晔才被曹操征用,對于想要有所作為的劉晔來說,不可能是自己退隐,不想被曹操征辟,隻能說是曹操故意不重用他,可是在曹操後期,原有的謀士班底幾近凋零,是以劉晔才逐漸接近曹操的謀士階層。

《三國志.荀彧傳》十七年......會征孫權,表請彧勞軍于谯,因辄留彧,以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春。

《三國志.程昱傳》是後中夏漸平,太祖拊昱背曰:「兗州之敗,不用君言,吾何以至此?」宗人奉牛酒大會,昱曰:「知足不辱,吾可以退矣。」乃自表歸兵,阖門不出。

劉晔因出身問題被視為“異類”,建言滅劉備,他或沒懂曹操的心思

郭嘉早逝,荀彧因為不贊成曹操稱王“意外”病逝,程昱在赤壁之戰前被曹操打壓,排擠出謀士團,劉晔正是在這個情況下,被曹操啟用,進入到曹氏集團的謀士集團。而劉晔參與度極高的争奪漢中的戰争中,劉晔的表現也就注定了他并不會被曹氏集團所真心重用。

《三國志.劉晔傳》「不如緻攻。」遂進兵,多出弩以射其營。魯奔走,漢中遂平。

當時曹操征讨張魯,被其第張衛所阻,加上漢中之地地勢險峻,曹魏優勢騎兵難以發揮威力,後勤補給也出現問題,是以曹操想退軍,而劉晔隻是建言了短短四個字,曹操就答應了,三國志的記載可能有些太簡略 ,如果這樣曹操就不會退軍了,個人更認可另一種說法,就是曹軍撤退過程中,因為有曹軍将士在黑夜誤入了張衛軍的營寨,引發了張衛所部大亂,曹軍趁機出擊,才拿下了漢中,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拿下漢中後,曹操對劉備的态度。

劉備拿下益州後,曹操果斷拿下漢中,猶如一把利劍懸在了劉備頭上,可以說已經達到了戰略目的,而當時曹操身邊的兩位主簿,也就是司馬懿和劉晔都勸谏曹操趁勢攻入益州,滅了劉備,而且是司馬懿先谏言的。

劉晔因出身問題被視為“異類”,建言滅劉備,他或沒懂曹操的心思

《晉書.宣帝紀》從讨張魯,言于魏武曰:「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争江陵,此機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是以之勢,易為功力。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魏武曰:「人苦無足,既得隴右,複欲得蜀!」言竟不從。

司馬懿的話,曹操不聽,還表達了人要知足的意思,司馬懿應該是知道曹操背後的意思了,是以沒有再勸谏,但是劉晔忍不住了,他也勸谏曹操要趁機滅了劉備,免除後患,他或許沒有考慮到曹操為何沒有聽取司馬懿的建議,劉晔就算勸谏,就算說出花來,其核心仍然離不開劉備入主益州,人心不穩這一點,曹操能不知道嗎?

《三國志.劉晔傳》劉備,人傑也,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太祖不從。

曹操為何不遠去打劉備呢?他不懂養虎為患嗎?他缺乏了當初的果斷了嗎?要知道奪取漢中打劉備,雖說也有危險,但是其危機程度遠遠比不上建安十二年北征烏桓時的危機程度。

劉晔因出身問題被視為“異類”,建言滅劉備,他或沒懂曹操的心思

《三國志.武帝紀》卒與虜遇,衆甚盛。公車重在後,被甲者少,左右皆懼。

《曹瞞傳》時寒且旱,二百裡無複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

當時曹操是為了徹底消滅袁氏集團,在手下大多數人都不支援那次軍事行動的前提下,隻有郭嘉支援,曹操就敢北征了,那麼到了奪取漢中後對待劉備的問題上,曹操是老了嗎?顯然沒有了曾經北征烏桓的那個勁,劉晔似乎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我們把時間放在曹操征讨張魯前後就會發現曹操為何不想打劉備了,曹操征讨張魯是建安二十二年,時間向前推,建安十八年,曹操被冊封為魏公,建立魏國,時間向後推,建安二十一年,也就是拿下漢中後,曹操被封為魏王,篡漢隻差一步。是以說,曹操把打劉備不是年老了,也不是不果斷了,而是他的重心在“後”而不在“前”,和劉備争奪益州,的确有客觀的機率擊敗劉備,但是如果戰事持久怎麼辦,主力深陷益州漢中一線,後方生亂怎麼辦,當初曹操打馬超的時候,河間田銀、蘇伯反叛,緻使“幽、冀扇動”,曹操差點沒直接率軍回去平叛,連在南方的曹仁都被征調去北方平叛了,如果和劉備在益州死磕,後方再發生類似的動亂怎麼辦?

劉晔因出身問題被視為“異類”,建言滅劉備,他或沒懂曹操的心思

是以在那段時間,曹操最要做的事情不是擴張地盤,曹氏集團的勢力已經足夠大,隻要蓄積實力,統一天下之時時間問題,而人心才是曹操最難收複的,那麼經營魏國,減弱漢室的影響力才是曹操末期最需要做的事情,既然已經拿下漢中了,占據了可以威脅劉備的地利,就可以了,曹操自然是不想和劉備再打一仗的,後來的漢中之戰也是劉備主動發起了,曹操屬于被動應戰。

在這個前提下,劉晔的建議自然更令曹操起疑,畢竟劉晔始終擺脫不了漢室後裔的身份,哪怕劉晔真是赤膽忠心,為國家提出正确建議,但問題是,值得劉晔貢獻自己一份力量的國家,是漢室還是魏國?劉晔沒有給曹操答案。

《傅子》居七日,蜀降者說:「蜀中一日數十驚,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太祖延問晔曰:「今尚可擊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擊也。」大軍遂還。

當有逃過來的蜀人說,劉備斬殺了驚亂的一些人,這個時候曹操就問劉晔,還能打劉備嗎?劉晔說不能打了,這個答案就有些模糊,讓曹操不明白劉晔的意思,可能曹操是想劉晔說出穩定後方的意思,隻是劉晔仍然隻說前線的時,對于曹操來說,漢中前線的事情都是小事,後方的時才是大事。

劉晔因出身問題被視為“異類”,建言滅劉備,他或沒懂曹操的心思

再說了,隻過了7日,劉備就算真的用殺伐暫時平定了益州的動亂,但是這算是“小定”嗎?但凡曹軍殺入益州,那些不服劉備的人會立刻幫助曹操對付劉備的,劉晔用這個借口說不能征讨,可能他到這個時候也察覺了曹操的意思,但是不太支援曹操稱王,是以選擇一個借口,退軍了。

這也是我個人的觀點,曹操一直很忌憚劉晔漢室後裔的身份,劉晔越有才,曹操才會越有防範之心,同時劉晔人際圈也不好,《三國志.劉晔傳》晔在朝,略不交接時人。顯然和曹氏的汝颍集團難以融入,曹丕曹叡對劉晔也是有防範心理的,劉晔也是經常反駁曹丕的政策,個人覺得,劉晔因為出身,被曹操和汝颍集團所隔離,是以他即便是曹魏三朝元老,雖然屢屢提出正确的建議,但是大多不被采納,而且他為進入三公九卿之列,用“異類”來形容他在曹氏集團中的地位在合适不過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武帝紀》《三國志.劉晔傳》《三國志.荀彧傳》《三國志.程昱傳》《江表傳》《曹瞞傳》《傅子》《晉書.宣帝紀》

繼續閱讀